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政協委員“熱身”瞄準民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2日 13:55 來源:
    專題:網友評兩會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召開在即,政協委員和政協各參加單位正緊張準備提案和發言,積極為大會做準備。通過各方媒體對委員們會前的採訪報道,筆者欣喜的看到,他們的“熱身”無不貼近民生主題,著力為大會提供來源於基層、來源於一線,來源於民間的提案。人民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匯聚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政協委員“熱身”瞄準民生,體現了他們關注熱點,體恤民情的滿腔熱忱,也充分表現出他們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新貢獻的決心和信心。

  “向藥價開炮”見證了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因連續4年炮轟電信資費而出名的全國政協委員方廷鈺,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他是個有話就説、直來直去的人。今年他擬提交8個提案,其中4個與醫療有關。方廷鈺在貴州遇到一位患母細胞瘤的農民,住院治療費5100元,雖然報銷1096元,自己仍要負擔4000元。“他們家種的穀子才收入800元,要養活4口人,這樣一來,家裏就被掏空了。”去年,他又走訪了內蒙古、黑龍江、江蘇、陜西的鄉鎮,同樣的情況困擾著當地:農民往往是因病而貧。他一直在呼籲降價。藥價虛高,醫療是關乎老百姓一生的事情,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他認為,老百姓擔心看病花錢,把腰包捂得很緊,紀檢部門應介入價格聽證,出問題的人要追究商業賄賂的責任。

  “新教育在線”體現“教育市長”的一番苦心。全國政協常委朱永新,是蘇州市副市長、教育專家,人稱“教育市長”。他長期關注教育公平等問題。2004年建議停止“名校辦民校”。2005年建議農村全面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建議成立“中國教育科學院”;建議制定《學校法》。這些提案中相當部分來源於他自己創建的“新教育在線”網站。有感於師生在應試教育下的生存狀態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朱永新提出要創辦“新教育”,並自費創建該網站。朱永新每天都會上網看看,與老師們做在線交流;每天寫博客與大家分享各種感受。除工作時間外,他的週末和晚上都是屬於“教育”的,每年還帶領大家義務到西部支教。朱永新寫下《關於啟動農村教師培養國家行動計劃的建議》和《全面解決代課教師問題》兩個提案,準備提交本次大會。他認為,大批農村教師的培養已經迫在眉睫,建議將農村教師的培養列入國家行動計劃,作為系統工程來抓。

  建議強化“三大支柱”彰顯政協委員為農民鼓與呼。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邦傑説:“‘兩會’期間,我將大力呼籲,要用抓工業基地、經濟特區的力度來抓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過去的一年裏,楊邦傑就農村基礎建設與扶貧工作到重慶、四川、安徽大別山區等地進行調研,深切地感受到農民對交通、水利、燃料、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期盼。他建議,調整國家建設資金的投向和結構,向更多地支持農村建設轉變。要制定法規,確保通盤制定城鄉發展規劃,加大市級財政性建設資金對郊區和所屬縣鄉的投入,加大公共基礎設施向農村的延伸。農業保險與農業科技和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業的三大支柱,“兩會”期間,他們將就改革和完善農資價格調控機制、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對農資生産企業實行優惠政策、完善中央和地方兩級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制度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議。

  在新的歷史時期,人民政協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優勢明顯,正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像方廷鈺所説“不做10天的政協委員”,參加兩會的政協委員們一如既往,堅持調研考察,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積極獻計獻策,通過他們的辛苦勞動,不但要使人民政協成為政府的智囊、參謀和助手,還將成為參與國家改革與發展重大決策的主體部分。(作者:梁江濤)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