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東方時空]飛虎老兵中國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6日 13:17 來源:
    進入[東方時空(新版)]>>
    專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飛虎隊機身上著名的鯊魚頭圖案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時空連線):

  六十四年前,有200多名美國青年來到中國,參加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正義戰爭,組成了一支叫做中國空軍美國志願飛行隊的部隊,後來這支部隊因為戰績卓著被人們形象的叫做“飛虎隊”。他們中的許多人,永遠長眠在中國的大地上。從2002年開始,一些飛虎老戰士開始到中國回訪,幾天前,他們第三次來到中國,參加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系列活動,我們看一下記者帶回的報道。

  2005年8月13日,幾輛大客車載著數十名白髮蒼蒼的美國老人來到位於北京小湯山的中國航空博物館,這些老人是當年赫赫有名的飛虎隊成員,60多年前,他們不遠萬里從美國來到中國,參加了當時的抗日戰爭,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令人驚嘆的奇跡。今天,這些年近九旬的老人來到這裡,是為了觀看一場模擬當年抗日空戰的航模表演。一起來的,還有老兵們的家屬,每個人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老兵跳起了當年慶祝戰爭勝利的舞蹈

  來自洛杉磯市的帕特西亞是一名退休教師,這次她是代表他已故的丈夫來的,她的丈夫曾經是一名運輸機飛行員,抗戰中冒著生命危險為中國運送物資。

  記者:你來中國多少次?

  帕特西亞:這是第一次,我一直想來中國,那樣我就好像當年的他一樣,駕駛著C-47運輸機飛翔。

  記者:你來到中國後感覺怎麼樣?

  帕特西亞:我感覺很好,給你看樣東西。

  記者:這是什麼?

  帕特西亞:這是我的卡片(保護中國文化委員會),我的朋友吳太太邀請我加入了保護中國文化委員會。

  Helen曾經是一名國際紅十字會成員,今天她仍能唱出當年的歌曲。

  記者:這是你們的歌曲?

  Helen:是的。我們唱了很多年了,我們過去經常跟中國同事一起唱,他們用中文唱,而我們用英文唱。

  忙著跟孩子們合影的這位是斯洛特太太,她是跟隨丈夫、當年的飛虎隊飛行員斯洛特先生一起來的,她來過三次中國,對丈夫曾經戰鬥過的這片土地有很特別的感情。


飛虎隊老兵家屬瑪利斯洛特

  斯洛特太太:我們來看看我丈夫曾經飛來並且降落的土地,看看這裡的人們怎樣生活,我們喜歡這樣。2000年我們再次來到中國的時候,你們已經變成了一個工業化國家,現在我們又回來了。

  在準備進行航模表演的草坪上,停著數十架老飛機,一位老兵剛走下車,就迫不及待的來到草坪前,尋找自己當年曾經駕駛過的戰機。儘管雙手有些顫抖,但他們還是要為這些老夥計們拍張照片。

  航模表演即將開始

  這一天的抗日模擬空戰表演主要是模擬二戰後期發生在我國領空的一次空中遭遇戰。2架日本川崎轟炸機在8架零式戰鬥機的掩護下,試圖對我軍陣地進行空襲,在途中受到我方8架P51型野馬戰鬥機伏擊,隨後展開激烈的空中較量。

  飛虎隊隊員 布萊恩:“非常激動,因為當年我們駕駛的就是這種飛機,今天雖然是模擬空戰,但是我看了一樣很激動,讓我想起60多年前的戰爭,多少人流血犧牲,這次表演也告訴後人,和平來之不易,要珍惜和平!”

  飛虎隊的來歷要説回到68年前,1937年,美國飛行教官陳納德應邀到中國,考察中國空軍,幾天之後7?7盧溝橋事變發生,中日戰爭全面爆發。陳納德接受宋美齡的建議,在昆明市郊組建航校,以美軍標準訓練中國空軍。1941年,陳納德在羅斯福總統的批准下,以私人機構名義,招募美軍飛行員和機械師。那個時候,中國的抗日戰爭已經進入了最艱難的階段,日軍不可一世,準備從西南方向進攻雲南、入侵四川,最終全面佔領中國。面對日寇猖狂的轟炸,中國迫切需要一支有力的空中部隊予以還擊。

  1941年7月和10月,200多名美國青年志願者,分兩批由舊金山啟程來到中國西南重鎮昆明。這是一批勇敢、渴望冒險、性格不拘的年輕人,他們的護照上,顯示著記者、演員、學生、銀行家和農民等五花八門的身份。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即將前往中國參戰的美國軍機駕駛員。在飛虎隊成員中也有一些中國人。現年83歲的龍啟明老人在21歲時加入飛虎隊,曾經是飛虎隊裏最年輕的轟炸機駕駛員,也是現在健在的唯一一名中國籍飛虎隊員,提起當年的戰鬥歲月,老人至今仍是激情滿懷。


飛虎隊老兵龍啟明

  龍啟明:經常洗澡的時候警報來了,日本飛機來了,衣服都不穿,光身赤裸裸地爬上飛機,把保險帶挂上,就起飛了,沒想到危險,我轟炸前、丟炸彈前,我飛機前有機槍,要把敵人火力壓下去,我都説我為我父親報仇來的,給我母親、給中國人報仇來了。

  1941年12月20日,日軍偷襲珍珠港12天后,10架日軍轟炸機非常放肆地飛到昆明上空實施轟炸,他們還以為這次跟以往一樣,不會遇到抵抗。但是隨著起飛迎戰的信號彈升起,駐紮在昆明的美國志願隊開始了來華之後的第一次空戰。16架P-40戰機在淒厲的城市空襲警報中騰空而起。經過一番激烈的空戰,志願隊大獲全勝,P-40戰機全部勝利返航,日軍則損失了9架飛機。此次空戰之後,昆明百姓送給美國志願隊一個響亮的名稱──飛虎隊。

  飛虎隊機身上那個著名的鯊魚頭圖案,本來是一個飛行員從一份畫報上得來的創意,但是包括司令官陳納德在內每個人都喜歡這個圖案,大家紛紛在自己的機身上畫上鯊魚頭,這也就成了飛虎隊最經典的象徵。後來,美國著名的卡通大王迪斯尼又根據飛虎的含義,為飛虎隊設計了徽標,是一隻長著翅膀的老虎從一個代表勝利的V字中飛出來。

  1942年7月4日中國空軍美國志願隊解散,同時正式組建美國駐中國航空特遣隊,許多原飛虎隊的飛行員重新入伍。1943年3月,航空特遣隊根據羅斯福總統的指示,擴編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

  從志願隊到第十四航空隊,飛虎隊這個來自民間的名字始終伴隨著他們,這支航空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損失500架飛機的代價,摧毀2600架日軍飛機,擊沉擊傷40多艘日軍艦船,擊斃6萬6千多名日軍,出現了許多王牌飛行員。

  1945年7月,抗戰勝利前夕,陳納德離開他生活戰鬥了8年的中國回美國,重慶成千上萬的群眾自發地前來為陳納德送行,百姓們親切地稱他為“老臉皮”,當時,人群不讓汽車開動,而是抬轎子般地抬起轎車,經過幾個小時將車一直抬到中心廣場。當人們排成一隊爭著與他握手的時候,陳納德望著送別的人海,淚水流在飽經風霜的臉上。一位多年來跟隨飛虎隊的中國地勤人員説:自從馬可波羅以來,還沒有一個外國人能夠如此博得中國人的人心。

  抗戰期間,飛虎隊為中國做的另一大貢獻,是開闢了“駝峰航線”。

  自從1942年3月緬甸首都仰光淪陷之後,中國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已基本上中斷。如何將抗戰所需的大批物資、彈藥運進中國成為當務之急。1942年10月8日,陳納德提出開通“駝峰航線”。這是一條從昆明經緬甸到印度的航線,因為要飛越珠穆朗瑪峰,一路上山峰連綿起伏,有如駝峰,因此人們稱之為“駝峰航線”。未標明海拔高度的山峰,難以預料的雷暴以及日機的出沒,都對運輸機/構成巨大的威脅。

  此後,又開闢了雲南經青藏高原,直飛印度的另一條航線。這條航線上有海拔4500─5000米的高山,空氣稀薄,氣候惡劣,從來沒有人駕機從這裡飛過。飛虎隊在三年多的時間裏,經過駝峰航線,共向中國運送了736374噸物資,但也損失了468架運輸機,1579名美國飛行員在駝峰航線上英勇捐軀。這段歷史讓老兵們刻骨銘心。

  老兵:我們必須飛過高高的雪山,有雷雨,像今天早上一樣到處都是。我們失去了,我想我們最多的時候,一晚上失事了28架飛機,每個人都很想家。但也要想想,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民。

  在美國,參加過中國抗日戰爭的老兵們,有一個自己的組織CBIVA,就是中國緬甸印度戰區老兵協會的意思,這些老兵每年都組織聚會,在中國的聚會這已經是第三次了。隨著老兵們的相繼離世,這樣的聚會也越來越難得。

  老兵:我們一度有超過3500名會員。

  記者:現在呢?

  老兵:現在我不知道。

  我猜大概是四五百名。

  你知道。

  也許明年就變成三百人了。

  再下一年可能更少。

  所以我們打算關閉這個協會 。

  因為難得,所以可貴,在航模表演結束後,老兵們被人們團團圍住,要求籤名,這些素不相識的中國年輕人,把他們當成真正的英雄。一位老兵興奮地隨音樂跳起了當年慶祝戰爭勝利的舞蹈,引來圍觀者陣陣掌聲。

  在過去的兩天,飛虎老隊員們還分別參觀了長城和盧溝橋紀念館,他們中的許多人雖然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浴血奮戰過,但是卻從來不曾到過北京。看到自己曾經保衛的國家現在和平美好的景象,老人們是很欣慰的。按照計劃,明天飛虎老兵們將飛赴昆明,到他們戰鬥過的地方去尋訪。面對這些白髮蒼蒼的老人,我們想説,逝去的是時間,不會逝去的是永遠的紀念。

責編:陳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