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變"減員增效"為"穩員增效"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5日 15:46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記者從安徽省勞動保障廳獲悉,為規範企業裁員行為,安徽省政府近日出臺規定,企業發生經營困難,一次性裁員超過本企業職工總數的20%或一次性裁員200人以上的,必須經政府批准後才能實施。(1月24日《新京報》)

  近幾年,不少單位,一提到改革、一談到提高效率,馬上就想到要“減人增效”這句話。而且,不少地方領導或單位還把它作為一條重要的經驗介紹和推廣。可事實情況並非都如此,有的單位人是減了不少,效益不但沒有增長,還出現了滑坡現象。也有的減了人之後,企業不但沒有好轉,最終還是發生倒閉破産。實踐證明,“減員增效”這個“經”,並不是萬能的,並不是每個單位都適用。相反,有些單位在戰略重組中沒有照搬照抄“減員增效”這種“典型”,而是採取“穩員增效”的措施。如前幾年武漢市新華書店在單位改革中就是採用這一政策,他們從穩定員工隊伍,加強職工政治思想教育,積極推進營銷門路,落實經營責任制,增加企業的凝聚力入手,結果取得了顯著成效。1600多名員工,除有極少數人自願要求提前內退以外,員工隊伍基本上沒變,而經濟效益收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1999年的年1.6億元到現在的年3億元。現在人心齊,事業興旺,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單位。用該公司總經理李兵的“名言”:用今天的員工做明天的事,通過做大企業來創造更多的崗位,對不適應現有崗位的員工實行內部轉崗,不將一人強行推向社會。筆者為該單位那種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和“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的務實作風叫好。認為這種做法對於正在或即將進行改制的企業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眾所週知:職工是企業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職工對企業是否具有歸屬感,將極大地影響職工工作積極性,最終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當前,還有為數不少的企業在改制改革中,不是從維護廣大職工權益出發,而是片面地強調要通過減員來提高企業效率,簡單地將富餘人員“一減了之”。要知道:企業提高效率的途徑多種多樣,不一定非要通過減員才能實現。比如可以通過産權重組、資産重組和組織重組等措施來實現。另外還可以通過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等措施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即使要實現人員重組也並非只有通過減員才能實現。還可以通過加強職工技能培訓、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等途徑來達到目的。總之,在當前我國尚未形成健全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前提下,將富餘人員簡單地推向社會,是一種對社會和職工不負責任的態度,極易引起社會深層矛盾,同時“減員”也給今後企業的穩定帶來不利影響,使多年形成的企業文化付之東流。為此有關專家建議:我們的企業在戰略重組時,多從社會穩定大局、維護廣大職工權益及企業長遠發展出發,慎做“減員增效”之決策。

  對那些生産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採取相對縮短工作時間、適當降低勞動報酬等措施來穩定就業,以便齊心協力地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避免因裁員影響企業凝聚力。筆者所在的縣城曾有一家瀕臨破産的特困企業,近年來通過全體職工的努力,不僅實現了扭虧為盈,還不斷做大做強。該單位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深有感觸地説,我們企業能有今天,關鍵一條是:企業困難時職工精神沒有跨,而是上下齊心協力共渡難關。由此可見,企業凝聚力對企業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盼那些正在改制或即將改革的單位,本著從社會和諧穩定、企業長遠發展、職工切身利益等方面考慮,少做“減員增效”決策,多做“穩員增效”決策。(作者:劉純銀)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