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共同邁向嶄新的十一五!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08日 12:55 來源:
    專題:十六屆五中全會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據報道,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于10月8日在金秋的北京舉行。全會研究審議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今年,是“十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被國務院所確定的改革攻堅年,而我們將在明年迎來一個嶄新的“十一五”,“這次五年規劃,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後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意義深遠重大,舉國關注,人們也充滿了嶄新的期待和展望。在此次規劃中民意得到了我們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據報道有412萬中國公眾為“十一五”規劃建言獻策,“一個個真知灼見,相繼被吸納到‘十一五’規劃的編制之中”。

  據分析,未來五年既是一個擁有更廣闊空間而更具關鍵意義的“黃金髮展期”,也是一個我們必須積極正確應對國內外各種挑戰的“矛盾凸顯期”,但無論如何,我們的發展和建設都必須立足於我國現階段的實際國情,要始終以人民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根本的出發點。2003年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首次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清晰概念──“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而在今年的7月25日和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相繼召開的兩次會議上強調,制定“十一五”規劃,做好“十一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落實“五個統籌”,堅持“六個必須”,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以人為本、統籌規劃就是一條明亮的主線,是一條與時俱進的主線,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在邁向十一五的進程中,這條主線應當更加突出、更加富有時代內涵。

  “一個國家堅持什麼樣的發展觀,對這個國家的發展會産生重大影響”。我們既要明確我們正確的發展方向,做到與時世俱進,也要清楚看到並正確對待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國內外各種現實問題。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舉世矚目的,但同時也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突出的是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還在發展。在現階段我國“資源環境方面的壓力增大,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的體制根源日益顯現,區域協調發展的差距明顯,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另據報道在經濟等領域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社會也出現了嚴重的失衡,特別是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拉大,兩極分化明顯,專家指出:“中國已從收入比較平等的國家,迅速成為收入不平等程度比較嚴重的國家”。針對嚴峻的形勢,中國在“十五”後期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成為了十一五規劃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國際上,當前“擺在各國面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加強國際發展合作,縮小南北差距,確保實現千年發展目標”;而國際環境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我們必須樹立起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建立公平、有效的集體安全機制。

  欣喜的是,據報道,在“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將全部取消農業稅,農業稅的全面減免意味著我國9億農民將從此告別“皇糧國稅”;而充分醞釀、備受關注的新一輪稅制改革穩步進行,多數人的利益將在稅改中得到保護;困難群體有望從社保改革中得到更多關愛。今年7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把促進社會和諧作為制定“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為中國經濟社會樹立了更高境界的發展目標,也極大地豐富了“十一五”規劃的內涵。“讓最廣大群眾充分享受到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彌合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是社會和諧的重要標誌之一。”

  我們要著力自主創新,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支撐點;我們要完善體制機制,以改革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我們更要促進社會和諧,引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境界。“十一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任重道遠,但我們充滿信心!(作者:廣仔一─中國人要爭氣!)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