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 唱響"共同富裕"的時代旋律
央視國際 (2005年10月11日 15:27)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專題:十六屆五中全會
今天閉幕的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主要議題之一是研究和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備受社會矚目。
“十一五”規劃最吸引人的有兩大亮點:從“計劃”到“規劃”的一字之變,傳遞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信號;而“共同富裕”的重點突出,更被譽為是中國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在制定理念上的“革命性變化”。
“共同富裕”並不是一個新詞,可是自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卻一直處在一個欠缺重視的尷尬地位,常常只是“先富論”的象徵性“詞綴”而已。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首先提出“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從此,中國社會從當初那個普遍厭惡財富以至懼怕財富的落後泥沼裏起身而出,擁有財富從恥辱轉變為光榮,人人都為自己能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一群人而努力奮鬥。
過去的二十多年時間裏,“先富論”帶給了我們活力和繁榮,可是卻也帶來了掠奪與血腥。作為一個經濟整體,我們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個體之間急劇地分配財富。由於制度的缺陷和監管的無力,一部分人從這場“圈錢游戲”中受益成為富翁,而更多的人則喪失了他們本該分得的發展成果。
缺乏公平和正義保障的“先富論”,讓有人在“國退民進”的狂歡盛宴中一夜暴富,讓有人通過金融工具及銀行貸款,把社會及國家的財富輕而易舉地據為己有,讓有人通過非市場化的惡意炒作和漲價同盟而日進鬥金;與此同時,更多的人發現:房價像變魔術一樣突突地往上竄,教育、醫療以及所有的生活資料價格都在飆升,其增長速度之快,把好久也難得鼓一點的腰包遠遠甩在了後面。
缺少“共同富裕”糾正的“先富論”,讓貧富差距懸殊、地區發展不平衡、社會分配不公平等現實矛盾一一凸顯。以至於,我們生活的世界越來越像是兩個世界,奢侈與貧窮對比鮮明:當富人已經把中國在世界奢侈品消費榜上的排名提升到世界第三位時,貧困地區的孩子卻還在為一天要吃三頓飯(他們日常都只有一頓)而驚訝。中國城鄉統算的基尼系數早在2000年就超出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0.40,目前則已經超過0.45。
事實證明,所謂的財富“溢出效應”或“下滴效應”並不可靠,“先富”並不一定意味着必然“帶動或幫助後富”,“共同富裕”不能再只做“詞綴”,而必須成為和諧社會夢想中的主旋律,成為和諧社會定義中的主要關鍵詞。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十一五”規劃對“共同富裕”的重點突出,順應了民心民意的要求,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描繪了一個公平、均衡、可持續的未來。(作者:舒聖祥)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