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我們共同的使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6日 22:53 來源:
    專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北京宋慶齡故居的紀念館裏,珍藏著一件60年前的旗袍,深藍色的綢面上繡著朵朵白花,素靜雅致。旗袍背後的故事感動著許許多多的中國人。

  60多年前,中國人民正在為抗擊日本侵略者英勇奮戰之時,大洋彼岸的美國,活躍著一位身穿中國旗袍的美國婦女。她向民眾宣傳中國的抗戰,為中國人民募捐和籌集藥品。這位婦女名叫波莉?福斯特爾,她穿的旗袍是宋慶齡女士親手所贈。

  上世紀30年代,在菲律賓工作的波莉受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及其夫人海倫?斯諾的影響,積極支持中國抗戰。1941年,她途經香港回國。宋慶齡女士聽説後,就把自己的旗袍送給了她,請她穿上旗袍,向美國人民介紹中國的抗戰。正是這件旗袍,鼓舞著波莉,肩負起宋慶齡女士的重托,為中國的抗戰奔走呼喊。

  像波莉這樣因抗戰而認識中國、關心中國,從而走上支持和幫助中國的外國友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使世界了解了中國的抗戰,也用自己的行動,讓中國人民感受到了國際主義的崇高精神。為了中國抗戰的勝利,他們當中有許多人獻出了自己的熱血和寶貴的生命,他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心中……

  斯諾,他的報道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希望。美國歷史學家拉鐵摩爾曾這樣評價斯諾:在全世界面臨戰爭災難的前夕,他報道了一支遠離西方各國的獨立的戰鬥力量……斯諾起了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重要作用,因為他推動美國以至世界輿論接受中國共産黨作為盟友參加反對國際侵略的鬥爭。

  白求恩,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英雄名字。他讓我們懂得了怎樣才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幾十年來,他的名字和張思德、雷鋒這樣一些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並列在一起,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學習的榜樣。

  陳納德,他領導的“飛虎隊”威震神州,創造的戰績讓人們敬佩不已:擊落敵機2600架,殲滅日本飛行員1500多人,擊斃日軍官兵66700名。重慶的許多老人至今仍記得,1945年8月,陳納德回國,重慶市民涌上街頭,夾道歡送。

  柯棣華、史沫特萊、羅生特、漢斯?希伯、馬海德、林邁可……這個名單可以列得很長很長。這些國際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與中國人民同甘苦、共患難,攜手共進,團結奮戰,他們的精神鼓舞著中國人民英勇地抗擊著日本侵略者。早在1943年12月1日,《大眾日報》發表的社論就指出:“我們的鬥爭不是孤立的,我們不僅有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同盟國英美,和全世界反法西斯人士的援助,就是在軸心國家中,也有不少反法西斯人士在關心我們、援助我們。”

  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中國人民抗戰的勝利,國際友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溫故而知新。抗日戰爭中展現出的這樣一幅國際主義大合作的壯麗畫卷,蘊含著深刻的啟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

  7年前,美國女作家貝靖宇因讀了海倫?斯諾的書而了解到波莉的故事,她千方百計找到了那件旗袍,帶著它來到中國。相隔近58年後,這件旗袍終於從大洋彼岸的美國回到中國。貝靖宇在北京的演講中講到了宋慶齡,講到了海倫?斯諾,也講到了旗袍。她用這些故事闡述著演講的主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丁剛)

責編:閆冬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