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華社]中國載人航天新起點 新跨越 新高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7日 06:35 來源:新華社
    專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

  初冬的北京寒意襲人,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慶祝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卻把人們的思緒拉回到了一個多月前那個熱血沸騰的金秋。

  2005年10月17日淩晨,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經過115小時32分的在軌飛行,準確著陸預定區域,英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在全國人民的期盼中凱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是中國航天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成果,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卓越能力的有力展示。

  輝煌屬於過去,榮譽從來不是終點。隨著神舟六號的順利歸航,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從此站在了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上。

  這是技術力量和人才基礎的新起點──應用於飛船、火箭上的180多項技術改進,飛行控制和應急救生150多種故障模式的處置預案,遍及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系統十幾個方面的優化完善……神舟六號再一次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和技術進步。正是這些技術改進,實現了航天員首次進入軌道艙開展科學實驗活動,全面考核了航天員的生活、工作和安全環境,標誌著我國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了載人航天核心技術,為將來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及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奠定了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在一次次神舟飛行中歷練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航天人,正在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的堅強脊梁和高科技發展的開路先鋒。神舟六號七大系統的“兩總”平均年齡下降5歲,航天骨幹人才隊伍35歲以下的佔80%。作為載人航天工程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他們為我國航天事業實現新的突破積蓄著強大的發展後勁。

  這是民族精神和思想觀念的新起點──載人航天工程,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重大科技工程之一,既是對我國尖端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實際檢驗,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的充分展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13年來,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培育和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在飛天征程中,中國航天人所形成的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勇於攀登、敢於超越的進取意識,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進一步發揚光大,是對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從神五到神六,隨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跨越,國人的心態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如果説兩年前神舟五號的成功讓人們沉浸于為英雄歡呼的話,今天的人們則更多地從載人航天事業的成功中尋找昭示和啟迪。蓬勃發展的載人航天事業,正在並將繼續引領國家經濟社會和科技事業的進步。

  這是中國人在太空征程上邁向更高、更遠目標的新起點──按照“三步走”的戰略部署,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計劃已全面展開,中國人在太空中的腳步將越走越遠。

  雖然,新目標的實現依靠的仍然是幾代航天人為載人航天事業積蓄的深厚偉力,但站在新起點上的新一代航天人卻清醒地認識到,此時此刻更需要正視差距、重新出發的勇氣。幾乎就在神舟六號成功返回的當天,載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統同時啟動了技術“歸零”,保持著清醒頭腦的中國航天人想得最多的,也是如何縮小我們與航天強國的差距。中國航天人深知,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從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到1970年“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從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到2005年我國航天員第二次巡天歸來……在邁向太空的征程中,中華民族奉獻給了世界一個又一個自強不息的奇跡。

  我們堅信,站在新的起點上的中國航天人,必將在新的高度上實現新的跨越,創造出更加壯美的奇跡。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