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望》文章:用約束型指標考核政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9日 14:17 來源: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望週刊消息:近年來我國主要依靠“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式的粗放增長方式實現的經濟高速增長,已經讓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接近極限。

  以2004年為例,我國萬元GDP能耗高達1.58噸標準煤,是發達國家的3~11倍。

  而且,全國能源消費增長已連續四年高於GDP的增長速度。其中,由於石油消費的快速增長,使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突破了理論上的安全底線。另外,我們原本就不“富裕”的耕地,也面臨被粗放濫用、逐年減少的趨勢。

  如此的“高速”顯然難以持續。正因為此,國家明確下達了“十一五”期末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硬指標,即萬元GDP能耗下降到1.2噸標準煤。

  要實現這一目標,當務之急必須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即不僅要考核經濟增長、就業、社會穩定、公共服務等經濟社會指標,還應考察資源節約和環境損失的狀況,增設一些資源和環境約束型考核指標,將萬元GDP能耗、耕地保有量、污染排放總量等指標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目前,各地方的“十一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從以往的經驗看,由於受財政動機、擴大就業以及突出政績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過分強調本地利益,違背科學發展觀的傾向。要確保經濟發展和能源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既定目標的實現,有必要將這些約束型考核指標分解到各省、區、市。而在指標制定以及分解過程中,則應根據各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經濟發展潛力以及它們在全國的功能定位,實行區別對待。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不同要求,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評價指標。

  各級地方規劃,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基礎上,還應增強可操作性。例如,在産業發展導向上,要體現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特色經濟,確定主導優勢産業,明確重點支持和限制發展的産業領域,並落實到具體的空間上。

  同時,應確保指標本身的科學性。例如,各地耕地保護不能單純強調數量和面積指標,而應以“保護耕地質量和面積,提高糧食生産能力”為目標。對於“三廢”污染排放量,既要控制各省區市的排放總量,還應考核單位産出和污染排放量。(文/魏後凱)

責編:復蘇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