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解放軍報]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8日 08:37 來源:解放軍報
    專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解放軍報消息:在首都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對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作了高度概括,並強調指出,偉大的民族精神是偉大的抗日戰爭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一定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大力繼承和發揚。認真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始終牢記抗日戰爭的歷史啟迪,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忠實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的歷史使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這是我們對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的最好紀念。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鑄就的偉大勝利

  在人類歷史上,任何戰爭都不僅是經濟、軍事的較量,同時也是精神、意志的較量。抗日戰爭能夠創造出經濟、軍事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歷史奇跡,從根本上講,靠的就是由中國共産黨人率先弘揚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靠的就是由這種精神所激發出的整個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許多鮮明的特點,這就是: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不畏強暴、敢於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勇於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侵略者的民族自強信念,開拓創新、善於在危難中開闢發展新路的民族創造精神,堅持正義、自覺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貢獻力量的民族奉獻精神。抗日戰爭的勝利進程,可以説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顯示巨大威力最生動的寫照。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空前地喚起了不甘外侮的民族大覺醒。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是一場企圖滅亡整個中國的法西斯戰爭。生存還是毀滅,獨立還是亡國,要自由還是當奴隸,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得不面臨的嚴峻問題。在國難當頭之際,中國共産黨人作為最自覺最堅定

  的愛國主義者,最先舉起了高揚民族精神、挽救民族危亡的旗幟,中華民族的覺醒達到了空前的程度。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以不同方式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全民抗戰的活劇。在偉大民族精神激勵下空前覺醒了的華夏同胞,傾其所有、盡其所能,救祖國于危亡,扶大廈于將傾,挽狂瀾于既倒,把救亡圖存變為使中華民族擺脫奴辱地位的卓絕鬥爭。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空前地促成了一致對外的民族大團結。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機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産黨以民族大義為重,鮮明地提出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主張。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感召下,國共兩黨摒棄前嫌,化敵為友,進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共禦外侮的民族團結,動員起了千千萬萬的民眾,組織起了浩浩蕩蕩的大軍。國共兩黨領導的兩支軍隊、開闢的兩個戰場,各自獨立而又相互配合,形成了對侵華日軍兩面夾擊的戰略格局。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主要在正面戰場作戰,並取得了臺兒莊大捷等戰役的重大勝利。共産黨領導的軍隊,不僅在戰略防禦階段積極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而且開闢了廣闊的敵後戰場,承擔了最困難的戰略任務,並使敵後戰場逐漸成為全國抗戰的主戰場。正面與敵後兩個戰場的作戰,都始終得到最廣大人民的聲援、策應和支持。偉大民族精神所促成的這種民族大團結,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從根本上決定了抗日戰爭必然勝利的結局。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空前地激發了無所畏懼的民族大氣魄。在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中,那種與祖國同生死、共患難的民族精神,猶如沖天的號角在中華兒女的心頭鼓蕩,激起了我們整個民族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同胞就宣示:“寧教白山黑水盡化為赤血之區,不願華胄倭奴同立於黃海之岸。”無論在淪陷區,還是在敵後方,廣大愛國軍民舍生赴死、一往無前,用血肉之軀抵禦日軍的槍炮,保衛神聖的家園,在中華民族史冊上譜寫了輝煌璀璨的一頁:或瀝血孤營,或橫刀敵陣,或裂身銀漢,或碎首沙場,或毀家紓難,或寧死不屈。左權、彭雪楓、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馬本齋、李林、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戴安瀾、郝夢齡、馮安邦、李家鈺、武士敏、高志航……狼牙山五壯士、馬石山十勇士、劉老莊八十二烈士、四行八百壯士、寶山姚子青營等等,就是中華優秀兒女為國捐軀的傑出代表。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空前地煥發了以弱勝強的民族大智慧。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民族。抗戰時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使我們整個民族迸發出異常卓越的智慧,表現出了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化劣勢為優勢的神奇創造力。面對軍事上敵強我弱的嚴峻局面,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堅定地站在愛國主義立場上,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源遠流長的民族智慧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面抗戰路線、持久戰戰略方針和一系列戰略戰術原則,指明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弱勝強的抗戰道路。抗日軍民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身的聰明才智,不僅以創造精神堅持軍事鬥爭與非軍事鬥爭相結合、外線作戰與內線作戰相結合、前方鬥爭與後方鬥爭相結合;而且創造和運用伏擊戰、襲擊戰、破擊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戰法,使裝備優良的日寇陷入草木皆兵的困境,如同陷入火陣的野牛,被燒得焦頭爛額,消耗日增,直至徹底潰亡。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勝利。這種偉大精神,不僅鼓舞著中國人民在抗戰烽火中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驚天動地的偉業,而且它本身也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得到了新的豐富和昇華。抗日戰爭已經載入史冊,而在抗日戰爭中獲得豐富和發展的偉大民族精神,將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加速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必然要求

  擺脫貧弱落後,實現民族振興,是包括抗戰英烈在內的近代以來中國所有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理想,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艱巨的事業。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和推動偉大的事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對於加速推進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只有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鑄牢全國人民志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大精神支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實現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是融為一體的。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將長期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方面佔優勢的嚴重壓力,面臨西方敵對勢力加緊推行西化、分化戰略的嚴峻挑戰,面臨腐朽思想文化影響侵蝕加劇的嚴酷考驗,面臨改革發展新的難題不斷增多的嚴重風險,等等。這就需要通過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導幫助人們鑄牢精神支柱,自覺抵禦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侵蝕,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斷增強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斷振奮起整個民族的創造熱情,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始終朝著既定的目標去迎接挑戰,經受考驗,戰勝困難,排除風險,開創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只有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鞏固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和諧穩定局面。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一個必然選擇。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個戰略機遇期,既是“黃金髮展期”,又是“矛盾凸顯期”。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城鄉發展不平衡、地區發展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日趨突出,社會利益關係趨於複雜化,人們因思想觀念差異而引發的矛盾也有所增加,等等。在這種情勢下,要鞏固和諧穩定的社會政治局面,把全民族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抓住機遇促發展的偉大事業中來,就必須把弘揚民族精神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既有利於引導和促使最廣大人民始終堅持以國家改革發展的大局為重,正確看待各種利益矛盾,並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做好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安定團結的工作;也有利於黨和政府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本著公平正義的原則,運用政策、制度和法律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合理整合各種利益關係,逐漸形成和諧穩定的社會機制,從而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團結起來,把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不斷加快發展的步伐。

  只有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履行黨和人民賦予我軍的新的歷史使命,加快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所處的歷史條件和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軍隊的建設發展,同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對軍隊建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結合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繼承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弘揚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民族自尊品格、團結意識、英雄氣概、自強信念、創造精神、奉獻精神和培育我軍戰鬥精神、戰鬥意志、戰鬥作風結合起來,就能夠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更加深入紮實地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高標準地做好以軍事鬥爭準備為龍頭的各項工作,更好地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我軍的神聖使命。

  

立足新的偉大實踐,不斷開拓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新境界

  弘揚民族精神,本質上是一個實踐過程。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著眼,正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這一新的偉大實踐,既對我們弘揚民族精神提出了新要求,也為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實踐平臺。我們要善於立足和依託這個平臺,不斷開拓弘揚民族精神的新思路和新境界。

  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轉化為造福于祖國、造福於人民的實際行動。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必須同謀求國家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絡起來,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緊密聯絡起來,同爭取中華民族更加遠大的前程緊密聯絡起來,自覺把民族精神轉化為造福于祖國和人民的具體行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們每個勞動者所從事的工作,都是強國富民這一崇高事業的組成部分。弘揚民族精神對不同崗位的同志儘管有不同的具體要求,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要求,就是立足本職崗位,把民族精神轉化為幹好實際工作的自覺行動,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的業績。對部隊廣大官兵來説,就是要把民族精神轉化為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功立業的具體行動;轉化為忠實履行我軍新的歷史使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安全保障的具體行動;轉化為自覺踐行我軍根本宗旨,為祖國為人民甘於犧牲樂於奉獻的具體行動。

  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昇華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在當代中國,堅持愛國主義與堅持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性突出表現在,愛國主義所要維護的民族獨立,所要增進的民族團結,所要追求的民族富強,所要實現的人民幸福,都要靠社會主義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而我們目前正在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恰恰堅持了社會主義與愛國主義的辯證統一: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社會主義的;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形式上是“中國特色”的,而“中國特色”就體現了愛國主義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根本要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實現時代價值的內在要求,也是它走向更高境界的必然選擇。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個非常重大的課題,就是要把這種精神昇華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由此出發,要聯絡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性飛躍、中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歷史性巨變以及中國國際地位的歷史性提升,把愛國主義教育同社會主義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和幫助人們真正弄清“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真正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真正懂得對祖國的最大熱愛和對人民的最大忠誠,就是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和基本路線,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積極貢獻力量。

  把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與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統一起來。民族精神作為繼承性和創新性的辯證統一,本身就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徵。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適應振興中華的新需求而産生的,它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本質上是相一致、相補益的。把弘揚民族精神和弘揚時代精神貫通起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必然要求。當前和今後,必須緊緊圍繞富強、民主、文明三位一體的總目標,以“和諧”的思維方式來搞好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二重奏”。在此過程中,要善於利用時代精神所提供的新的精神資源,積極做好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的大文章。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一切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道德,適時充實到民族精神寶庫中去,不斷為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增進其時代性,增強其感召力。 (國防大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責編:李婷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