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聞分析:節約大潮洶湧衝擊“限小堤壩”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30日 11:07 來源: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據北京媒體報道,北京市副市長張茅近日與市民共話建設節約型城市。在回答市民提問時張茅透露,目前,國家主管部門正在統一制定如何放開對小排量汽車行駛的限制,並制定一些鼓勵和支持小排量汽車生産和消費的政策;北京市也將結合具體情況研究發展、支持小排量汽車的生産和使用問題。

  無獨有偶,據一家財經媒體報道,上海市發改委能源發展處相關人士近日也表示,國家在積極倡導新型小排量汽車的推廣,上海市政府也正在制訂這方面的新方案,將與其他相關政策進行配套,相信會對小排量車的推廣起到實質性作用。

  在全國限制小排量汽車的80多個城市中,北京、上海地位特殊。這兩個城市執行多年的“限小”政策露出“鬆動”的苗頭,無疑對其他城市具有“示範”作用。這表明,多年來,在小排量汽車問題上,地方“土政策”架空國家政策和中央精神的僵局有望被徹底打破。

  回顧小排量汽車近些年在國內的發展歷程,人們不難發現,相關國家産業政策一直旗幟鮮明地支持小排量汽車的生産和使用,問題出在國家政策難以在某些地方不折不扣地被落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國家主管部門站在戰略高度著眼全盤制定的政策自然會成為虛設。因此,表面看各地“限小”只是一個汽車消費導向的問題,骨子裏卻折射出地方應當如何正確處理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係,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以及必須確保國家政令執行暢通的問題。

  徹底打破地方對小排量汽車的束縛,同時也是我國汽車社會進行第二次重大轉型的一項核心內容。面對讓什麼樣的轎車進入家庭這個戰略問題,小排量汽車是符合未來能源供應狀況、土地和環境發展狀況的必然選擇。汽車消費導向必須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國家政策護航保駕,如果國家制定的這些政策受到地方干擾,不能“落地”,汽車消費將很難按照科學發展觀增長,就很容易出現畸形瘋狂增長的局面。

  不久前,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準司負責人趙英民也曾公開表示,小排量汽車不是“劣質車”的別名。這從一個側面提醒我們,對小排量汽車解禁也不能搞“一刀切”。目前,小排量汽車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既掌握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手裏,也掌握在相關汽車企業自己手裏。以北京為例,對於黃標平頭微面等排放不環保、安全性能差的車仍應當禁,但是對於那些能夠達到或超過北京現行排放標準的小排量汽車,則應當儘快解禁。如果政策這樣調整,不愁汽車企業不迅速提升小排量汽車的綜合品質。

  還有,有關部門應當儘快給小排量汽車一個明確的定義,排量究竟在多少升以下才算小排量汽車,約定俗成不如明文規定,這樣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目前,建設節約型社會正在逐步成為深入人心的國策,節約意識也正在逐步滲透到我們工作的各個方面。在這種背景下,全社會形成合力的節約大潮將越來越洶湧地衝擊“限小堤壩”,“限小”政策必將退出歷史舞臺。( 新華社記者 南辰)

責編:辛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