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新聞週刊]中國首例人類禽流感仍"疑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1日 09:49 來源:
    專題:共同關注高致病性禽流感

  中國新聞週刊消息:“這是中國第一次向WHO報告懷疑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是非常有意義的。”

  深秋,多日來被煙雨籠罩的湖南湘潭,成為全球媒體矚目的焦點──這裡出現了中國內地第一個人感染禽流感的疑似病例。

  賀氏姐弟及另一位患者宋湘波的病因,迄今仍未揭曉。而診斷過程更是一波三折。

  在境外媒體報道賀氏係感染禽流感致病之後,10月28日下午,中國衛生部應急辦公室主任陳賢義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經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採集的患者標本進行禽流感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這兩起病例(賀氏姐弟)均已排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可能。

  此時,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發言人洛依?華迪亞對媒體表示,世衛期待重新化驗中國湖南姊弟的病因,以確定這起個案與禽流感無關。他還説:“如果中國想釋除外界對這起個案的疑慮,接受世衛提出在香港或其它地方進行化驗的要求是必要的。”

  11月6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又宣佈,三例病例“不能排除人感染H5N1禽流感的可能。”

  同時宣佈,衛生部將邀請世衛專家來華共同開展有關病因的進一步調查工作。

  衛生部説法的反復,引起了外界的疑慮。而邀請世界衛生組織共同調查,顯然有助於澄清似乎已成慣性的疑慮。

  11月14日,世衛(WHO)的專家來到了湖南。他們分別是WHO官員穆罕默德?阿姆裏、WHO駐華代表處傳染病預警與反應協調員霍居裏,專家安格斯、利千基和塔維。他們的專業背景主要是流行病學、醫學和公共衛生,對禽流感的爆發和調查有一定經驗,其中一人曾經在泰國調查過禽流感的情況。此外,在北京,WHO還有兩名專家和中國專家一起在中國疾控中心的實驗室工作。

  “這是中國第一次向WHO報告懷疑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是非常有意義的。”洛依?華迪亞對本刊説。

  11月15日,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長齊小秋表示,從臨床和流行病學方面看來,湖南的兩個病人與禽流感病例“相當的相關”。

  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則向本刊記者表示,“衛生部很快會給一個正確的結果。”他強調説,“發佈這個結果應該是很慎重的,因為假如這些患者最終被確診為禽流感,這將是中國內地首次發現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

  賀氏姐弟的肺炎之謎

  湘潭縣射埠鎮灣塘村和平組的12歲女孩賀茵,于2005年10月17日死於長沙的湖南省兒童醫院。第二天,她的弟弟,9歲的賀俊堯也因為同樣的“發燒”,被送進省兒童醫院搶救。

  此前,10月初,賀家已經出現了雞鴨生病,很快病死。賀家四口都吃過死雞鴨肉。

  他們的父親賀鐵光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賀茵姐弟體質都較差。後來湖南省兒童醫院的一位大夫也曾對記者説:“賀俊堯的體重僅為22公斤,這個數字明顯偏低,9歲男孩的正常體重應該是28公斤左右。”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賀茵于10月13日出現發燒。賀鐵光對《中國新聞週刊》説:“一直到賀茵死,醫生都沒有懷疑到禽流感。治療的時候醫生都沒有帶面罩,只有在面對面的時候才戴。”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賀茵死後當天即被火化,且醫院只採集了她的血清樣本。賀鐵光説:“我當時的想法就是儘快回家。農村的風俗也是這樣。這個不能怪醫院。”

  賀氏姐弟和雞鴨的關係,直到賀茵死後才被發現並上報。10月18日中午,較早收治賀家姐弟的湘潭市婦幼保健院,將病人情況電話報告給湘潭市岳塘區CDC(疾控中心)。半天時間內,消息已經一路送達湖南省衛生廳和湘潭市農業部門。

  最先給出明確診斷的是雞鴨的死亡原因。截至10月18日,和平組共有13戶村民飼養的家禽發病死亡545羽。10月25日,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確診為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射埠鎮灣塘村馬上被劃為禽流感疫點,禽類開始被撲殺。

  但是賀氏姐弟的病因一直是個謎。

  他們共同的症狀是發熱,不過賀茵咳嗽,而賀俊堯不咳,咽喉痛。直至賀茵離世和賀俊堯出院,醫院的診斷結論都是“重症肺炎”。湖南省兒童醫院院長祝益民向《中國新聞週刊》描述為:“賀茵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賀俊堯是‘重症支氣管肺炎’。”在賀鐵光提供的賀俊堯病歷上,出院小結中寫的是“病毒性肺炎”。

  祝益民向記者坦陳,兒童醫院一直是以重症肺炎的方案對賀俊堯進行治療。院方提供的材料顯示,10月19日上午院方的第一次專家會診意見中寫道,“臨床上應高度考慮不明原因肺炎,應排除人禽流感”。

  經過幾天的用藥,10月21日賀俊堯的體溫已經正常,精神、食欲、睡眠好轉。23日第四次復查胸片顯示肺部炎症有吸收,病情逐漸被控制,至31日已經停止使用所有靜脈輸液和抗生素治療,僅口服藥物。

  10月18日和19日,湖南省CDC對賀俊堯兩次進行咽拭子和血清採樣,進行禽流感、流感等相關檢測。

  10月27日,衛生部專家組抵達長沙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於當晚採集了此時賀俊堯的相關標本。

  10月下旬,賀氏姐弟的病已經驚動了世界輿論。28日上午,省兒童醫院從湖南省CDC方面獲知,實驗室檢測賀氏姐弟樣本均為禽流感病毒陰性。

  當天,衛生部專家組成員楊維中對新華社記者説:“沒有證據診斷湘潭禽流感疫區死亡女童賀茵患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

  當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北京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衛生部應急辦公室主任陳賢義通報賀氏姐弟的病情描述為:“經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患者採集的標本進行的禽流感的實驗室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對此,新華社發表了一則快訊,題為《目前我國沒有發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例》。

  但這只是診斷過程一波三折的開始。

  第三個病例

  10月28日,衛生部的新聞發佈會僅通報了賀氏姐弟的病毒檢測結果。同日,湘潭縣的另一位重症肺炎病人宋湘波已經在死亡線上掙扎了四天,剛剛開始好轉。

  宋湘波是一名職校老師。10月15日,宋家請客,宋的妻子在農貿市場買了一隻雞。攤主幫宋妻將雞毛褪好。雞拿回家之後,宋湘波把雞從中間剖開,把內臟都扔進了下水道。切雞的時候,他的右手掌內緣靠近手腕處被劃開一道傷口。

  當時宋祥波沒有把這個小傷口當回事。後來湘潭市中心醫院副院長曾建平對《中國新聞週刊》描述説:“傷口很小,表皮都沒有完全破,血也沒出。”11月11日面對記者的時候,宋湘波的右手包紮已經完全解除,連傷口都看不見了。

  第二天,宋把剩菜喂給家裏養的7隻雞。不料過了兩天,家裏養的雞每天病死一隻,連死了兩天之後,宋湘波把剩下的五隻殺掉,用鹽腌制起來,病死的雞則被掩埋。

  還沒等到吃腌雞,宋湘波已經發燒了。他一開始去的是縣中醫院,拍了胸片後結論是肺炎。他聯想起自己和雞曾經密切接觸,而且有傷口,懷疑到了禽流感上,於是自己到市中心醫院就診,馬上被送進了重症病房進行隔離治療。他説記得是在星期六,記者查證為10月22日。

  市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賀朗秋向《中國新聞週刊》回顧他的病情為:“24日至28日,肺部炎症有進展,高燒不退。醫院為此還發了病危通知。28日是個轉捩點,體溫開始下降,31日之後肺部的病變也不再惡化,情況才算穩定下來,一直到現在沒有反復。”

  副院長曾建平對《中國新聞週刊》説:“醫院收治宋湘波的當天,就向區CDC作了報告。他們當天就採了樣回去。10月24日到28日之間,省裏來採過三次樣,是咽部的分泌物、痰液、血液等樣本。到目前為止給我們的結論都是禽流感方面為陰性。29日,衛生部的專家組到湘潭來會診,同意我們的治療方案。”

  院方至今也無法確定宋湘波的肺炎病源。曾建平説衛生部專家做了一個初步的推斷,基本排除人感染禽流感。理由是宋湘波高燒的第二或第三天,院方用了一種名為左氧氟沙星的抗生素,之後不久宋湘波的體溫開始下降。

  “衛生部專家認為這種抗生素起了作用。因為抗生素針對的是細菌。而禽流感是病毒,抗生素應該是無效的。”曾建平説,“專家比較傾向於軍團菌感染。”

  醫生們強調,確定宋湘波的肺炎病源,只有上級CDC的實驗室檢測結果公佈出來才行。他們得到的消息,一直是禽流感病毒檢測為陰性。11月6日的衛生部新聞發言人的通報中,宋湘波的病例被第一次提及,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不能排除人感染禽流感”

  11月6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再次通報了湖南省湘潭縣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有關情況。三例病例都被稱為“不明原因肺炎”。賀茵和宋湘波的“H5N1禽流感相關檢測均陰性;SARS相關檢測陰性”。唯有賀俊堯的檢驗結果中,赫然出現了:“除1份H5可疑陽性外,其餘H5N1禽流感病毒相關檢測均陰性。”

  因此,衛生部宣佈:“不能排除人感染H5N1禽流感的可能,確切病因需要實驗室進一步檢測。”

  這條消息立即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11月10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説法和衛生部公佈的稍有差別,他説,在上述患者的實驗室檢測結果中,“禽流感方面只是出現了可疑陽性,即H1、H3、H5抗體都呈現陽性。”他又説,“患者H1、H3、H5呈陽性是什麼時候得的?是不是同時得的?抗體不能告訴你,除非還採有恢復期抗體。此外,還有實驗誤差的問題,因此要等待進一步證實。”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俊華則説,“血清抗體陽性只是説明最近,或者很多年以前感染過,它只是一個‘痕跡’,至於這個‘痕跡’是怎麼留下來的,還需要一系列的實驗結果來判定。”

  據大連市友誼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學博士張忠魯介紹,某些既往接觸過禽流感病毒的人,比如養雞戶、屠宰工人等,可以成為隱性感染者──雖然他們血清中的某些抗體呈陽性,但是可以不發病。

  張忠魯是大連市防治禽流感臨床專家組成員,他對此進一步解釋説,“在感染者血清中,某些抗體在理論上可以保持十年、八年,所以抗體只能作為回顧性診斷,不能作為實時診斷的依據。”張同時指出,“可以對血清抗體進行動態觀察,根據抗體隨著時間而衰減的程度,能夠判斷病人是否屬於急性期的感染。但是,如果未能獲得病人發病初期和恢復期的雙份血清以進行對比觀察,血清抗體檢測就難以作為確診的依據。”

  實際上,比血清抗體更為明確、靈敏度更高的檢測方法是從呼吸道標本中直接分離出禽流感病毒,或者檢測到病毒基因。在衛生部今年8月份公佈的最新版《人禽流感診療方案》中,這兩項檢測都作為確診病例的主要依據。

  據張忠魯介紹,病毒的分離需要大約一週的時間,而用一種叫做“RT-PCR”的方法檢測病毒基因,一天就能出結果。但是,取自呼吸道的標本應該在病人感染後3~6天採集,這樣最易檢測出病毒,如果錯過這個採集時機,病毒就不容易分離。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技術因素也會影響檢測的結果,如果這些因素導致檢測結果呈陰性,對病人最終進行確診或排除都將變得十分困難,這樣的結果將是無法彌補的。

  李俊華則對本刊説,“所有的標本我們都已經交給國家(疾控中心)了,除了媒體上公佈的、衛生部新聞發佈會上説過的結果,我沒有任何新的信息告訴你。”

  他向本刊記者證實,在他們送交國家疾控中心的標本中就包括直接取自患者呼吸道的“咽拭子”,但他沒有向記者提供這些標本採自患者發病後第幾天的信息。

  從賀俊堯和宋湘波的病歷來看,分別於10月22日和29日,他們的病情開始好轉並穩定,此時採集的血清和咽拭子標本,即使已經屬於恢復期,也需要一段時間培養病毒,10月底無法得出排除禽流感的最終結論。因此雖然當時各級CDC的説法都是:檢測結果為陰性,但這並不是最後的結論,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檢驗結果。

  而且,從時間上判斷,湖南CDC進行病毒檢測的時間早于國家CDC。如果國家CDC的檢測樣本是由衛生部專家組于10月底採集得到的,截至10月28日能夠公佈的檢測結果也僅為湖南省CDC的實驗室做出的階段性檢測結果。

  11月14日,陪同世界衛生組織赴湖南調查的一位中方官員向《中國新聞週刊》證實了湖南省CDC和國家CDC進行病毒培養試驗的確有先後:“湖南先做,同樣的標本送到國家實驗室去做。北京的試驗就是在曾經做過SARS檢測的P3實驗室裏。”至於為什麼檢測結果會有不同,他表示不便透露詳情。

  衛生部疾控司司長齊小秋則承認湖南和北京兩地檢測結果有異,他解釋説,第一是地方沒有這樣的病例, 他們也是第一次檢測,基層技術人員的水平有限;另外一方面可能在疾病的發生過程當中,採樣的標本出現一些問題。如果是在病初期的時候,人不可能有抗體,但我們現在檢測的男孩抗體,顯示是陽性。

  WHO駐華代表處發言人對本刊説:“我很懷疑下周就能拿到結果,但是在接下來的幾週內應該可以。”(來源:《中國新聞週刊》;朱雨晨 安然 馮亦斐)

責編:唐峰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