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自主創新鑄輝煌───三論學習載人航天精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4日 07:46 來源:
    專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

  人民日報消息:短短幾年,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從送“模擬人”上天到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試驗,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神舟現象”體現了我國的科技創造力和競爭力,展示著當代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可貴的自主創新精神。

  早在“兩彈一星”時代,嚴峻的現實就告訴我們:實現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不能依賴別人,只能依靠自己。實踐證明,核心尖端的科學技術是買不來的,即使有些成果一時可以從國外引進,但如果我們不能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最終還是會受制於人。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國家的競爭力日益明顯地體現在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科技實力上。

  “要實現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自主創新是我們唯一的選擇。”正是以這樣的信念為動力,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胸懷為國爭光之志,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勇於創新。他們用一系列科技奇跡告訴世界:中國,不是一個只能生産服裝、玩具和小商品的國家,中國人依靠自主創新,不僅能製造宇宙飛船,能把人送上太空,而且能在人類所從事的重要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載人航天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科技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是當今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前沿和最具挑戰性的領域,涉及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航天醫學、空間科學等眾多學科,牽涉系統工程、自動控制、計算機、通信、遙感、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光電子等高新科技領域。要推動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不斷進步,必須在這些領域具備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中國航天科技人員,不懈探索,敢於超越,瞄準世界航天科技發展的前沿,獲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用智慧的雙手托起了“神舟”的騰飛。

  自主創新的土壤是觀念創新、機制創新,自主創新的關鍵是擁有人才、人盡其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在跨越式發展中,不僅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更重要的是鍛鍊和培養出了一大批勇於創新的科技人才,為我國航天事業實現新的突破積蓄了強大的發展後勁。目前,在載人航天工程的七大系統中,35歲以下的技術骨幹已佔80%,年輕的技術骨幹隊伍在迅速成長,新一代航天英才開始挑起大梁。

  載人航天工程的偉大實踐再次告訴我們,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科學技術發展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我們深信,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堅持不懈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注入巨大活力,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責編:張麗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