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12?28熱評:禁止擇校 杯酒百萬 未成年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8日 18:52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CCTV.com消息:網上新聞實在多,看看《天下》啥最熱?12月28日,CCTV.com網友登錄《網評天下》論壇就禁止擇校的前提是學校普遍達標、喝一杯增加一百萬、未成年人放縱慾望,根在成人價值觀紊亂等話題各抒己見。詳論請看──


  ■ 禁止擇校的前提是學校普遍達標

  日前,上海市出臺了2006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政策。明年上海將繼續執行“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必須按照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確定的招生範圍免試招收適齡兒童少年入學。 >> 熱帖細覽

  【平民一族】學校普遍達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時下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太多了。即使達標恐怕也得等若干年。那時,城市的孩子都有可能上不起學了……

  【迷惑】 讀書本來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一些教學質量好的學校卻要收擇校費,給一般的家庭帶來負擔,教育部門進行制止了,也為孩子入學減輕開支?

  【魯岳】“免試就近入學”作為義務教育的原則,似乎不是什麼新鮮事,既是義務教育就應該免試,何以談的上是入學原則?這樣做並無創意。若是義務教育就應研究考慮如何把義務教育辦好,而不是在那裏追求名聲,所以,搞好義務教育的工作是前提,而不是虛榮。

  【星雲111】我認為有些人擇校是因為那的老師教學方法好。不如將那些好老師平均分配到各個學校,那不僅可平衡各校間的實力,更可遏制擇校之風。

  【網上過客】難啊!一個學校的風氣不是硬體能夠解決的,它體現著一個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和管理者的能力問題.什麼時候各個學校的整體成績都會有差別的,只有升學率不再困擾家長和孩子的時候,擇校才能消失!

  【陳仁江】家長為孩子擇校實在是被逼出來的無奈之舉,如果就近入學能滿足家長的需求,家長誰願捨近求遠勞神費力擇校呢?當今中國競爭激烈,家長當然明白現實的嚴酷。所以很多家長才會為孩子讀什麼樣的學校不惜血本,煞費苦心。國家在義務教育階段,理當均衡分配教育資源,讓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同等的教育。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各地的小學、初中,人為辦起了重點非重點,政府與教育部門的財政師資投入明顯不同。結果是,所謂“禁止擇校”,成了家長各顯神通找門路,重點學校借機收取“高額擇校費”。此風何以愈演愈烈?道理其實誰都明白!

  ■ “你喝一杯,我給你增加一百萬”?


  一位官員請曾錦城吃飯,曾指著酒杯説:“你喝一杯,我給你增加一百萬。”這位領導連喝9杯,曾錦城當場指示計劃處處長為該市增加900萬交通建設款。張昆桐擔任交通廳長期間,曾錦城去豫西一個貧困縣檢查工作,該縣縣委書記招待十分熱情,張昆桐馬上讓同桌的財務處長為該縣追加撥款800萬。石發亮也十分熱衷‘現場辦公’,在實現未經集體研究的情況下,直接拍板,動輒幾千萬、幾個億。 >> 熱帖細覽

  【會員註冊第一步:我接受】科學決策在哪?知識量比不過飯酒量,“現場煙酒”就是“現場研究”,這是一種極賦人格魅力的特色行政管理。

  【魯岳】 如此慷慨,是非人所謂,腰裏不橫,哪敢説大話,這是有錢人的胸懷,是有權人的大方,天馬行空,獨往獨來,老子天下第一,誰也碰不的,這是權勢人的處世哲學。當然這不是所有的人,這種人總是個例。

  【雅歌555】反腐倡廉,任重道遠。當下就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有效監督權利擁有者的機構,比如香港的廉政公署。我們雖然有檢察院、反貪局什麼的,但他們自己還亂著呢,能管得好別人嗎?這次第,就一個前“腐”後繼了得!這年頭,天下滔滔者貪官們也!

  【潤無聲】不能不從機制上進行反思。現場會、現場辦公本來是領導幹部深入基層,現場解決疑難問題的一種新形式,已經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也是深得人心的,它體現了領導幹部實事求是與理論聯絡實際的務實作風。然而,可悲的是,這麼一種良好的工作方法和形式,卻被貪官們用來作為“放線釣魚”的平臺和大肆收受賄賂的前庭。分析這一現象,除去前“腐”後繼的腐敗分子們貪慾橫流、處處伸手的個人因素外,不能不從機制上進行反思。對領導幹部掌權、用權必須實施全程的監督,全方位的監督,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都不容放過。

  【不是聖人1】完善權力監督的關鍵就是加強內部監督的有效性。完善權力監督的關鍵就是──老百姓監督。

  ■ 未成年人放縱慾望,根在成人價值觀紊亂


  廣東中山酒吧大火死者多為學生(據《第一財經日報》12月27日報道);中學生情侶酒吧縱情狂歡,男生酒潑女生胸部(據《信息時報》12月27日報道);兩名剛從中學畢業的學生洗鴛鴦浴煤氣中毒造成一死一傷(據《成都晚報》12月27日報道)。 >>熱帖細覽

  【魯岳】50-70年代的人思想應該説是比較穩定的,雖不保守,但也不僵化,是時代的感應者,也不會被潮流給衝垮。可是由於過分的開放和靈活,讓自己的後代過於超前,故形成後繼人産生無所謂的想法,這種想法責任自然屬於這一批曾經風雨無阻的長者們,他們給後人留下了産生奇形的土壤,所以,後人變壞是他們的責任。當然,國家的全民性教育也脫不了幹細,社會責任更大。

  【溫酒待雪】可以找更根本的原因。精神問題也許要到物質領域找答案。大約快速的經濟發展帶來的消費水平的提高從而使人産生的思想落伍的迷惑,在任何時間和國家都不可避免。

  【波賽冬2005】從60、70、80年代過來的人,他們經歷的太多了,一生中也遇到了很多變故,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理想和幸福,所以他們總想在子女的身上實現自己的夢,也因此這批孩子在嬌慣、溺愛、放縱中成長,造成很多中學生沒有過挫折,不知道錢來得不容易,不懂得同情!沒有集體榮譽感。悲慘啊。也希望家長們警醒!

  【動什麼別動感情】沒有信仰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看不到前人的人生和現實的社會狀態中有可以汲取的積極的因素,如果父母及成人的世界不能給其點亮一盞明燈,我們的孩子和青少年除了迷惘和困惑,以及做出判斷時孤注一擲的勇氣,還能擁有什麼可以振奮心靈的東西呢?

  【會員註冊第一步:我接受】現在少年人追求的,正是當年前輩們痛苦的;年長的朋友,誰沒壓抑過自己的青春與萌動?被禁錮于觀念和偏見?你們是被壓抑的谷,他們是不願束縛的峰,社會就是這樣波浪式前進的。那些個別不爭氣的不具有群體的代表性。

  【漫遊世界】未成年人的放縱慾望,是受到成年人的不檢點的影響,孩子的心靈本來是一片潔凈的處女地。

  (版主萊蒙湖整理)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