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焦點訪談]告別農業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9日 20:02 來源:
    進入[焦點訪談]>>



  >>>進入論壇

  農業稅條例被廢止 "皇糧國稅"2006年退出歷史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今天高票通過決定,自明年一月一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農業稅正式走入歷史。

  1958年6月3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96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條例》的實施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發展,農業稅的收入佔我國總財政收入的比例越來越小,2004年只佔到了0.92%。而與此同時,我國綜合國力和財政收入不斷提升,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條件已經具備,能夠給予農村、農業、農民以更多支持。

  取消農業稅,在我國經歷了幾個階段。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首次宣佈,我國將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2005年3月,溫家寶總理正式宣佈,2006年將在全國全部免徵農業稅。

  今天,中國第一次從法律上廢止了實行2600年的農業稅。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減輕了農民負擔,更標誌著中國的政治文明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詳細內容]

  主持人 翟樹傑:

  現在我們大家注意一下大屏幕上的畫面,這是《焦點訪談》幾年前的一期節目中的一個鏡頭,上面的標語寫的是“從嚴從快清尾欠”,指的是某鄉在年底以嚴打的違法方式向農村催繳各種稅費。不過,以後一些人再也沒有辦法以農業稅的名義亂收費了,因為今天廣大農民迎來了一個意義重大的歷史時刻。今天下午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經過表決決定,廢止1958年通過的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在中國已經實行了2600年的農民種糧交稅的歷史將從2006年1月1號起結束。

  解説:

  今天下午3點04分,關於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上高票通過。

  (現場):

  贊成162票,棄權1票。

  通過。

  解説:

  這是一個能稱得上是歷史瞬間的時刻,因為在這一刻不僅是廢止了從1958年開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同時也結束了中國農民2600年以來一直都要繳納皇糧的歷史。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594年,魯宣公15年,魯國實行的初稅畝是我國徵收農業稅的最早記載。

  吳才麟 財政部科研所研究員:

  “初稅畝”法的主要內容是,古書裏面講,“履畝而稅”,就是按照田畝的大小向政府交稅,這是農業稅的開始。

  解説:

  “初稅畝”這種按畝徵收農業稅的方式,2600年來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只是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稱呼。

  吳才麟:

  比如在漢朝叫租賦,在唐朝叫租庸調,在民國時期叫田賦,解放以後我們統稱為農業稅。

  解説:

  1958年6月3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96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農業稅條例的實施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記者:

  您覺得這個農業稅在我國經濟發展當中,它起了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呢?

  賈康 財政部科學研究所所長:

  現在如果回顧起來看,農業稅在過去建國以後,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過程中,它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歷史性作用。我們在建國之初,當時百廢待興,國民經濟恢復,醫治戰爭創傷,另外支持抗美援朝,當時國家來調動可用資源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農業稅收,把分散的財力集中起來以後,投入重點建設,來建設一個我們自己相對獨立的工業體系。

  解説:

  建國初期,農業稅的收入佔國家稅收的39%。在告別農業稅的今天,不能否認,是億萬農民通過他們的辛勤勞動奠定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了我國工業化的進程。

  萬寶瑞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我們國家實行農業稅條例已經50年了,在這50年當中,對發展農業生産,保證我們國家糧食的糧源和促進經濟建設以及鞏固農村基礎政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國家的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這之間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們的比例也形成了13比47比40的關係,這個關係標誌著我們國家的工業體系已經建立起來了,並且比較完整建立起來了,因此這就説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已經有條件了。

  解説: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業稅的收入佔我國財政收入的比例越來越小。1958年佔財政收入的比例是8.58%,到2004年只佔到0.92%,今年我國財政收入預計是3萬億,農業稅收入只有15個億左右。

  賈康:

  這種在綜合國力提升和財政收入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農業稅本身的支撐作用相對而言越來越低,而這個時候又迫切地需要對農村、農業、農民更多扶持、支持,有這種迫切的社會需要。

  萬寶瑞:

  隨著經濟發展,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就是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這個差距逐漸在拉大。我舉個例子來説,就是城市的居民和農民之間的收入,以2004年為例,他們的比例是3.2:1。如果把城市人的福利都算在一起,那就是5到6比1,所以這個差距還是很大的。

  解説:

  一方面,我國的財力已經具備取消農業稅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的差距逐步擴大,三農問題依然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推進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取消農業稅意義重大。

  吳才麟:

  廢止農業稅,它的政治意義是很大的。農業稅自古以來都稱為“皇糧國稅”,“皇糧國稅”不交是犯法的。歷代來,好多次農民起義它的口號也就是希望不交糧、不交稅,李闖王起義的時候,有一個口號叫“迎闖王不納糧”,所以取消農業稅,這是一件好事,是了不起的一種進步。

  解説:

  早在2003年7月2日,吳才麟和賈康在一份給溫總理的報告中就提出了免徵農牧業稅的建議。

  吳才麟:

  我們是2003年7月2日寫完的,到7月17號,溫總理就批回來了,説明中央對免徵農業稅,現在人大常委會提出廢止農業稅是非常重視的。

  解説:

  2004年3月,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2次會議召開期間,湖南團的任玉奇代表領銜提出了關於儘快取消農業稅的議案。

  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2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宣佈,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

  從2004年開始,中央決定在部分省市進行免徵農業稅的試點工作。

  2005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3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宣佈,2006年將在全國全部免徵農業稅。

  今天,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這意味著在中國實行了2600年的農民種糧納稅的歷史將被畫上句號。

  何朝友 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王村鎮永興村村民:

  以前“皇糧國稅”是少不了的,現在確實是也不交“皇糧”,通過保護價收購我們的糧食,農民種糧食也放心了,所以現在作為在我們心裏,以前的顧慮也打消了,算是吃了個定心丸,心裏也踏實了。

  解説:

  何朝友家有五口人,兩個女兒在外地打工,家裏有4畝多地,其中3畝地種了400余株蓬柑。去年,他將其中的200多株通過嫁接改造成天草橘,今年,他家賣水果就掙了一萬多元。由於今年四川省也免徵了農業稅,所以他不僅不用交稅,還拿到了補貼。

  何朝友:

  農民覺得黨的政策確實好,負擔是全部免了。不但免了,反而是給了我們糧食的補貼,我五份地補貼了五六十塊錢。

  解説:

  這些都是何朝友過去交過的各種稅費的收據,這些收據和這張農民負擔監督卡一樣,隨著農業稅的廢止成為歷史的見證。

  參加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的委員們在分組審議關於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議案時,説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贊成”。同時在審議過程中,還提出了一些建議。

  鄭功成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我的建議現在是儘快研究,把國家扶持農業生産發展的政策措施上升到法律規範的層面。

  魏復盛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這個條例廢止以後,一定要加強監督,防止一些基層單位變相地向農民徵收其它的款項。

  袁漢民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現在就是完全免了。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一些生産資料部門不斷地在加碼,不斷地在提價,所以免徵農業稅以後,實際上來説,農村的實惠並沒有多少。

  王茂林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我們專門提出建議,就是政府對農業生産資料的企業要有一套完整的政策配套。

  主持人:

  取消農業稅為廣大農民揭開了一個新的篇章,當然喜悅之中,人們還會思考接下來的問題,如何能進一步增收?農田水利、道路、衛生和教育等農村公共設施的投入如何保障等等。目前,有關農村改革的相關措施正在陸續出臺,隨著農業稅的取消,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將會得到進一步鞏固,廣大農民的心也會越來越踏實。

責編:陳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