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警惕免除農業稅成“白條”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6日 16:18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國家已經正式宣佈,從2006年起全部免除農業稅。全國人大也正在通過立法審議,從法律上廢止農業稅。應當説,這是值得幾億中國農民高興的一件大事。因為從明年起,他們就要徹底告別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曆史的農業稅了。

  種地納糧繳稅,這是已經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慣例,無怪乎老百姓稱之為“皇糧國稅”。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這是在封建專制和以農耕為主的經濟體制下誕生的一種制度。在中國歷史上,長期以來都是以自給自足的農牧業為主的經濟模式。受所謂“無商不姦”的傳統思想束縛,中國的商品經濟一直處於落後狀態。這也是幾百年前,資本主義經濟萌芽最終沒能在中國發展成主流的重要原因。民以食為天,以農養民、以農富國,這就是千百年來的中國經濟體制。

  近三十年來,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推進下,中國的商品經濟蓬勃發展,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也已經有了很大成績。這樣一來,隨著工業、服務業等産業經濟的迅猛發展,作為民生之本的農業,受到了越來越大的衝擊。一方面,農業生産率的提高和農用土地的減少,已經使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走出農村、脫離農業生産;另方面,工業與服務業的增值附加遠遠大於農業産業,農業生産已經瀕臨微利甚至無利的局面。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兩種後果。一是城鄉收入差別的急劇拉大,目前我國許多地方的城鄉收入差距,已經臨近或超過國際公認的警界線,給社會的不穩定留下的隱患。二是造成大量農村勞動力的出走和農業用地的荒廢,這也給國家經濟基礎的穩定和持久發展帶來嚴重影響。所以,廢止農業稅勢在必行,這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曾走過這樣的道路,而且有的已經發展到了向農業生産提供補貼的階段。

  廢除農業稅雖然是國家的大政方針,但不容忽視的是,在中國廣大的城鎮鄉村,由於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並不到位,許多基層地方政府處於財政困難甚至瀕臨破産的邊緣,必須警惕他們以種種巧立名目、花樣翻新的形式增加農民負擔,讓國家的農業免稅政策成為一紙“白條”。

  目前,我國實行中央、省、地市、縣和鄉五級行政管理分級,比國際通行的三級管理多出兩級。特別是在市、縣、鄉這三級,幾乎到處都是機構臃腫、人浮於事、人滿為患。縣鄉以下基層政府,由於僧多肉少,長期以來要靠對農業的掠奪式稅附維持運轉和人員供養。幾年前實行的費改稅,本來是想把農民負擔納入 法制軌道,並減少他們的開支。可許多地方則以虛增、虛報農民收入和土地等手段避開中央政策。還有的是,撤並鄉鎮並沒有減少多少財政供養人口,許多的人則是“守在廟裏等粥喝”。一些鄉鎮和縣的財政困難,為增加農民負擔埋下了隱患。有報道説,個別縣鄉人員甚至揚言,沒有想不出的辦法。農業稅取消了,還可以“稅改費”嘛!總之,共産黨不能餓死國家幹部。

  取消農業稅是一項利國利民、勢在必行的好政策,也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但中國固有的傳統思維影響很深,國家應當警惕任何地方的任何政府機構,製造種種新花樣增加農民負擔,讓免稅成為“虛受國家蠲免恩”的一紙白條。(作者:李映潔)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