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如何理解大力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7日 11:24 來源: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新華社北京2月7日電 《建議》指出:“堅持求真務實,大力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我們要順利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大力弘揚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光榮傳統。

  回顧我們黨不懈奮鬥和人民共和國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是我們黨永葆先進性、團結帶領人民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是國家各項事業不斷進步的強大動力。毛澤東同志指出:要使全體幹部和全體人民經常想到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國,但又是一個經濟落後的窮國,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鄧小平同志指出,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後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江澤民同志指出:要在全黨全社會大力提倡高尚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艱苦奮鬥、勤儉樸素為榮,以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為恥。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大力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六大勝利閉幕後不久,胡錦濤同志和曾慶紅同志等中央書記處的同志來到革命聖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學習考察,回顧黨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革命鬥爭的光輝歷史,重溫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特別是其中關於“兩個務必”的重要論述,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大力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為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大確定的目標和任務開拓進取、團結奮鬥。

  我們要深刻認識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的極端重要性,牢記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要堅持不懈地用艱苦奮鬥精神來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而共同奮鬥,永遠不自滿,永遠不懈怠,通過一代代人持續不斷的艱苦奮鬥,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當今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清醒地看到我國同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方面的差距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居安思危,發憤圖強,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我國的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著力解決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特別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重實際、鼓實勁、求實效,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不提脫離實際的高指標,不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扎紮實實抓好各項工作,腳踏實地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堅決反對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抓好厲行節約,努力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