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國共政黨交流互惠雙贏促和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8日 14:27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16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産黨的黨對黨幹部交流即將展開,第一階段從8月底開始,推動基隆市等6個縣市與寧波市等城市交流;第二階段將有10個縣市交流;第三階段交流則將包含台北市與高雄市。(8月17日新華網)

  國共兩黨實行基層黨務幹部交流,這可説是今年來兩黨打破堅冰,實現60年來首次會談這一盛事、喜事的延續和擴張,也是連戰先生訪問大陸時,雙方簽署的新聞公報中宣佈國共兩黨將建立定期溝通平臺的具體行動,是互信互諒基礎上的一種履約、一種互動,其現實和歷史意義深遠而巨大。

  其一,進一步推動了兩黨關係的全面發展。儘管此次只有6個縣市開展一對一的交流,面不寬,但亮麗奪目。兩岸人民本是同根同祖同脈,互相走一走、看一看,取長補短,攜手合作,共謀發展,這既是兩岸人民的心聲,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何況,兩黨在坦率、真誠基礎上進行的交流,顯然已不僅僅局限于雙方的溝通、交換意見與增加友誼,更有助於促進兩岸的文化、經貿交流,拓展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因而,這種政黨交流,不但將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必將為未來國共兩黨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其二,對島內其他政黨也將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今年上半年,繼連戰先生之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鬱慕明相繼登陸,便激發了島內要求兩岸加強交流的主流民意。而這種定期黨際溝通與交流模式,更具有“標本意義”,有利於加強祖國大陸與島內各黨派、人民團體及民眾之間的了解,消除誤會,增進互信,從而推動兩岸關係向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

  其三,這是對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有力抨擊。從李登輝主政後期開始,台灣當局便一直在刻意營造以“去中國化”為基本特徵的極端本土化思潮,導致台灣政治文化中極端本土化意識甚囂塵上,阻礙了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而陳水扁上臺後,更是繼承了李登輝的衣缽,企圖以意識形態“鎖國”,將台灣淪為“國際經貿孤兒”。甚至將大陸對臺經貿往來的種種誠意,説成是“統戰”。而前不久,陳水扁在出席臺聯黨四週年黨慶活動時,更拋出“一個原則、三個堅持、五個反對”的陳詞濫調,這都赤裸裸地暴露出了其“台獨”本質。而國共政黨間的良性互動,無疑是扇向陳水扁之流“台獨”思潮的一擊耳光。同時也説明了“台獨”逆流而上,必不得人心。

  黨對黨幹部的交流,這是中國共産黨與中國國民黨正視現實、攜手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重要標誌。相信,有了兩黨之間及中國共産黨與島內更多政黨之間的這種交流和溝通,兩岸和平發展的時代車輪必不可阻擋。(陸志堅)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