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京上午10時拉響警報紀念南京大屠殺68週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3日 10:00 來源:

  專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南京晨報消息:

  12・13,尖銳的警報驟然響起,此時的你在做什麼?在工作還是在家中,在上學還是在路上?

  12・13,一個讓人想起就要落淚的日子;

  12・13,是這個城市最深的痛,是市民心中難平的疤痕;

  12・13,我們更深地體會到落後之辱。

  12・13,警報響起,我們不忘死難同胞的屈辱,但請不要停下行進的腳步;

  12・13,最深的痛埋在心底,最努力的現在把握最美好的未來。

  各界千人和平集會

  今天上午,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港臺同胞與國際友好人士數千人,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國際和平集會,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68週年。省委書記李源潮、省長梁保華率省、市四套班子的領導也將出席今天的和平集會。

  今天上午10時,南京古城上空將響起揪心的警報聲。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的人們,肅立默哀,各界代表將向遇難同胞紀念碑敬獻花圈。國際和平集會將由南京市市委書記羅志軍主持,接著由一位南京市民代表宣讀《南京和平宣言》。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參加和平集會的代表將集體呼籲:“我們反對戰爭暴力,反對恐怖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生命和財産的非正義行為。人類不要戰爭,世界需要和平!”緊接著和平集會在一曲《和平頌》中落下帷幕。

  今天上午11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開工儀式》將在遇難同胞紀念館東側的工地上舉行,標誌著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序幕正式拉開。

  上午10時警報起鳴

  記者獲悉,今天上午10時至10時33分,南京全市將試鳴防空警報。請廣大市民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防空警報試鳴順序如下:10:00?10:03,10:18?10:21鳴放預先警報;10:06?10:09,10:24?10:27鳴放空襲警報;10:12?10:15,10:30?10:33鳴放解除警報。

  江東門館閉館半天

  今天上午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將舉行和平集會,省、市各界人士將聚集一堂,共同悼念在南京大屠殺中犧牲的30萬遇難同胞,為確保正常參觀秩序和活動順利進行,今天上午遇難同胞紀念館將向市民閉館半天。

  史實網站開通英文

  昨天,在深切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68週年之際,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創辦的南京大屠殺史實英文版網站english.nj1937.org正式開通。

  據悉,這是繼南京大屠殺史實中文版網站www.nj1937.org開通一週年之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最新建成的英文網站。新建成的英文版網站,主要欄目和內容包括:南京大屠殺史實圖片資料、影像資料、歷史證人證詞,有關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新聞報道、最新發現和研究成果,陳列展覽,場館英文版網站中,南京大屠殺史實圖片資料已達300余幅,有關史料的最新發現和研究成果也將在今後陸續與網友見面。

  江東門館今起擴建

  萬眾矚目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將在今天上午11點正式啟動,記者昨天從有關方面獲悉,作為國內最大的由國家投資的單項紀念館,總投資目前已突破5億元。

  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志軍昨天在出席《1937・南京真相》首映式時表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動工將在今天上午正式啟動,作為由國家發改委立項的項目,遇難同胞紀念館以紀念館單項立項,國家投資為主體,這在全國是不多見的。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項目總投資已達5個多億,而之前為4.93億元。為了讓新擴建的紀念館有合理的陳列布展,12月8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陳列大綱框架研討評估會專門在北京西苑飯店召開,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的有關專家和政府領導,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評價和建議,整個研討評估會在領導專家的熱烈討論和踴躍發言中進行了4個多小時。

  昨天下午3點,記者來到了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的施工現場,只見8輛黃色的康明斯卡車,正將石子從車上倒下,而兩輛大吊車連忙用大鐵爪將石子鋪平,在工地西側寫有“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開工儀式”的字下,一群工人正在忙碌著。數千平米的工地已用淡藍色的圍板擋了起來,擋板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標語也特別地醒目。

  昨天上午,“南京城的控訴???南京淪陷民間圖片收藏展”在南京市文化藝術中心向廣大市民免費開放,在參觀完280幅定格在南京大屠殺的照片後,無論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後代、國際友好人士還是普通市民,禁不住發出一個共同的聲音,這段歷史一定不要忘。

李大釗的日本觀
李大釗痛斥日侵華言行 期待中日友好:李大釗于1913年冬至1916年5月留學日本,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特點有著深切的感受和體會,對日本的侵華野心、侵華罪行、大亞細亞主義的實質有著冷靜的觀察和思考,對中日友好也充滿了期待和憧憬。考察李大釗的日本觀,對於當今正確認識日本社會、日本民族、日本文化,對於正確處理中日關係,仍不失其借鑒意義。>>詳細內容

  倖存者後人:父親向我描述過這樣的場景

  記者了解到,本次圖片展共展出280幅民間珍藏的照片,時間都定格在1937年。展覽共分為“殺向南京”、“圍攻南京”等7個部分。其中有80張左右的圖片第一次跟市民見面。“你看日本兵把殺人當作了娛樂”,在一幅注解為“日軍坐在椅子上射殺中國百姓,殺人也成為他們的休閒方式”的照片面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侯老先生的兒子侯冬生指著這幅照片告訴記者,這張照片絕對是真實的,他的父親曾跟他描述過這樣的場景。而在一旁的一張照片上,一群日本兵正在中山東路上彈鋼琴自娛自樂,“沒辦法,當時中國政府太軟弱,這段歷史一定不能忘”,侯冬生語氣堅定地説道。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潘開明的兒子潘寧昨天也到了現場,潘開明曾和南京一位著名的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一起和日本人打了10年的官司。潘寧告訴記者,日本政府至今沒有正視這段在南京胡作非為的歷史,日本的右翼勢力藉口廣島原子彈爆炸,自稱是二戰的受害者,日本還不斷地擴大軍備,並妄想成為常任理事國,日本政府歷任首相從來沒停止過參拜靖國神社。這不能不引起中國人的警惕,特別是“12・13”這段歷史,我們絕對不能忘記。

  德國小夥子:牢記過去不代表仇恨

  金髮碧眼、高挑的身材,在昨天的圖片展現場德國小夥安迪特別顯眼,這位來南京已經5年的外國小夥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訴記者,看完所有的照片他非常地震驚,同樣是人,為什麼日本兵竟用刺刀向活生生的中國百姓頭上刺去,人性在這時被嚴重扭曲。德國在二戰中,也曾侵略過其他國家,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但現在的政府敢於承認這一段歷史,並真誠地向受害國和受害者道歉,作為德國的公民他支持政府的這一舉動。安迪表示,他要和中國人一樣,記住這一段歷史,記住過去並不代表仇恨、要去復仇,只是希望大家以史為鑒,珍惜現在的和平。

  老人帶著孫女參觀

  家住成賢街的陸照華老人,昨天特意把5歲的孫女帶了過來,在一幅棲霞寺旁日軍屠殺老百姓的照片前,老人站住了,拽著小孫女説:“你看,棲霞寺你去過的,這是日本兵殺人的場景”。老人説他要讓自己的孫女從小接受教育,告訴她中國在過去落後的時候,百姓怎麼受罪,好好學習長大多為社會作貢獻。在現場,記者也看到一些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觀。家住富貴山1號2棟的市民張烈山稱,看了這些照片後鐵證如山,圖片展將來最好能辦到日本去,讓日本的右翼勢力也來看看

  《1937・南京真相》昨在寧首映,每一個鏡頭均來自真實史料,4小時影片再現歷史

  昨天下午13:30,電視紀錄片《1937・南京真相》首映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志軍等有關領導出席了首映式。

  倖存者現場觀看流熱淚

  與以往熱鬧、歡慶的首映式不同,《1937・南京真相》首映式一開始便沉浸在一股濃濃的哀悼中,受邀的嘉賓每人手持一朵菊花,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志軍帶隊,首先來到30萬遇難同胞紀念碑前,將鮮花呈上,並深深鞠了三個躬。六集電視紀錄片《1937・南京真相》用四個小時的宏大容量展現了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歷史場景,全片以客觀的視角、獨到的架構揭露了當年那場悲劇的真相,觀後令人震撼!這是迄今為止反映南京大屠殺篇幅最長、內容最為翔實的紀實影像作品,不少現場觀看的倖存者都流下了眼淚。

  央視昨日首播該片

  《1937・南京真相》在南京首映的同時,央視也已暫停正在播出的系列專題片《世紀戰爭》,安排該片于昨晚黃金時段在中央電視臺十套《探索・發現》欄目首播。央視一、四、九套與央視付費頻道也將陸續播出該片。接下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將定期放映該影片,市民可免費觀看。

  影片以客觀敘述為主

  對於南京大屠殺這個舉世矚目的影視題材,新資料、新觀點、新視角將是《1937・南京真相》迥異於其他已問世的紀實類影視作品的最大特色。

  近年來,經過歷史學家、倖存者家屬、日本老兵、國際友人、目擊證人等的不懈努力,一批從各個角度、各個立場反映大屠殺真相的第一手資料不斷被發現,豐富了原有的南京大屠殺研究史,也成為本片利用藝術手段昇華其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最好來源。該片曹海濱編導介紹説,這次片中的資料主要有幾個來源,包括了從日本帶回的十盤重要歷史資料鏡頭、當年參與過大屠殺的日本老兵的敘述,以及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博物館、耶魯大學圖書館等查閱到的很多新資料。譬如,他們在一本日本出版的名為《一億人的昭和史》的書中發現了一張珍貴的日軍在司法部門前,用坦克碾過中國人屍體的照片。曹導説,本片的觀點就是不帶自己的觀點,用最客觀的視角講述當年的真相,因此片中基本都是客觀敘述。

  四易劇本定影片框架

  曹海濱編導介紹説,早在兩年前央視就希望他能拍個關於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紀錄片,如今正值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也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68週年,受省委宣傳部委託,南京電影製片廠從5月起開始了電視紀錄片《南京大屠殺》的籌備工作。

  在接下去的五個月中,編導們走訪了省內研究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權威專家,了解南京大屠殺研究的最新成果,傾聽專家們對本片拍攝的意見和建議,拍攝方案也從10集改為5集,以至最終的6集。這6集分別為:古都淪陷、血海金陵、國際救援、屍山記錄、正義之劍、為了和平,從6個不同角度全面再現了這場人類劫難。同時,編導與央視社教節目中心編導取得聯絡。7月底,本片正式定名為《1937・南京真相》,分成3個攝製組,開始了緊張的拍攝。8月中旬前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答應出任該片總撰稿。8月19日,該片總撰稿之一、央視著名編導鄧建永帶著最新完成的劇本來寧,劇組召開了多次劇本論證會。會上,朱成山對原有劇本提出了大膽的修改意見,並希望增加“屍山記錄”和“法庭定論”等兩集內容。由於劇情的調整和增加,劇組重新吸納了江蘇廣電總臺富有經驗的紀錄片編導,形成了6個攝製組,加緊拍攝剪輯,終於在10月上旬完成了全片。

  每一個鏡頭都是真實的

  據介紹,該片策劃伊始便得到了南京多位大屠殺歷史研究專家的鼎力支持。尤其是南京大屠殺這個飽受日本右翼勢力否定的重要題材,在劇本創作和拍攝過程中,劇組上下牢記省委宣傳部領導“確保史實正確無虞,堅決不授人以柄”的要求,寧可捨棄無法確認來源的重要生動細節或一家之言,力保每一個史實、每一個觀點、每一個影像資料都有確鑿公認依據。自全片拍攝結束後,劇組先後組織5次專家審片會,對全片進行了逐一審核和文字畫面修改,盡可能做到“學術上的可靠”和“影像資料上的可靠”。五次審片過程中,專家們格外仔細認真,每看完一集即展開討論,對全片進行了全面梳理。一些含糊不清的史實,張冠李戴的圖片,重復使用的資料等,得到了剔除和修改。10月下旬,劇組將紀錄片送中央電視臺審片,看完片子,大家先是一陣沉默,二十多分鐘以後不約而同地發出讚嘆,直稱震撼人心。

  記者昨天獲悉,南京首批大屠殺倖存者以後看病,將可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

  據了解,為“關注戰爭受害者、援助歷史見證人”,2004年8月14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援助協會”在南京成立。成立協會的目的就是希望社會各界能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幫助大屠殺倖存者這個社會的特殊弱勢群體,使他們能夠擁有一個更加幸福、安詳的晚年。

  去年,包括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駱中洋等在內的179位倖存者領到了證書,這是在對倖存者的身份和受害等自然情況進行完整核實之後統一製作的,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身份證明。憑該證可以享受政府或社會各界給予的援助及優惠政策,並可免費參觀南京市的7個文化場館和景點。但近年來,大部分倖存者年事已高,體弱多病,有的倖存者生活狀況較差,無法正常看病的問題切實擺在面前,鋻於這樣的現狀,今年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援助協會向社會募集了一筆資金,準備專門用來給生病的倖存者看病,使他們在飽經歷史滄桑之後,能夠盡可能享受到來自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他們的溫暖,安度晚年。

  倖存者獲贈《狂雪》詩折

  昨日下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了書法長卷《狂雪》詩折捐贈儀式。

  據了解,軍旅詩人王久辛創作的以南京大屠殺歷史題材為內容的長詩《狂雪》,曾榮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殺歷史,此次,王久辛又與浙江錫星公司合作,製作了書法長卷《狂雪》詩折。該詩折長2.4米,寬0.26米,正面為劉恩軍漢簡體書法版,背面是中文簡體和繁體版,是根據《狂雪》銅詩碑縮小精製而成的,逼真地再現了《狂雪》詩碑的神韻,同時,便於廣大讀者攜帶和翻閱。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