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把百姓心聲帶到“兩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1日 15:01 來源:
    專題:網友評兩會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春風送暖,祖國大地處處生機勃勃。全國“兩會” 即將召開,人民群眾通過各種形式關注“兩會”,為開好“兩會”出謀劃策,充滿了對“兩會”的殷殷期待。表明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在日益增強,我國的政治文明建設和民主政治生活在發展和進步。筆者認為開好“兩會”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委員和代表要聽民聲、察民情、集民智,代表人民行使好權利,把百姓的心聲帶到“兩會”上去,讓政府的決策和工作更符合民意。

  把百姓的心聲帶到“兩會” 上去,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要提高參政議政能力。代表和委員來自人民,應當代表全國人民,向全國人民負責。要有敢於仗義執言、講真話的職業個性,把自己所代表的意志和利益通過代表大會的形式和過程,表達為全國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訴求。要貼近民眾,了解社情民意,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兩會”提出意見和立法建議。

  把百姓的心聲帶到“兩會” 上去,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貴、看病難”、“上學貴、上學難”、“住房難”、“就業難”等民生問題要逐步解決。孟子曰:“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只有解民憂、順民意,國家才能走向和諧。從“以人為本”,“群眾利益無小事”到“中南海的大門是面向廣大群眾的”。從千方百計開拓就業崗位到積極擴大社保覆蓋面,從關注百姓生命健康、建立社區醫院、不斷採取措施平抑藥價、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到修訂義務教育法加大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投入、著手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難題。黨中央用行動實踐著關心百姓、關注民生的諾言,關注著社會公平正義,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把百姓的心聲帶到“兩會” 上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熱點,要紮實穩步地向前推進。新農村建設是全黨和全社會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也是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農業不穩、農民不富、農村不強,勢必影響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構建,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沒有9億農民的小康,就沒有我國的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農民需要“來實的”, 不能搞“花架子”,他們盼望先啃扶貧開發“硬骨頭”,先把眼前的困難、基本的生活保障給徹底解決了,比如水、電、路和“看不起病”等問題。要落實惠農政策,使農民逐步富裕起來,才能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使新農村建設受到農民的擁護。

  把百姓的心聲帶到“兩會”上去,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等戰略部署關乎群眾長遠利益,是“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生機勃勃的中國走向科學發展的重要標誌。讓人欣喜的是,“十五”期間,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落實,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城鄉之間和不同區域的協調發展,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是我們發展的最大亮點。而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是我們從“十一五”時期我國發展的實際出發,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未來五年中國發展戰略的基本思路。

  把百姓的心聲帶到“兩會”上去,人民群眾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陳水扁終止“國統會”、“國統綱領”,是對一個中國原則和臺海和平穩定的嚴重挑釁,是陳水扁為了個人權位和一己私利,不擇手段、孤注一擲的政治豪賭,違背了13億中華兒女的意志和願望。我們要擦亮眼睛,保持冷靜,支持黨和政府所採取的一切措施,維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以最大努力挽救臺海兩岸和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堅決制止陳水扁通過“憲改”進行“台灣法理獨立”的活動,決不能讓陳水扁的這些陰謀得逞。

  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開好“兩會”意義重大。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將審議通過“一府兩院”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也將研討和解決帶到“兩會”上去的百姓心聲,必然會得到人民群眾的關注和寄予殷切期待。(作者:晨曦wt)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