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央高度重視駐京辦 李金華直指部分部委問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8日 09:15 來源:

  ?望新聞週刊消息:“各省市區、地級市甚至縣都在北京設立辦事處,有的駐京辦目的就是跑‘部’‘錢’進。”日前,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談到對預算資金審計監督時一語驚天下,“這裡有一個規範管理的問題,一些部委個別人決策決定一些重大項目的投資。”

  李金華此語産生的震動非同尋常,“駐京辦”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歲末年初,是“駐京辦”迎來送往、跑“部”“錢”進的黃金時段。那麼,今年處在輿論風暴中的“駐京辦”與往年相比,到底有什麼變化?

  輿論重壓下面臨轉型

  據悉,目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經濟特區以及中央級的大企業等在京共設辦事處52家,而未經批准的國企和地方政府、部門在京設立的辦事處、聯絡處則是不計其數。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全國引起震蕩的一些腐敗大、要案中,“駐京辦”工作人員的名字也時常榜上有名。2005年7月23日,《?望新聞週刊》發表《“駐京辦”:地方第二行政中心?》一文,詳細地揭開了“駐京辦”存在的腐敗沉疴,立刻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引起中央高層的關注。

  2006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吳官正在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明確指出,要“防止和解決一些地方和企業駐京辦事機構存在的請客送禮等不正之風。”

  在輿論關注與中央高層的重視下,記者發現,各地“駐京辦”的工作方式在悄然轉變。

  “這段時間主要是接待省裏各個部門的領導,他們來京看望在京工作的老鄉。”某經濟強省“駐京辦”的一位主任毫不避諱地説,“今年風聲比較緊,跑部委的工作有所緩和,但我們還是希望以另外的方式,與有關部委繼續加深感情,因為還不知道今後的政策導向如何呢!”

  而來自南方省份的另一位官員則這樣表示,“就目前的現狀,從國家那裏直接得到資金與項目支持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往年都來,如果今年突然不來了,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所以一些旨在聯絡有關部委的新春茶話會之類的活動,今年還是要搞。”

  “要是在往年,目前幾個掌握項目審批權的部委門前已是車水馬龍,今年好像冷清多了。”某沿海省份駐京辦事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反映,“今年來京‘跑部’的企業相對減少了,來探測政策動向的官員多了。這一點表現得十分突出。”

  記者試圖了解一下有關部委對此現象的反映,但幾乎所有的部委都三緘其口。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説,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與上面一些精神有關。據他稱,“在‘駐京辦’前途未卜的情況下,誰都怕撞在槍口上!”

  “儘管今年送禮比以往更講究‘方式’,但還是經常被退回,這是以前沒有的事情。”一位“駐京辦”主任告訴記者,“實際我們都清楚,他們不是不想要禮物,而是不敢收。這樣也好,我們需要的是讓他們知道我們有這份心意就可以了。”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很多“駐京辦”面對今年的工作思路時,基本處在等待、觀望的狀態。當談到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時,大多“駐京辦”工作人員顯得異常敏感,甚至避之而不及,只含糊地搪塞記者,“還在等待上面的政策。”

  “實際我們這期間也在有意識地弱化應酬、公關和接待職能,強化為民服務的職能,如信訪、進京農民工的各種協調服務等。”一位西北省份的地區“駐京辦”主任表示,“這也是創建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

  日前,記者在某市“駐京辦”採訪,正好北京某部門給這家“駐京辦”打電話,讓他們去“把上訪者領回去”,這位熱情的主任忙不迭地中斷了記者的採訪:“我要去接一個上訪的群眾,這段時間此類事情很多。”隨後安排副主任接待記者,便匆匆出門去了。

  “在維護首都的穩定、維護地方政府形象方面,‘駐京辦’做了大量工作。”根據一位知情者的説法,現在來北京上訪的人,一般是由國家信訪局和公安部門通知當地“駐京辦”去接人,“駐京辦”再通知當地鄉鎮一級的政府來北京把人接回去。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駐京辦”在歲末年初,也召開一些“聯誼會”之類的活動,把在京幹出成就的老鄉招在一起歡聚一堂,目的在聯絡感情,希望他們能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今年這類活動好像比往年多。”一位知情者告訴記者。

  在採訪中,記者還發現一些省“駐京辦”工作人員正在對來京務工人員的返鄉日期、到站等進行匯總統計,準備報鐵路部門統一辦理團體票。“今年應酬比往年少一些,這樣也有精力為普通群眾做點事情。”

  駐京工作就像做小媳婦

  目前“駐京辦”的主要職能有兩項:一是招商引資,跑部委,要項目,收集信息;二是接待地方來京辦事的領導及有關工作人員等等。

  據記者了解,在外界看來,“駐京辦”工作人員風光而神秘,而其背後,實際卻充滿諸多的艱辛和無奈……

  “只要爭取到項目撥款,就會得到領導賞識,于公是一種政績,于私也有了更多可以兜售的稀缺資源。”某“駐京辦”主任説,“上面的錢想給誰就給誰,下面的人誰有手段,誰就能得到錢。”他強調,“這樣很容易産生問題。”

  “要是中央政府各部門的資源分配與項目審批的標準和程序完全公開而透明,地方各級各部門不需要額外支付成本就可以平等地獲取相關信息,我們何必到處裝孫子求人呢?”中部某省的一位地區“駐京辦”主任表示,“關鍵還是要減少行政審批項目,下放行政審批權,增加財政預算的透明度,加強財政預算的審議和公示。”

  “除招商引資,跑部委,要項目,收集信息,我們另外一個主要任務還是對當地來京官員或官員家屬的迎來送往。”在採訪中,很多“駐京辦”主任叫苦不迭,“這種無聊的應酬最耗時、最無奈、最麻煩。”

  南方某市一位駐京辦工作人員透露,一般當地領導來京之前,“駐京辦”已經把領導喜歡住的房間、喜歡吃的飯菜,出行車輛、隨從人員以及來京日程事無巨細地安排好了,還要認認真真地檢查一遍,不敢有半點疏忽。

  “某些領導或他們的家屬到了辦事處,如同昔日皇帝到了‘行宮’一樣,辦事處要提供全天候服務。”中部某省的一位地區“駐京辦”負責人無奈地告訴記者,“我做了三年的主任,不知去過多少次長城、故宮了。不陪不行啊,誰也得罪不起。”

  “‘駐京辦’工作不好做啊,在夾縫中幾頭受氣,做事不討好。”在採訪中,這句話幾乎是所有“駐京辦”工作人員的一句口頭禪。

  “駐京辦”官員的“自救處方”

  在採訪中,很多“駐京辦”工作人員認為,儘管“駐京辦”確實存在不少問題,但目前取消是不現實的,為今之計,還是要健全導致腐敗産生的體制,加強對“駐京辦”的監督和管理,重新給“駐京辦”以明確的功能定位。

  “‘駐京辦’作為一個官方的機構,擔負著為社會提供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的功能,具有濃厚的民本內涵。”華東某省“駐京辦”主任認為,“駐京辦”應該成為一個常駐機構,成為社會和諧的“潤滑劑”。今後在反思或整頓“駐京辦”時,有關部門對這一內涵是不應該被忽視的。也就是説,“駐京辦”應回歸其公共服務功能。

  可以説,“駐京辦”職能轉變,對於當事幾方來説,都是一種難言之痛。一方面必然會觸動那些利用“駐京辦”搞腐敗的官員的利益。至少他們通過“駐京辦”搞腐敗不像以前那樣方便了。再就是地方政府的利益,地方政府可能不得不收斂自身的行為。第三,則是中央各部委的利益,“駐京辦”如果規範了,某些中央部委就沒有那麼多“油水”了。

  “‘駐京辦’問題的主要根源還是審批制度不完善,監督機制不健全,漏洞太多,有機可乘。”華北某省的一位省地區“駐京辦”主任認為,還得從管人入手,只有將所有公共權力運行納入公眾監督視野,下級向上級部門進行的所謂“政府公關”消失,跑項目、跑資金、跑計劃、跑審批這樣的制度外之“跑”才會絕跡。

  “中央各部委除了預算資金外,還有一筆中央轉移支付款項。這些‘大錢’在握的部委,正是‘駐京辦’重點公關對象,他們怎麼花的錢,人大不知道,老百姓更不清楚,公共財政成了部門甚至少數人任意支配的‘小金庫’。”東北某市“駐京辦”負責人認為,要規範“駐京辦”的跑“部”“錢”進,關鍵是要約束部委的權力,建立公開透明的公共財政制度。

  “現在有些掌握著資源分配權或項目審批權的官員,享有的自由裁量權太大,也給‘駐京辦’留下了公關活動的空間。”華東某市“駐京辦”主任説,“如果管好上級機關官員手中的權柄,從制度源頭限制審批官員的自由裁量權,那麼就能杜絕送禮便能在公共資源配置中佔有優勢的怪現象,‘駐京辦’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記者李松)

責編:曉星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