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何必懼怕超女上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0日 14:53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昨天,張含韻現身東方新天地簽售她專為新年推出的專輯《BabyX’mas》。人滿為患的簽售現場,張含韻始終是笑臉迎人。事後談及新年願望時,張含韻卻顯得心事重重,耷拉著腦袋半晌才擠出一句:“我想像普通的孩子那樣上學。”原來,16歲的張含韻今年6月從北京某女子中學退學之後,一直沒有學校願意接收她入學,幾經波折公司才勉強為其找到一所藝校就讀,這個結果與張含韻本人的期望相去甚遠。(12月19日《京華時報》)

  今年,超女們可謂真正地在全國各地火爆了一把,“超級女聲”的巡迴演出,既讓超女們展示了亮麗的青春魅力,也讓追星族們飽飽地過了一場“超女夢”。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兩方面一樣,對“超女現象”有人稱之為“平民文化”的張揚,也有人説這是“文化低能”,應“警惕超女污染帶”。這不,張含韻的上學問題便是“超女污染”PK“平民文化”的具體表現。

  張含韻是去年10月從老家四川的德陽一中轉入北京女子實驗中學的高一就讀。可未曾想到的是,張含韻的走紅引起了許多家長的“恐懼”,他們擔心張含韻的人氣會影響周圍學生專心學習,便紛紛“建議”學校勸退張含韻。可這一退之後,張含韻竟成了各校“不受歡迎的人”。儘管張含韻通過各種渠道找了北京10多家全日制中學或專業音樂院校,而校方紛紛以影響學生正常學習或不知該如何管理明星學生等理由拒絕接納她。

  記得此前曾有網友説過“贏者通吃”這個詞,意即明星們出名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便鋪天蓋地而來。可對張含韻來説,這種“贏者通吃”的滋味應是一枚“澀果”,眼瞧著同齡的孩子都能高高興興上學去,她卻沒有“我想像普通的孩子那樣上學”的權利。而學校拒絕的理由也很堂皇:“污染”了別人怎麼辦?

  其實,在筆者看來,學校及家長對張含韻的這種“恐懼”大可不必,甚至可説是應試教育下的一種不健康心理作祟,讀書固然是成才的一條道路,然而人的個性不一,其成才的道路也就不一。有人好讀書,有人喜唱歌,有人擅長體育,“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關鍵是自身的努力。學校教育本來就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最大化地培養學生的個性健康成長,而不是“死讀書,讀死書”。

  何況,張含韻的就讀,對學校來説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資源。通過她的示範、引導和輻射作用,可以極大地張揚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對業餘愛好的興趣,從而培養更多的“超女”、畫家、文學家,何樂而不為?

  因而,真正的教育,是不懼怕“超女污染”的,那種“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早該拋棄了。(寶慶邵陽陸)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