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巴金留給我們的財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7日 22:44 來源:

  新華社上海10月17日電(記者 趙蘭英)一個世紀的生命長河,淌過崇山,流過峻嶺,穿過峽谷,在這一刻停留了。巴金,多少人在呼喚這一名字,多少人在哀哭中國文壇的參天大樹倒下了。

  “祖國永遠在你身邊”

  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説《滅亡》,被人們認識以後,以自己的光和熱,逐漸成為中國文壇的領軍人。巴金的財富,是他26卷本的不朽著作和10卷本的精彩譯著。巴金的財富,更是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

  愛國主義,是巴金兩大財富的重要基礎。巴金12歲那年通讀了《説岳全傳》,深深被岳飛的愛國精神、民族精神震動。上世紀90年代,巴金在眾人的勸説下,到杭州休養。從來怕麻煩別人的他,有一天卻提出了要求,想去拜謁岳墳。在文徵明《滿江紅》詞碑前,年過九十,平時説話吐字不太清楚的巴金,像小學生那樣吟誦起這首詞來,聲音越來越清楚、高亢:“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1979年,巴金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巴黎。這是離別巴黎半個世紀後,巴金第一次再踏上這片土地。故地重遊,對於任何人都會有很多感慨。然而,每天清晨,巴金靜靜地坐在窗前,眼前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而是北京的長安街、上海的淮海路、杭州的西子湖、成都的雙眼井,廣州的鄉村……他説:“出了國境,無論在什麼地方,我總覺得有一雙慈愛的眼睛關心地注視著我。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終擺脫不了祖國,祖國永遠在你身邊。”

  “使每個人都得著春天”

  “讓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個口都有飽飯,每個心都得到溫暖”,巴金的心裏始終珍藏著這一美好願望。

  巴金出生於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仁愛的母親,是他人生的第一個老師。他從母親這裡懂得了愛,懂得了寬容。巴金幼年另一位老師是轎夫老周。老周總跟他説:“要好好地做人,對人要真實,不管別人待你怎樣,自己總不要走錯腳步。”“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成年後的巴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是什麼精神和力量,使瘦弱的老周在那樣困苦的條件下,講出這番深刻的道理。這就是仁義、道德、忠愛。而恰恰是這些,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根、為人之本。

  巴金把他的愛,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反帝、反封建、反壓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主要內容。在巴金許多文論中,我們可以讀到他火一樣的文字:“我們的生活信條應該是:忠實地行為,熱烈地愛人民,幫助那需要愛的。”“我的生活的目標,無一不是在幫助人,使每個人都得著春天,每顆心都得著光明,每個人的生活都得著幸福,每個人的發展都得著自由。”

  小張、小吳,從農村來到巴老身邊工作。轉眼多年過去了,有一天,時任中國作協黨組書記的翟泰豐來探視,問巴老有什麼要求?從來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的他,不假思索地提出:希望安排好小張、小吳的工作。

  仁愛、忠誠、正義、自律,人道主義相伴巴金一生。

  “讓生命開花”

  在巴金的隨筆、序跋、通信、言談中,我們讀到許多巴金關於“讓生命開花”的論述:

  “有人問我,生命開花是什麼意思。我説: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幹飯,我們活著要給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添一點光彩。只有為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麼也得不到。”

  上世紀30年代,劉白羽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文學青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巴金告訴他文化生活出版社準備出版一部他的作品集。巴金拿出一個紙包,對他説:“我已經幫你編好了,你只要自己再看看有沒有修改的地方。”劉白羽拿來一看,自己在這一年中發表的作品,全被剪貼在這裡,整整齊齊。這便是劉白羽的第一本小説集《草原上》。

  在他身邊工作40餘年的徐鈐,平實地概括了巴金在他心中的印象:“他總覺得自己欠別人的。所以,他要付出,他要奉獻。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總認為別人欠自己的。於是,心態很不平衡,怨這怨那。要説我們和巴老的差距,也就在這點上。但是,就這點差距,很難趕,趕也趕不上。”

  “狠狠地挖出自己的心”

  1978年,巴金覺得自己的時間並不多了,應該將心裏的話説出來,也許對社會更有用。於是,他拿起筆,寫下自己“隨時隨地的感想”。當《隨想錄》合訂本出版時,巴金在《新記》中寫道:“我在寫作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逐漸認識自己……不怕痛,狠狠地挖出自己的心。”

  《隨想錄》問世後,引起社會很大反響。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它的認識,更為清晰、深沉。作家張光年曾説:“真是力透紙背、情透紙背、熱透紙背。他在很多篇章裏,毫無保留地深刻剖析自己的靈魂。實際上,他是在剖析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我們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我們珍視這些文章,因為這是巴金全人格的體現,是巴金晚年最可貴的貢獻。”

  《隨想錄》問世後,平裝本、精裝本;分冊本、合訂本;精選本、全選本;簡體本、繁體本;線裝本、手稿本……據記者了解,版本起碼有15種之多。

  “我也把火傳給別人”

  1984年,巴金出席在東京召開的第47屆國際筆會。會上,這位81歲的老作家深情地説:“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就從文學作品中汲取大量的養料……前輩作家把熱愛生活的火種傳給我,我也把火傳給別人……”

  正是在這種高尚的精神支配下,巴金將一部又一部作品“燃燒”給讀者,影響一代又一代讀者。錢正英同志在巴金90歲生日時,代表全國政協前來祝壽。在巴金寓所,她説道:“巴老,我是在您文學作品影響下,走向革命的。”

  他在創作最為旺盛的時期,義務擔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扶持和培養大批青年作家。他在晚年,倡議、呼籲: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他不僅率先捐出自己的存款、藏書、文獻,也向朋友們鼓動,甚至致信有關領導。他説:“這是表現中國人民美好心靈的豐富礦藏。”“我絕不是為自己,我願意把我最後的精力貢獻給中國現代文學館。”今天,當每一位按著巴金手印推開文學館大門的讀者,都會為擁有這麼一座富有的文化寶庫而自豪。

  生前,巴金説:“我唯一的心願是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裏。”今天,山在呼喚、水在呼喚:巴老,您將永遠與祖國同行,與人民同伴。

責編:閆冬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