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節約不應分“公”和“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6日 13:11 來源: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近日,某縣部署建設節約型社會方面工作,縣領導要求廣大幹群要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所有機關工作人員要做出表率,要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要像對待自己東西一樣對待公共財物,即在節約上不應分“公”和“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的確,當前政府工作人員節能意識還比較淡漠,許多單位仍然存在空無一人的辦公室卻燈火通明,無人使用浴室、衛生間內自來水卻嘩嘩流淌,下班後熱水器仍在反復加熱……這些舉手之勞的事卻很少過問。用辦公電話辦私事或用辦公電話聊天、公車私用等損公肥私現象還大有人在,人們對這些現象也是見怪不怪。為什麼出現機關工作人員節約意識淡薄,“浪費意識”嚴重的現象呢?主要由於觀念、體制等的影響導致人性作怪。一是“大鍋飯”體制扭曲了人性:一些人就習慣了“花公家的錢不心疼”,不花白不花。二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短視心理:我把我家的水龍頭關好就行了,公共場所的事管不了,隨它去吧,反正不會收我錢,對我沒有什麼損害?第三,對單位、社會或個別領導不滿,造成一種逆反心理,故意不關長明燈,不堵長流水。總之埋單者永遠是“公家”, 使用者和享受者總是個人。

  因此,要解決機關浪費現象嚴重的問題,必須改革機關現有的管理機制,把降低能耗、節約開支與機關工作人員自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全體工作人員節約意識,變“要我節約”為“我要節約”。把創建節約型機關同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機關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不僅要算個人的“經濟賬”,還要算國家、社會的“能源賬”;不僅要節約個人和家庭資源,還要善待公共事務、公共環境、公共資源。

  其實,節能並不難,就在我們的舉手投足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做得到。如辦公儘量用自然採光;辦公紙張雙面用;隨手關掉長明燈和長流水;關掉電腦的同時關掉顯示器;夏季溫度26攝氏度以上才開空調,做到無人的房間不開空調和電扇;每週少用一天電梯,借機鍛鍊身體;不要用高壓清潔水沖洗車輛等等。只要我們每一個人多留心,多動手,一年下來積攢的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為了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還有生存的資本,請我們的機關工作人員以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以一種主人翁的姿態自覺節約能源。“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厲行節約,不僅反映了一個人的素質和公共意識,同時也體現了社會的文明程度。只有每一名機關工作人員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都以節約為榮,讓節約成為機關的流行色,讓節約成為一種美德,讓節約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才會大有希望。(大別山小銀子)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