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陋習積攢驚人浪費:全國一年倒掉剩飯600億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7日 10:53 來源: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市場報消息:日前,在瀋陽開幕的國際美食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關注的熱點不是美食節本身,而是在這次美食節上公開展演的“滿漢全席”,共展出冷熱葷素196道菜品,動用演員80余人,高級廚師30余人,其他工作人員30余人,前後耗費資金20余萬元。然而當3天展演期結束後,這些真材實料耗鉅資製作的美味佳肴大部分都倒進了垃圾桶!這樣的浪費叫人痛心。

  然而更令人痛心的是,美食節上有業內人士算出一筆不為常人所知的細賬───有調查表明,普通餐館一桌飯菜一般至少會剩下10%甚至更多,一家餐館平均每天就要倒掉50公斤剩飯菜。僅對陜西一個省的統計,一天這裡就要浪費掉5000噸飯菜,今年上半年,陜西省餐桌上造成的直接浪費就超過10億元。這樣算來,全國30余省(自治區、直轄市)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費就高達600億元───原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餐桌上的浪費竟如此觸目驚心!

  陋習俗積攢驚人浪費

  這樣的天文數字令人驚嘆,但實際生活中餐桌上的浪費現象已經讓人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午餐時分,記者在某餐館看到,服務員正在清理客人留下的剩菜剩飯,餐桌上幾大盤菜幾乎沒動,不銹鋼鍋仔裏西紅柿牛肉湯還剩了一半,在服務員麻利的收拾下,這些飯菜統統進了泔水桶……

  相對日常餐飲,各種節假日及婚慶宴會上的浪費就更加嚴重。餐桌上的浪費不但被許多人忽略,甚至還成了烘托喜慶氣氛的必備條件。剛剛舉行過婚禮的嚴先生告訴記者,婚宴上雖然知道準備的十幾道菜肯定要剩不少,但他表示理應如此:“如果婚宴上準備的飯菜量正合適,或所剩無幾,就會被人笑話。”

  目前,把吃不了的東西“打包”帶回家,已經為大都市人接受。但這樣的新風尚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甚至貧困地區,卻不為人接受。無論私人請客還是公款吃喝,人們普遍恥于“打包”,認為丟臉面。

  節約型社會任重道遠

  記者粗略算了一筆賬,以本屆瀋陽美食節上的“滿漢全席”為例,扔掉的20萬元約相當於瀋陽地區1個農民30年的收入;而一個陜西省半年倒進泔水桶的10億元,可以資助200萬名希望工程的孩子(以每個孩子每年花費500元計)。

  為了杜絕浪費現象,一些餐館推出應對之策。“吃剩的食物不打包要交罰款”,這是不久前上海的一家餐廳與眾不同的做法。餐廳經理説明緣由:自餐廳開張以來,一頓飯吃剩的食物加起來能裝滿五六個標準垃圾回收桶,總量差不多一噸半!

  無獨有偶。8月12日,濟南232家餐飲店聯合發起倡議,在餐飲店內放置節約提示牌,提醒顧客“按量取食,剩餘打包”,杜絕浪費現象。

  有關人士認為,要徹底根除“餐桌浪費”,必須全社會共同努力,剷除盲目攀比、講究“面子”的畸形消費文化土壤,樹立節約用餐、適度消費的生活理念。(記者 董穎 楊曼)

責編:武林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