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東方時空]劉宇:“箭”不虛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9日 20:37 來源:CCTV.com
    專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
    進入[東方時空(新版)]>>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1:他是新一代的航天少帥,他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的總指揮,11年彎弓造“神箭”,“箭”無虛發!

  劉宇:43歲 河北大廠人

  1993年開始參與長征二號F火箭的研製與試驗

  1999年開始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副總指揮

  2004年2月 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總指揮

  2005年10月12日9時 長征二號F火箭成功發射

  9時10分 船箭分離 神舟六號飛船正常入軌

  記者:我們都説在載人七大系統當中,最幸福的是火箭系統,從發射點火之後不到十分鐘你們就圓滿完成任務。---這十分鐘您是怎麼過來的?

  劉宇:等待和喜悅不停交替的過程,因為我們飛行過程中有這麼幾個分離的動作,在這些動作之前我們都是屬於期待的心情,它一旦完成的時候,我肯定是非常興奮,要鼓掌的。所以下來以後手掌是最辛苦的,有一個動作就使勁鼓兩下。

  記者:一直在鼓掌?

  劉宇:基本上只要有在鼓掌,我看現場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大家也聽不著有人在報秒,沒過十秒就應該報一下。只要有一個動作出來以後,大家就使勁鼓掌。

  記者:你們以前就有個習慣,火箭發射成功你們就放鞭炮,現在有説你們放的,有説你們沒放鞭炮的。究竟是怎麼樣的?

  劉宇:我們是這麼想這件事的。大家也提,因為在整個飛行過程中,火箭是最有風險的,如果火箭完成的話,大家用一個詞叫成功的開始,是最後勝利的一半吧。所以説我們有信心,即對自己是一個祝賀,也對其他系統的工作表示我們的祝福和我們的信心,是不是可以放。實際上要告訴大家的是,那天中午,在我們請功宴之前我們是放了炮。

  記者:10月12號中午?

  劉宇:我們放了7挂炮,就是即祝賀自己,也預示其他的系統都能夠圓滿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2:10月17號,當兩位航天員平安歸來,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之後,劉宇興奮地對新聞界説:現在我們終於可以放聲大笑!實際上,為了這一天,第一次擔任火箭系統總指揮的劉宇率領他的團隊已經奮鬥了700多個日日夜夜,他們在發射神舟五號的火箭基礎上,又進行了75項技術改造,取得了17項大的技術突破。尤其是他們為長征二號F火箭首次安裝了兩個自主研製的攝像頭,對火箭的飛行狀態起到了直觀而及時精確的監控作用。被航天界譽為給火箭裝上了眼睛。

  記者:這次神六整個飛行當中,給人印象非常深的畫面就包括火箭外面那個攝像頭拍到的火箭逐級分離的畫面,當時這個攝像頭研製花了多少時間?

  劉宇:我們前後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基本是在2004年的4月份,大概這個項目就開始正式啟動了。---在運載火箭上用這是頭一次使用---原來也是只能看國外的運載火箭見過。--效果我們在現場看的非常好,

  ---,最好看的一段就是我們二級飛行的時候,飛離地球的畫面。--你可以看到這個地球的邊是藍色的,非常好看。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動作,這個大廳裏也是一片掌聲。

  記者:就是拍出美感來了。

  劉宇:對。意想不到的,怎麼這麼漂亮!確實是意想不到的這麼好。因為我們畢竟是第一次在火箭上使用,而且火箭的環境遠比飛船要惡劣得多,沒有想到在這麼惡劣環境下,這個産品能表現的如此之好。

  記者:在當時在控制大廳裏面,看到由這個攝像頭拍出這麼好的畫面,您應該覺得臉上特別也光彩?

  劉宇:對,我不時接受大家的祝賀,---還有就是飛船系統從來沒有看到自己飛船是怎麼樣進入太空的,這次整個這打開,打開之前我們這個鏡頭已經可以照到飛船,再打開,因為在太空裏,輪廓非常清晰,看著非常漂亮,所以他們也非常興奮。

  劉宇:所以整個大廳,被這麼個攝像頭大家弄的興奮不已。

  記者:成為了一個矚目焦點了是嗎?

  劉宇:我們整個的隊伍在現場都是屬於提前被祝賀了,因為一般情況下等到船箭分離的時候,大家才會有這樣的祝賀,在這之前我們已經被提前祝賀過了。

  3:在這次長征二號F火箭的技術改造中,劉宇和他的團隊還遇到了一個最大的攔路虎;就是航天英雄楊利偉從太空歸來後反映的火箭發射過程中的低頻共振現象。劉宇率領他的團隊爭分奪秒,硬是用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八個月的工作量,研製出新的火箭蓄壓器,大大減輕了低頻共振對航天員身體的影響。

  記者:當楊力偉從神州五號出來,反饋説在120秒的時候,共振很難受,那時候您意識到這可能是對您來講是一條攔路虎嗎?

  劉宇:對,最開始的時候我們不認為是一個難題,起碼我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可能航天員比較要碰到的事情,八赫茲的振動,實際上是我們火箭的一個固有的頻率在裏面。這個頻率是我們無論怎麼改都躲不掉的,你怎麼樣做這八赫茲都是存在的,無非我們要控制它影響的程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記者:等於説這條攔路虎是你們自己找來的?

  劉宇:對,因為畢竟是由火箭引起的,所以我們責無旁貸應該做, --實際上在今年的年初,我們才最終確定了我們最終的實施方案,如何去改進,如何去研製新的(蓄壓器),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些任務完成,通過地面實驗來驗證,能夠最終來確定飛行的狀態。

  記者:年初才定下這個方案,您覺得時間夠用嗎當時?

  劉宇:最初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完全的把握,當時我們還是做了兩手準備,一個就是我們在原有的(蓄壓器)的基礎上進行調整的方案,還有就是研製一個新的(蓄壓器)的方案。

  我們實際上在那兩個月時間裏,除了家裏這個綜合實驗之外,應該説很大一部分精力是放在這上面。這樣應該説很幸運,我也認為很幸運,大家確實是把這件事情作為一個頭等大事來抓落後。---所以我們應該説有各個方面的齊心的努力,圓滿的實現了我們的目標。

  記者:您的那個比喻很多人都在用,神五到神六,是桑塔納變成奧迪,這是在技術公關完成以後,您説出來的,還是之前您講的?

  劉宇:這是之後,我們通過我們做的地面驗證實驗,我們實際上已經有了這個把握的時候,我算是代言人,替大家説了這句話。

  記者:在您這個形象的比喻後面,潛臺詞是什麼?

  劉宇:就是給大家一個信心,讓大家對火箭放心,我們可以圓滿地完成任務。不會因為我們飛行過程中的環境上的不適應,給航天員造成某些損傷。記者:神六已經過去了,人們已經開始展望神七神八,到那時候是不是奧迪就要變頭等艙了?

  劉宇:我前面説了,八赫茲是我無論如何不可能消除的,我們只能追求更好,我們會按照更好的目標去做工作。

責編:陳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