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解讀五中全會:如何理解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2日 12:24 來源:
    專題:十六屆五中全會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 《建議》指出:“堅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著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的歷史使命,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努力提高軍隊信息化條件下防衛作戰能力。”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體現了我們黨對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和科學把握,也是推進我軍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必須抓住信息化這個本質和核心,在新的起點上謀劃和推動我軍現代化建設。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信息化戰爭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戰爭形態,我軍必須以信息化建設為主要目標。戰爭形態是人類生産力發展的衍生物。人類所經歷的冷兵器、火器、機械化等戰爭形態,都是當時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在戰爭領域的産物。在人類日益步入信息化社會過程中,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也使信息化戰爭成為戰爭形態演進的必然趨勢,其主要表現是:武器裝備趨向智慧化,指揮控制趨向自動化,以電子戰、計算機網絡戰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戰開始登上戰爭舞臺。

  第二,我軍現在仍處於機械化半機械化階段,尚不具備全面轉向信息化建設的條件,必須同時完成機械化與信息化建設的雙重任務。機械化與信息化,是軍隊在不同歷史時期建設與發展的特徵。機械化的標誌是以機械大工業為基礎,主要依靠飛機、艦艇、裝甲車輛實施機動和作戰;信息化的標誌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産業為基礎,實現武器裝備智慧化和指揮自動化。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也決定了在短時期內還不可能全面建設信息化戰爭所需要的作戰體系。我們必須將信息化與機械化融為一體,同步推進,走適應新軍事革命發展要求、具有我軍特色的發展之路。

  第三,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最大限度地發揮後發優勢,是我軍現代化建設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軍機械化建設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又面臨信息化的嚴峻挑戰。如何處理機械化與信息化的關係,關係到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長遠目標的實現。必須抓住機遇,突出重點,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實現我軍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一是要以高技術為支撐,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二是要以信息化為牽引,提升機械化建設水平。三是要以系統化為目標,構建現代化作戰體系。

責編:辛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