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2006: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 和諧發展如何破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5日 13:09 來源:

  證券日報消息: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與和諧發展,讓更多人分享經濟發展成果,這是13億人的期待。人們關注在新的一年裏,和諧發展如何破題?

  資源價格:

  漲價不可避免

  但需考慮困難群體承受能力

  一方面是長期偏低的資源價格,不利於資源節約和環保,另一方面這種基礎産品價格牽連千家萬戶、各行各業,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

  隨著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日益增強,中國建立最嚴格的資源保護制度已是當務之急。2006年,資源價格體制改革步伐將不斷加快。

  2005年底,國家對天然氣出廠價格進行了上調,初步測算,每戶居民平均每月增加支出3元左右。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部署,今年將完善石油價格機制和相關綜合配套改革措施,建立既反映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變化,又考慮國內市場供求等各方承受能力因素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同時,建立石油企業內部上下游合理的利益調節機制、相關行業的價格聯動機制、對部分弱勢行業和困難群體適當補貼的機制等。

  一路上漲的水價、電價、成品油價格,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必須認識到,制定順應市場的價格機制,是合理配置資源作用的有效途徑,建設節約型社會,資源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已不可避免。

  事實上,在已經進行的資源價格改革和調整中這一原則已經貫徹其中。例如,去年國家雖然5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每噸漲幅累計在500元至600元不等,但仍然比國際市場價格低1500元至2000元。一些地方政府對出租車行業採取了油價臨時補貼等保護措施。在這次天然氣價格調整中,價格調整到位的時間也被延續為3至5年。

  協調發展:

  加大農村公共投入

  加快城市帶動農村步伐

  新年伊始,在中國大地上延續了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新農村建設全面展開,中國政府加快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步伐:

  全面取消農業稅後,農民每年減負總額將超過1000億元,人均減負120元左右;

  11個省市先後出臺了以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措施,各地進一步清理取消對進城就業農民的限制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

  今年用於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和農村戶用沼氣建設的中央投資將大幅增加,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計生等事業經費用於縣以下的比例將不低於70%。

  中央黨校研究員曾業松評價:“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應當是一個享有政府公共服務的農村。取消農業稅,保證種糧農民利益,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毫無疑問,這是中國農民的真正福音。”

  “谷賤傷農”是農民最擔憂之事。對此,發展改革委表示,今年將建立對種糧農民的農資直接補貼制度,以保證農民利益不致“縮水”。

  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藍圖,有關部門將增加對13個糧食主産省(區)的糧食直補資金;農村義務教育將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兩年內全部免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將擴大到全國40%的縣(區);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均衡發展:

  公平分配公共服務

  GDP增長更多惠及百姓生活

  “如果貴州是一個國家,那麼它的人類發展指數剛超過非洲的納米比亞,但是如果把上海比作一個國家,其人類發展指數則與發達國家葡萄牙相當。”……這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對中國的地區不均衡、貧富不均衡等所作出的描述。

  在經濟學家眼中,更加注重經濟增長質量和收益分享是“十一五”的重要轉變。不過分追求高增長速度,宏觀經濟政策上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防止經濟大起大落,健全並公平地分配公共資源,是這一時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

  權威人士表示,2006年繼續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雙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取向不變,繼續把好土地、信貸兩個閘門,防止投資膨脹反彈。要在國企改革、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和股權分置等重要領域實現新的突破。

  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追求的,是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如今,“速度深圳”開始向“效益深圳”轉型。上海、浙江、江蘇等地也調整了經濟增長的步伐,將循環經濟、綠色GDP等人文指標納入對地方成績的考核,以求騰出更多的資源尋求人與自然、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和諧發展。

  發展義務教育、健全社會保障、促進就業、扶貧減貧是政府應該提供的公共服務,“十一五”規劃《建議》增加了這些人文和社會指標。按照有關部署,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持續增加城鎮就業崗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貧困人口明顯減少,國家將陸續出臺有力措施。

  持續增長:

  學會做“減法”

  能耗下降成為硬指標

  新的一年裏,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面臨“換擋”,工業化、消費升級等因素正驅動新一輪産業結構升級與演進。越來越多的人士認識到,可持續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改革開放後,我國以能源消費翻一番支撐了經濟翻兩番。但2003年以來,隨著高能耗行業投資的過度增長,經濟運行越繃越緊,一些地區相繼出現煤荒、油荒、電荒。

  這是國家首次把節能降耗目標與經濟增長目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十一五”規劃《建議》不僅提出2010年我國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更明確要求,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十一五”期間,我國年節能率要達到4.4%。

  從我國的資源稟賦來看,大部分能源和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均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以高投入、高消耗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是很難持續的。“大力節約能源資源,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已經成為2006年我國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記者 陳芳 劉錚)

責編:辛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