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怎樣進一步完善商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1日 17:31 來源:新華社
    專題:十六屆五中全會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 中國經濟經過2003年、2004年9.5%和2005年9%左右的高速增長,粗放型增長方式顯露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為此後發展帶來不少問題,主要是資源供給不可持續和生産能力過剩問題。為了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建議》提出要完善商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特別是完善資源産品價格形成機制,使各項資源産品價格能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

  我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之所以難以根本轉變,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長期以來我國資源産品價格受政府管制,明顯偏低,鼓勵人們濫用浪費。主要表現在:一是地價低,一些地方政府用行政權力向農民低價徵地,然後辦開發區等,用低價出讓土地招商引資。二是水價低,2003年,我國城市的每立方米水價為0.15美元,農用水幾乎是免費的,而國外每立方米水價南非是0.47美元,美國是0.51美元,德國是1.45美元。各個城市水價目前僅為國際水價的1/3。2005年上半年,我國水行業全行業虧損。三是能源價包括煤價、油價、電價低。

  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形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必須深化資源産品價格改革,使它們的價格能很好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總的是逐步提高價格,用價格杠桿迫使生産企業和消費者節約使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使整個經濟運行走上資源節約型軌道。

  總之,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必須推進價格改革,糾正資源産品價格長期偏低的扭曲現象。當前要抓住目前調價的好時機,逐步使資源産品價格能反映其稀缺程度。目前經濟增速很快(2005年上半年達9.5%),而物價上漲率低,CPI上半年為2.3%, 6月份為1.6%,7月份為1.8%。2005年以來生産資料價格漲幅趨緩;工業消費品價格由於多數供過於求,競爭激烈,難以上漲;農産品價格也較平穩,因而通貨膨脹壓力不大,正有利於逐步提高資源産品價格。

  在理順各項資源産品價格中,重點調高能源價格,包括要儘快出臺燃油稅,提高汽油價格。目前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一路上升,而我國汽油供應價格嚴重偏低,價格倒挂,煉油行業全行業虧損。這是不正常的,不利於節約能源消耗。還要逐步調整煤、天然氣、電的價格。煤、原油、天然氣價格提高後,電價須相應提高,以促進生産建設和消費等方面節約能源,包括抑制高耗能産品的生産和出口。提高能源價格,是降低能源消耗系數的有效途徑。同時,要提高礦山資源補償費;水價應計算水資源價格,污水處理費要能補償成本並略有利潤。土地是重要的生産要素,也是重要的資源。土地轉讓必須規範進行,經營性土地轉讓一律公開拍賣,嚴防暗箱操作等。提高水、電、油等價格後,要考慮對農民和低收入群體某種補助,包括適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等。

  此外,最重要的生産要素資本的價格利率的市場化進程仍需繼續推進,還要穩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勞動力價格形成機制也要隨著勞動力市場的完善而逐步完善。技術價格已基本由市場形成,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切實保護知識産權,在此前提下完善價格形成機制。

責編:劉立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