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專家稱翟志剛聶海勝最有可能執行神六飛行任務 

央視國際 (2005年09月28日 08:09)

    專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

  新聞晨報消息:


聶海勝

  “神舟六號”于九月或十月升空 航天員即將決選

  究竟哪天發射?

  天氣會影響發射時間

  從各方面分析,萬眾矚目的“神舟六號”將在10月上中旬發射,但具體是哪一天呢?專家透露,目前“神舟六號”仍在測試階段,發射的大致時間在10月上中旬是可以確定的,但具體定在哪一天還需視當時天氣等發射條件而定。

  專家解釋説,10月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般是秋高氣爽,但天氣的變化也可能會影響到“神舟六號”的發射。當地偶爾會有大風、雷暴等惡劣天氣,如果碰到這種情況,對垂直轉運的十幾層樓高的運載火箭以及發射影響較大。從“神舟一號”飛船開始,我國一直都是把飛船、運載火箭垂直組裝、測試好,然後垂直轉運到塔架處再發射,這樣可以節省發射準備時間。

  據透露,我國有關部門下一步將研究俄羅斯所採用的火箭運載方法,將運載火箭和飛船全部組裝測試好後,水平地拉到塔架處,再直立起來發射。

  這次誰去太空?

  “翟聶組合”最有可能

  據了解,就在“神舟六號”接受測試的同時,包括翟志剛、聶海勝在內的三對航天員也正在積極“備戰”中。但最終只能有一對航天員登上“神舟六號”飛船,其他兩個組合是“備份”。

  目前,翟志剛、聶海勝組合執行“神舟六號”任務的可能性最大,但其中仍存在變數,不到最後一刻,沒人敢保證讓誰“上天”。

  據悉,在“神舟五號”發射過程中,楊利偉也是在發射前才最終決定下來的。專家介紹説,航天員的心理素質相當重要,需要相當穩定的狀態,“神舟五號”發射前楊利偉的表現就一直很平穩。

  目前“神舟六號”的航天員儲備了三個組合,一旦可能性最大的組合在生理或心理狀態上表現不佳,就得換下這對組合。在“神舟六號”發射前,準備登上飛船的航天員組合必須接受嚴格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測試,兩人的狀態都需良好、平穩才行。

  神舟載人飛船在組裝調試。最上部為軌道艙、中部灰黑色圓柱體為返回艙、下部白色段為推進艙。

   下一步幹什麼?


神舟載人飛船在組裝調試。最上部為軌道艙、中部灰黑色圓柱體為返回艙、下部白色段為推進艙。

  載人航天還有二三期

  據專家介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後,我國有關主管部門公佈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戰略,即三期工程:第一期叫突破載人航天技術,“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取得成功,而與“神舟五號”沒有太大變化的“神舟六號”主要是對我國“多人多天”載人航天技術的一次考核,“神舟六號”應屬於載人航天一期的最後一個項目。“可以説,‘神舟六號’將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一期工程的結束。”

  二期工程將重點突破交會對接技術和出艙活動技術,另外會進行空間實驗室的技術探索;第三期是突破空間站技術。

  專家透露,目前“神舟七號”相關研究工作已開始進行,但據預測,“神舟六號”發射後,下一艘飛船即“神舟七號”在一年內發射的可能性不大。

   我們的技術如何?

  “神六”超美國二代飛船

  “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與俄羅斯的“聯盟號”比較,相當於其第三代飛船,而且在個別和少數地方甚至還超過它。與美國相比,應能超過美國的一代飛船“水星號”、二代飛船“雙子號”,美國第三代飛船“阿波羅”是登月飛船,我們還無法與之相比。

  航天技術中的民用航天即運載火箭、衛星、載人航天,就總體水平而言,在運載火箭方面,我國與美、俄運送相當載荷能力的火箭相比,水平相差不是很大;但從衛星來説,我國與美、俄相比就有較大差距;載人航天方面,我國與之相比在總體上還是落後很多的,畢竟美、俄在載人航天方面起步早、技術先進、成熟。與歐洲相比,我們在綜合水平上有差距,但個別方面仍有領先。“神舟五號”發射後,可以説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航天技術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國“阿波羅”在哪?

  月球探測器明年面世

  據悉,我國稱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測工程,目前在規劃上公佈了月球探測第一部曲,又叫探月工程,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都是無人自動探測。

  第一期工程叫“繞”,即發射一個月球探測器,圍繞月球軌道靠近月面進行探測,包括對月球影像的拍攝,對近月表面情況(成份、月壤厚度等)的探測,以及對月球與地球之間環境的探測等。目前國家已經明確在實施,明年10月將拿出産品。根據國家航天局對外公佈的時間表,2007年前後就要發射。

  第二期叫“落”,這一工程雖然尚未立項,但已在申報規劃,即發射一個月球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表面上,再從這個月球著陸探測器上釋放出一個月球車,在月球表面上行走探測。據悉,預計2012年前後進行。

  第三期叫“回”,即發射一個月球著陸器著陸在月球表面,但這個著陸器與“落”的月球著陸器不一樣,它還帶有返回的功能。這個月球著陸器落在月球表面就位探測後,再將從月球上所取的樣品放回到返回器上,返回器最終把樣品帶回地球,科學家再對樣品進行研究。“回”的技術水平更高、更複雜。據悉,預計在2017年左右進行。

  據專家分析,美國近日宣佈將在2018年再次登月,我國預計在2017年完成探月工程的“繞、落、回”三階段無人探測。根據這種國際趨勢和我國無人探測月球工程實施的具體情況,再下一步我國可能就會研究和實施載人登月探測的宏偉戰略。


資料圖片:2005年5月14日,“神六”宇航服首次在上海科技館正式亮相。據介紹,這套宇航服包括壓力服、頭盔、手套和靴子,總造價300萬元左右。新華社發(鈕一新 攝)

  載人登月工程需要航天員在太空待更多的天數,現在我們進行的載人航天從“神舟五號”的21個小時延長到“神舟六號”的多天,在近地軌道訓練航天員忍受失重、輻射等空間環境的各種考核,包括航天醫學研究等各方面所積累的經驗,將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打下必備的基礎。

責編:劉立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