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建設新農村著力點放哪?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5日 17:22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提出建設新農村的戰略任務。這一任務是光榮的,也是艱巨的。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建設新農村著力點應該放在哪?這是當前各級黨政組織和領導幹部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尤其是縣委、縣政府和書記、縣長們,必須儘快找準本縣建設新農村的著力點。

  各地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很不平衡,建設新農村的模式、目標不能整齊劃一。然而,筆者思之,就全國來看,儘管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但在建設新農村上,應該有三個共同的著力點,這三個著力點可以概括為“三個抓好”。

  一是抓好農民素質的提高。建設新農村,首要的是培育新型農民。新型農民應該具備什麼素質呢?首先應該具有一定的文化,這是基礎,青年農民起碼要有初中文化,中年農年起碼要有小學文化。這就要求農村不折不扣地抓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同時,創建必要的載體,如“文化大院”等,在中年農民中掃除文盲。其次應該具備一定的生産技術,搞種植業、養殖業的要掌握先進實用的種植、養殖技術,搞加工業的要掌握應知應會的加工技術,搞運輸業的要掌握熟練的駕駛技術……這就需要創建必要的載體,如農民技術學校等,使絕大部分農民懂技術、會經營。再次,應該具備幾種意識:從物質文明建設來説,應該具備市場意識;從政治文明建設來説,應該具備民主與法制意識;從精神文明建設來説,應該具備公德意識。這就需要鄉村兩級創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載體。應該説,在現行農村生産關係下,創建這樣的載體很難,所以,提高農民素質重要的是在這個難點上突破。

  二是抓好集鎮産業的輻射。農村現在的生産方式主體上以家庭為單位,農民擁有生産經營的自主權。在這樣的體制下,縣、鄉、村三級組織抓經濟,除了建立和完善面向一家一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外,最重要的就是抓好小城鎮建設,發展以周邊農村主打農副産品為原料的加工業、流通業,通過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一家一戶發展生産,提高第一産業的附加值。同時,發展農村交通運輸、通訊信息、建材建築等行業,為改變農村面貌提供産業支撐。

  三是抓好公益事業的完善。建設新農村,現在最薄弱的環節就是農村的公益事業欠賬太多,欠發達地區農村的公益事業幾乎是零。在農村現行的生産關係下,發展公益事業,財政必須投入。過去國家投入不多,“十一五”期間會有很大改變。財政部長金人慶已經作出表示:讓公共財政的陽光照耀農村。這對億萬農民來説是個大大的福音,但是,必須看到,農村公益事業建設資金缺口很大,光靠國家投入遠遠不夠,所以地方財政也必須加大投入;同時,還應多渠道籌集資金。只有這樣,才能把農村公益事業搞上去。

  建設新農村,工作量特別大,各級黨政組織和領導幹部只有抓好幾個重要的著力點,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就會看著整天忙忙碌碌,實際收效不大。(作者:羅天柱)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