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神六部分揭密:返回艙表面有多處裂縫(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8日 10:23 來源:

公眾可以在國博一睹返回艙的風采。本報實習生周民攝

  專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

  京華時報消息:昨天,12月3日開展的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展開始在國家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市民首次可以近距離接觸“神六”返回艙以及費俊龍、聶海勝的航天服等珍貴實物。一些飛行秘密也在這次展覽中揭開。

  據主辦方介紹,“神六”返回後,返回艙一直在航天城展出,但展覽的對象只是各級領導和航天集團內部的員工等。此次展覽,國博專門從中華航天博物館請來了4名專業航天講解員為市民介紹展出物品情況,中科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一些參展單位也有技術人員在展場答疑。

  燒蝕層上有數萬個“蜂窩”

  昨天向公眾展出的“神六”返回艙與電視和照片中出現的形象不同,其表面並不是光滑的金屬結構,而是像蜂窩一樣,由數萬個正六邊形組合而成的“燒蝕層”。據返回艙的製造方北京衛星製造廠技術人員介紹,返回艙表面的“燒蝕層”設計是出於耐高溫和防震考慮。在燒蝕層的每一個“蜂窩”裏都有5厘米到6厘米厚的棉狀填充物,這些填充物均用特殊材料製成,可以經受4000℃的高溫。

  返回時碰地面致表面裂縫

  展出的返回艙一面大部分都是焦黑色,並有多處裂縫。

  據介紹,這個焦面是返回艙下降時對著地球的面,在“神六”正常落地後,由於受風力影響,主降落傘曾拉動返回艙改變原有姿態,並與地面發生一定碰撞,這使返回艙表面出現了一些裂縫。

  北京衛星製造廠技術人員介紹説,相比前幾次發射,“神六”落地是最完美的一次,表面出現裂縫在正常範圍內,而且由於內部座椅的防震設計,飛行員著陸後安然無恙。

  6個小火箭控制返回姿態

  北京衛星製造廠技術人員還介紹説,除了公眾熟知的返回艙底部有4個著陸小火箭外,返回艙表面上還分佈著對稱的6個小火箭,這些火箭都由地面系統控制,其中側面的兩對負責保持返回艙姿態,頂部的一對則負責控制返回艙回落角度。

  太空進餐不能自選食品

  在本次展覽上,公眾還可以看到我國首個太空食品包。太空食物並非直接裝在這個黃色的太空食品包裏,在大包裏還有十多個長方形的小包。每個小包上都寫有食用説明:“第一天早餐”、“第一天中餐”、“第二天晚餐”等。航天員在太空中吃的食物並不是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的,必須嚴格按照説明進餐。

  費聶出艙後感到肚子餓

  在“神六”飛行的5天裏,大家多次看到費俊龍、聶海勝食用多种太空食品,而實際上,由於受搭載重量限制,他們的食物有著嚴格的控制。航天員在太空的食物只是滿足他們的正常生理需求。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工作人員介紹,楊利偉在“神五”落地出艙時著急上廁所,而費俊龍、聶海勝出艙後最強烈的感受則是感到肚子餓。(郭鯤)

  ■展覽看點

  此次展覽截至本月18日,主要看點有:

  ★返回艙及航天員使用物品

  展覽除了展出返回艙、降落傘等飛船物品外,還展出了費俊龍、聶海勝在飛船裏穿著的四套宇航服,其中兩套是升空和返回時穿著的太空服,兩套是在軌道艙穿著的工作服。

  ★搭載畫卷

  展覽首次展出了搭載“神六”上天的三幅百米國畫長卷。其中《大團結》是由56位人物畫家創作的民族人物畫,《山河美》是由56位山水畫家創作的中國山水畫,《百花園》則是由56位花鳥畫家創作的花鳥畫。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三位航天員也有揮毫題字。

  ★太空照片

  展覽上有費俊龍、聶海勝在太空拍攝的大量太空和地球圖片,以及他們的太空生活照片。

  ★模擬火箭發射

  除了實物、圖片展,展覽還專門製作了一個模擬火箭發射的三維沙盤。這個沙盤價值80萬元,全程模擬了從神箭進入發射場、到組裝完成,最後發射升空、安全返回的全過程。火箭點火時的煙霧以及飛天時推進器的火焰都被模倣得惟妙惟肖。

責編:常穎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