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法治在線]關注《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8日 18:39 來源:
    進入[法治在線]>>


  CCTV.com消息(法治在線10月28日播出):

  嘉賓:

  劉劍文,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參加了個人所得稅修正案(草案)的立法聽證會

  劉桓,教授,現任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主持人: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經過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兩次審議,終於在昨天(10月27日)以高票表決通過,並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那麼新修訂的個稅法有哪些新的變化,究竟它又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我們今天在演播室請到了北京大學法學院劉劍文教授,劉教授同時還作為聽證陳述人,參加了這次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聽證會。此外,我們還請到了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桓教授,與我們一道關注這次個稅法的修改。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審議表決現場的情況。

  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訂終於迎來了最終的結果。昨天下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了表決。

  表決現場:

  吳邦國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現在進行第三項議程,表決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法律委員會對草案進行了修改,委員會決定將這個草案提請本次會議表決,建議表決稿已經印發,現在對這個決定草案復表決。請按表決器。現在由工作人員宣讀表決結果。

  工作人員:贊成:142票;反對:4票;棄權:11票

  吳邦國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通過。

  經過表決,《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獲得了高票通過。修正案對現行個人所得稅法作了兩點修改。

  修改一: 提高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

  減輕中低工薪收入者稅收負擔

  這樣一個新規定將給工薪族每月的實際收入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這需要借助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加以理解,每月收入額─納稅減除費用=應納稅所得額,納稅減除額越高,那麼應納稅所得額越小,所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就越少,(作圖) 修正案將原個人所得稅法中關於“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八百元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的規定,修改為“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一千六百元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拍攝表格)也就是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800元, 進一步減輕了工薪階層的稅收負擔。

  劉積斌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這次調整所得稅的工資

  薪金所得減出費用標準

  實際上對財政來講是一個減收因素

  雖然減少了一部分的財政收入

  但是對廣大的中低收入者是得到實惠的

  應該説這是合理的處理這樣一個分配關係是必須要做的

  修改二: 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報

  強化對高收入者稅收徵管

  解説: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只有“在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和沒有扣繳義務人的”納稅人必須自行申報,其他的納稅人,包括高收入者,都只是由其扣繳義務人辦理扣繳申報,納稅人自己不必自行申報。但是這樣的規定,影響了對高收入者的徵管力度。為此,修正案規定“個人所得超過國務院規定數額的納稅人,都必須自行申報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強化了對高收入者的稅收徵管力度。

  主持人:從剛才的片子我們看到,這次個稅法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兩大焦點,一個是個人所得稅的扣除費用標準,還有就是有關高收入者的稅收徵管問題。個人所得稅的問題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緊密相關。那麼首先還請劉教授來為我們解釋一下,我們平常所交的個人所得稅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

  劉桓:解釋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工薪收入減去減除費用,再乘以相應稅率。

  主持人:那麼這個公式中要減去的這個減除費用,通常包括哪些方面的費用呢?

  劉桓:減除費用包括哪些因素。

  主持人:劉教授從立法的角度來説,個人所得稅法中為什麼要特別明確一個減除費用標準?

  劉劍文:簡略澄清起徵點與減除費用標準的概念區別,重點談確立減除費用的立法理念。

  主持人: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是依據1993年修訂,並一直沿用800元的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而在這次個人所得稅法的修訂中,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這一改革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這次修改的背景。

  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自1993年以來,對工資、薪金所得徵稅時,每月減除費用800元的規定一直沿用至今。十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職工工資收入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都有了較大的提高。1993年,在就業者中,月工薪收入在800元以上的為1%左右,到2004年已經升到60%,在此期間,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提高了67%。城鎮職工的人均負擔消費支出已經達到每月1143元,超過了原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800元的減除費用標準。預計2005年還會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主持人:從剛才的片子,我們注意到幾組經濟發展方面的數據,比如1993年,在就業者中,月工薪收入在800元以上的為1%左右,到2004年已經升到60%,那麼這些數據的變化究竟會對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産生多大影響呢?

  劉桓:結合數據,具體分析為什麼800元標準的依據不適應現在的形勢?

  主持人:那麼這次修改期待要解決哪些問題?

  劉劍文:從法律角度談這次修改的立法目的,減輕工薪階層的稅收負擔等。

  主持人:在這次個人所得稅法修訂為什麼將新的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確定為1600元,人們對這樣的一個新標準有什麼樣的反響呢?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

  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表決通過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了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解釋了將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確定為1600元的原因。

  樓繼偉 國家財政部副部長: 如果調到1600,大致使得工薪階層繼續降4個百分點,降到26%的人要繳納所得稅。我剛才説過,我們認為立法機關通過的時候,也是考慮了一些充分的因素,考慮到家庭,考慮了地區,也考慮中低收入和高收入之間的負擔,1600是合適的。

  得知剛剛通過了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許多市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稅法的修改比較合理。

  市民:減除了以後,1600元以上(起徵),我認為是可以的。到1600元以上,應該説收入還是可以的,應該可以交一部分。

  市民:應該還是比較人性的,和以前相比,比較透明 還算比較滿意。

  市民: 我覺得這1600塊錢還行,老百姓都能接受。

  市民: 應該講是好事,普遍來説是好事。起徵點增加了,老百姓在稅收這方面,可以獲得一些切身利益。

  但是仍有一些群眾希望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再高一些,少繳納一些個人所得稅。

  市民:按照我們百姓的想法,最好是2000塊錢以上。

  市民: 從我個人來講,(起徵點)還是越低點兒越好 。

  人們對於新標準的出臺基本滿意,但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過程中,人們之所以對於減除費用標準存在種種爭議,歸結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差異。對於這一問題,立法者在立法過程中也給予了充分地考慮。

  劉積斌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地區的發展不平衡,在任何國家都有這個情況,統一規定一個標準。顯然對東部和大城市來講,有點兒苛刻。但是應該説對西部,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應該還是合適的。不僅是合適,而且可能會得到好處的。就是這個稅收的60%歸中央,40%歸地方,那麼收了稅以後,中央已經確定把收入的增量部分全部 中央一個不留,轉移到西部地區給那些收入更低的人,給他們創造一些社會福利條件。不是更好嗎?

  近年來,全國已有三分之二的省市規定的費用減除標準超過800元,其中11個省市費用減除標準在1200-1600元之間。

  劉積斌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我認為各個地區自行調整,費用扣除標準,是錯誤的,也是違法的。因為法律並沒有修改,各個地方無權去調整,法律法規規定的扣除標準,去國家稅務局反映。他們已經向這樣一些地區都發出了通知,要求他們糾正。

  主持人:調整原有的減除費用標準是大家的共識,那麼制定新的減除標準的依據是什麼?

  劉桓:從經濟因素談1600元的扣除標準是如何確定的?

  主持人:從剛才的短片我們也看到,各地的經濟發展有差異,全國統一的標準是否對不同收入的工薪階層都公平?

  劉桓:如何考慮經濟發達與落後地區的平衡,下一步仍需從哪些方面進一步完善。

  劉劍文:從法律角度談目前全國的統一標準的積極意義。

  主持人:那麼這次從800調高到1600元的減除費用標準,究竟會對我們的生活起到什麼樣的變化?個稅法修訂後,工薪階層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到底減少了多少呢,我們給您算了一筆帳。(圖表)以月工資2000元為例 按照原來800元的標準計算,需要交個人所得稅95元,而修改後只需交納20元,少繳了75元。

  而月工資5000元的朋友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從505元降到了385元,少繳了120元,

  月工資8000元所需交納的稅款則由原來的1065元減少為905元 少繳了160元。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講,繳稅負擔大大得到緩解。

  事實上這次個稅法的修改,還有一大亮點就是對高收入者的稅收徵管。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

  據統計,2004年中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將近1800億元,65%來源於工薪階層,讓個人所得稅法真正發揮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對高收入人群的加強稅收徵管成為個稅法修訂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多位與會者提出了他們的意見。

  王如珍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

  同時對高收入者加強監管來講,應該採取些必要措施。所以這部分徵收上來的話,應該對我們整個財政收入,不會産生很大影響的。

  楊謹華 全國人大代表:

  現在我確實看到低收入的納稅人,確實負擔太重。把高收入的那一塊應該想著,怎麼制約它,使它應收盡收。提高起徵點減少稅收,從高收入者那塊拿回來。整個國家財政不會有影響,我是這麼考慮的。著眼點放在這裡,這才能真正達到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從這裡想辦法。

  主持人:目前個人所得稅需要繳納的個稅項目中,除了工資和薪金以外,還包括如勞務報酬、稿酬、個體工商戶的生産經營所得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個統計,工資和薪金這類稅收佔到了個稅徵收總額的65%,而高收入者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僅佔了20%,兩位怎麼看這一現象?

  劉桓:根據目前國際趨勢稅收中的主要比例來源,進行分析,提出對高收入者的稅收徵管作出針對性修改的必要性。

  劉劍文:談修改前稅收徵管中存在哪些盲點或易疏漏的地方,此次修改後作了哪些更具操作性以及實質性約束力(違法將受到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主持人:其實這次個稅法的修改過程當中,還有一個環節特別引人關注,那就是在9月27日舉行的立法聽證會,被稱為是我國最高立法機關的首次立法聽證會,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在這次聽證會上,針對初次審議中的1500元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進行了討論。

  聽證會

  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一直都是個稅法修訂的熱點問題,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對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後,決定由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和全國人大法工委就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在北京舉行聽證會。這次立法聽證會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中舉行的首次聽證會,也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歷史上的第一次聽證會。

  舉行個稅法聽證會的公告發佈後,社會反響熱烈,公眾申請參加聽證會報名踴躍。到報名期限截止時,共收到公眾報名申請4982件。在全部有效的報名申請中,贊成將減除費用標準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的佔33%,認為應當高於1500元的佔47%,認為應當低於1500元的佔6%,對個人所得稅制度的其他問題提出意見的佔14%。 9月27日聽證會召開,來自各地區各行業的陳述人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觀點一: 1500元減除標準偏高

  聽證陳述人 申東升: 我的觀點是,調整很有必要,一千五百元的扣除標準偏低

  調至兩千元比較妥當,理由如下:十多年來 ,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提高扣除標準。一是充分發揮個稅調節作用的需要,堅持高收入者多交稅,中收入者少交稅,低收入者不交稅。努力發揮個稅,調節社會分配,縮小貧富差距的作用,是我國長期遵循的一項原則。

  聽證陳述人 李聲雯:我的主要觀點是

  一 個稅免徵額,全國統一調整在2500元

  二 根據納稅人所負擔的消費性支出,徵收個人所得稅

  三 個稅免徵額根據通貨膨脹率,進行相應調整

  觀點二: 1500元減除標準適當

  聽證陳述人 陳 棟:我的觀點是:全國應該統一減除費用標準減除額提高到1500元是適當的。首先我認為全國統一減除額是必要的,如果全國各地實行不同的減除標準,高收入地區確定較高的減除額,低收入地區確定較低的減除額。勢必造成欠發達地區按低標準多交稅,發達地區按高標準少交稅的局面。

  觀點三: 1500元減除標準偏低

  聽證陳述人 馬肖:我此次參會所持的觀點是:適當在擬定的1500元標準上,適當下調個稅減除費用標準,支持我這個觀點的理由是適當降低減除費用標準,可以擴大交稅的範圍,有利於普及公民的納稅意識。

  解説: 20名公眾陳述人中,主張維持1500元的2人,主張高於1500元的12人,主張低於1500元的2人。和此前的民意調查高度吻合。

  主持人:我們知道您參與了這次修訂岸的聽證會,整個聽證過程,給您感受最深的是哪些環節?

  劉劍文:舉例從聽證會的人員和程序中有哪些亮點。

  主持人:兩位專家看來,這次聽證會所帶來的意義是什麼。

  專家:這次聽證會對於民主立法的積極意義。

  主持人: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將大大緩解工薪階層稅收負擔,也將更好地發揮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而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我國最高立法機關的首次立法聽證,使得個稅法的修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表明我國的立法進程中民主厚度的進一步增加,標誌著民主立法跨入一個全新階段。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親身參與聽證的人,並不僅僅是有機會參與了一次關於個人所得稅納稅減除標準的討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在更高層面,將更多民意帶入民主立法的進程之中。

責編:陳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