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回應網民十大關注與期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5日 12:25 來源:
    專題:2005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經濟參考報消息:

  百姓關注什麼?期盼什麼?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期間,事故多發、看病貴、學費高、就業難等問題,成為網民熱議的焦點。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系列關鍵之舉回應了百姓的期盼。讓人們感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在百姓身邊。

  安全:為百姓生命扣上“安全帶”

  新聞事件:11月27日,黑龍江煤礦集團七台河分公司東風煤礦發生特大安全事故,到12月2日,已知有166名礦工遇難。

  百姓心聲:(網民實錄)“礦工們獲救的那一瞬,他們的眼中、臉上那種對生的強烈渴望深深震撼著我們。”

  安全現狀:2004年,我國煤礦系統死亡6000多人,美國為40多人;我國道路事故死亡10萬多人,居世界第一。

  中央決策:切實做好安全生産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強化對食品、藥品、飲食衛生、危險化學品和交通安全等的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醫改:讓百姓看病心裏舒暢

  新聞事件:一位老人在哈醫大第二附屬醫院住院67天合計耗資達550萬元,11月下旬,此事經媒體披露後,中紀委等介入調查。

  百姓心聲:(網民實錄)“我們都再眼睜睜地等待結果”、“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設計我們的醫療體制。”

  醫改現狀:小病“大處方”、“濫檢查”,衛生資源不足,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一些公立醫療機構追求經濟利益,全國1.7萬家藥品流通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中央決策:加大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投入200億元,建設農村衛生服務體系。

   房價:讓百姓住得起房

  新聞事件:11月下旬,任志強在新浪中國地産創新論壇上辯論稱:“品牌房地産應該有暴利”。

  百姓心聲:(網民實錄)“商人無利而不往,但房子是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畢竟我們國家中下收入的人比高收入的人多啊!!!”

  房價現狀:雖然回落,但仍在上漲高位上,今年前三季度平均漲幅為8.8%。

  中央決策:加強市場監測,完善信息透明制度;控制投資性購房;鼓勵普通商品房的建設和消費,加大對自住房消費的支持力度。

  農民工:讓農民工拿到血汗錢

  新聞事件:10月10日中午,遼寧省瀋陽市3名被欠薪農民工,勝訴後仍拿不到血汗錢,當街出賣法院判決書。

  百姓心聲:(網民實錄)“到了連法院判了,還要沿街變賣判決書的地步,難道還要讓它繼續滋生和發展嗎?”

  民工現狀:農民工不能及時拿到工錢引起政府高度重視,但仍待根本改觀。

  中央決策: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管;各類企業都要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機制,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

  上學:讓百姓上學不再難

  新聞事件:雲南省沾益縣盤江鄉考生鄧欣今年考取昆明醫學院,高額學費令其母李粉香上吊自殺。

  百姓心聲:(網民實錄)“中國大學收的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學費”,“貧困家庭被高額學費壓得喘不過氣來。”

  上學難現狀:統計顯示,現階段義務教育的學雜費,比1978年漲了100多倍,實行收費制的高校上漲幅度更迅猛。

  中央決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系。

  污染:讓百姓放心喝水吃肉

  新聞事件:11月23日零時,中石油吉化公司雙苯廠車間發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體嚴重污染,300萬哈爾濱市民全線停水,直到11月30日,市民才逐步恢復正常生活。

  百姓心聲:(網民實錄)“要真正關心環保問題,下大力度整治,這關係到億萬人民、子孫後代。”

  污染現狀:全國半數海水受到污染,流經城市的河段90%受到嚴重污染;全國城市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僅有一半,工業危險物處置率僅為32%。

  中央決策: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推進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著力解決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問題,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

  門票:讓百姓看得起“風景”

  新聞事件:11月26日,洛陽龍門石窟免費開放,超過10萬旅客涌進景區。洛陽市出動2000多名警察進行疏散。

  百姓心聲:(網民實錄)“政府真應該好好考慮人民的文化需求啊!”“要不是票價太高,要不是咱太窮,咋會有這事。”

  門票現狀:近兩年來,全國各地旅遊景點多數漲價。高昂的門票讓人“望景卻步”。

  中央決策:加大政府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事業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産業。

  貧富:讓窮人得到實惠

  新聞事件:從明年1月1日始,個人所得稅工薪扣除標準從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

  百姓心聲:(網民實錄):“少數富人合法致富,國家應當保護;但同時,對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應當保障,使他們得到發展的實惠。”

  貧富現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統計,中國目前佔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佔總人口20%的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

  中央決策:加大稅收調節力度,強化對高收入人群稅收監管,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準。政府新增財力將重點投向農村、農業和農民。

   養老:讓百姓老有所養

  新聞事件:11月29日,患先天性心臟病的王遇仙拿著寧波各界的近10萬元捐款趕往上海手術。此前,因貧困的家庭無力承擔手術費用,14歲的她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絕筆信……

  百姓心聲:(網民實錄)“所謂的社會保障,應該保障整個社會群體,而不能只保障少數人,遺忘大多數。”

  養老現狀:我國公共養老保障覆蓋面僅佔總人口的15%。農村人基本上依靠土地和家庭養老,游離于社會化和共濟性的社會保障體系之外。

  中央決策: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增加財政的社會保障投入,逐步做實個人帳戶;逐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的社會統籌層次,發展企業補充保險和商業保險;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

  就業:為百姓就業支起“保護傘”

  新聞事件:11月26日,2006年公務員筆試開考,首次取消了戶籍、身份等限制。

  百姓心聲:(網民實錄)“我們同在藍天下,緣何不能共享陽光?那些‘只要本市戶口’的招聘啟事還會再有嗎?”

  就業現狀:今後每年約1300萬到1400萬人需要找工作。

  中央決策:完善企業裁員機制,避免把富餘人員集中推向社會;繼續實施和完善鼓勵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加強就業培訓的財稅、信貸等有關優惠政策;完善對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機制;制定和完善最低工資制度,把失業率作為考核地方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指標。記者 陳二厚 林紅梅 謝登科

責編:楊潔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