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駐京辦跑“部”“錢”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5日 13:4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現在,各省市區、地級市甚至縣都在北京設立辦事處,有的駐京辦目的就是跑‘部’‘錢’進。”日前,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談到對預算資金審計監督時這樣表示。有些駐京辦第一位的任務就是跑“部”,打探消息,看哪有錢和項目,然後寫報告、找關係,誰跑得多,部委情況了解多,就可能多獲得一些撥付款。這存在很大的隨機性,問題也就因此産生。(《新京報》12月4日)

  問題的癥結顯而易見,是“有些部委對轉移支付的使用不夠規範”。癥結的根源也不難查找,各部委除了預算資金外,還有一筆機動的中央轉移支付款項。要遏止“跑‘部’‘錢’進”,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必須從源頭上加以著手,“應逐步減少專項的轉移支付金並規範管理”。據了解,經國家審計署建議,國務院和全國人大採納,開始細化預算費用。但是,惟有對中央各部委的單頭出擊還遠遠不夠,要規範行政行為,徹底剷除腐敗行為,必須重拳出擊、雙管齊下,還需要加大對駐京辦的設置及其職能的規範。只有既規範了各部委的管理權,又理清了駐京辦的定位,不顧此失彼,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可否認,駐京辦的存在,使得中央與各省市及各省市之間建立了必要的聯絡網,方便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信息共享和經濟協作,在推廣事務、加深交流等方面也功不可沒,為地區乃至國家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各地駐京辦的數目日益增多,常駐工作人員日益冗雜,絕非發展的必由之路。據一位管理機構的權威人士估算,類似駐京辦這種機構的數字高達3000多家。如此眾多的駐京辦游離于政府之外,成為人民政府之外的特別政府,是否都有實事可辦?即便確有設置的必要,又需要如此眾多的機構與人員嗎?

  有人説,駐京辦是一個由各種利益關係交織、延續形成的“場”。他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有著不為人知的潛規則。駐京辦跑“部”“錢”進,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近年來,某些駐京辦已成為腐敗的鏈條,工作人員職務犯罪人數不斷攀升。駐京辦變成了“蛀京辦”,絕非危言聳聽,而是有罄竹難書的實例為證:河北省政府駐京辦事處原主任王福友因貪污、挪用公款、受賄三罪被判無期徒刑;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駐京辦事處原副主任李一洪犯賄賂罪被查辦;瀋陽駐京辦事處原主任崔力大肆索賄錢財、貪污公款被懲處,等等,不一而足。如此種種,既腐蝕了政府官員,更蛀蝕了公共財政,不能不讓我們警惕。

  各地駐京辦將主要工作局限于跑部委,那是因中央財政中有不少用於財政轉移的資金,並且在分配時缺乏公開、明確的標準和程序。“資金給誰都是給,誰的公關做得好,誰就有可能得到資金。”如此情形之下,駐京辦難免要為此跑“部”“錢”進,長此以往,也難免腐敗的肆虐不止。

  駐京辦的問題已是積重難返,徹底整治也非一蹴可就,治本之前,必先治標。而當務之急是,駐京辦亟須調整與改革,大力裁減不必要的駐京辦,規範與解決非常規運作問題,回歸其公共服務功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的功能。這就需要地方政府轉變工作思路,集中精神抓發展,而不是用在公關活動上。至於中央政府各部門,應推進程序公開與透明的力度,盡可能縮減自由裁量權,杜絕黑箱操作。

  要想遏止駐京辦的腐敗現象,除了增加相關部委行政審批的透明度,關鍵還是要減少行政審批項目,下放行政審批權。此外,還要切實調整上下級政府之間的架構,規範事權與財權對應份額,避免不同層級政府之間不必要的財政轉移,立足讓地方財政辦地方政務。也只有這樣,才能終止駐京辦跑“部”“錢”進的源頭驅動力,進而遏止愈演愈烈的駐京辦異化為“蛀京辦”!

  (作者):郭立場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