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首都僑界隆重集會 歸僑老戰士深情憶抗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3日 09:16 來源:
    專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8月22日訊 記者連錦添報道: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之際,中國僑聯和北京市僑聯今天在京聯合集會,僑界抗戰老戰士、老同志和在京歸僑僑眷代表600多人相聚在一起,共同緬懷海內外中華兒女攜手抵禦外敵入侵的崢嶸歲月。

  大會由中國僑聯副主席、北京市僑聯主席李昭玲主持,在《義勇軍進行曲》齊唱中開幕,在《大刀進行曲》的歌聲中結束。中國僑聯主席林兆樞、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部長尤蘭田先後講話,彭光涵、王唯真、王耀華、彭嘉衡、李欣等僑界抗戰老戰士暢談了參加抗戰的親身經歷。

  偉大的抗日戰爭中,海內外華夏兒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林兆樞主席在講話中滿懷崇敬之情:當時遍佈五大洲的華僑華人組織了救亡團體900多個,“七?七”事變當天,紐約華僑就成立了“紐約華僑救濟總委員會”。在南洋,陳嘉庚等創建了救國救鄉聯合組織。廣大華僑為國傾心盡力,慷慨解囊,1939年匯款、捐款折合國幣就達11億元,而當年全國戰費為18億元國幣。大批海外赤子不遠萬里歸國,奔赴戰火紛飛的前線,僅回國參戰的粵籍華僑就有4萬多人。

  尤蘭田在講話中説,盧溝橋畔隆隆炮聲打響後,身居海外的華夏兒女與多災多難的祖國母親同呼吸共命運,和祖國人民並肩奮戰。華僑救國團體打破宗親、地域的界線,走向聯合,將千百萬華僑組織起來,有力地配合了國內人民的抗日戰爭。

  與會老同志談到,抗日戰爭時敵強我弱,力量懸殊,1937年日本的鋼産量是580萬噸,而中國當年鋼産量僅4萬噸。中國人民為抗戰勝利付出巨大而慘重的犧牲,抗戰14年,中國軍民死傷3500萬。抗戰中,華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貢獻重大。抗戰之初發行公債,海外華僑認購的佔總額的1/3,抗戰初中國空軍的飛行員有一半來自歸國僑胞,南洋3000位青年回國參加抗戰,活躍在滇緬公路從事汽車運輸和修理,其中1000多位熱血青年為國捐軀,再也沒有能夠回去。今天我們重溫歷史,不忘教訓。教訓是什麼?落後就要挨打,這是血的教訓。

責編:復蘇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