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焦點訪談]難忘的旋律─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5日 20:02 來源:
    進入[焦點訪談]>>
    專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今天是8月15日,6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經過中華兒女的英勇鬥爭,無數人的流血犧牲,中國人民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是近代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捩點。回顧那艱苦卓絕的抗日曆程,今天,我們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的時候,耳邊又一次響起《黃河大合唱》那難忘的旋律。



  今年8月10日,陜西省千名群眾在黃河壺口瀑布邊演唱了《黃河大合唱》,用這部抗戰時期誕生的著名作品來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一曲《黃河大合唱》,令在場的所有人熱血沸騰,也把人們帶回到那個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

  1938年中國的抗戰正處在危急關頭,在黃河壺口瀑布,詩人光未然被黃河的氣勢所震撼。奔騰不息的黃河激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詩人開始了《黃河大合唱》的詩詞創作。黃河震撼了光未然,光未然的歌詞又深深打動了冼星海, 1939年在延安魯藝窯洞裏,經過六天六夜的激情創作,冼星海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這部大型音樂作品。


  自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陜工大禮堂第一次演唱後,《黃河大合唱》迅速從延安傳遍中國各個抗戰根據地,激勵了無數年輕人奔赴戰場。

  《黃河大合唱》主要由《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水謠》、《河邊對口曲》、《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等八個樂章組成。

  [詳細內容]

  《焦點訪談》2005年8月15日完成臺本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焦點訪談》。

  60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經過中華兒女的英勇鬥爭、無數人的流血犧牲,中國人民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是近代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捩點。

  回顧那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我們經常會到這樣一個詞就是“可歌可泣”。當濃重的愛國情懷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時候,歌聲就從人們的心底裏迸發出來。

  今天我們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的時候,耳邊又一次響起《黃河大合唱》那難忘的旋律。

  《黃河大合唱》朗誦

  “ 朋友,你到過黃河嗎?你渡過黃河嗎?你看見過黃河的船夫拼著性命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嗎?如果你已經忘掉的話,那麼你聽吧!”

  解説:

  8月10日,陜西省千名群眾在黃河壺口瀑布邊,演唱了《黃河大合唱》。用這部抗戰時期誕生的著名作品來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

  西安音樂學院學生1:

  黃河這樣波瀾壯闊在這兒奔流著,在這兒唱的時候,也能充分感受到當年那種中華民族那種抗日的決心。

  西安音樂學院學生2:

  用音樂記錄下來的歷史,它永遠是一段回憶,永遠不磨滅的回憶。

  解説:

  一曲《黃河》唱的在場所有人熱血沸騰,也把人們帶回到那個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

  《電影》

  要打回老家去,朋友!我們要打回老家去。

  解説:

  1938年中國的抗戰正處在危難關頭,也就是在那年詩人光未然第一次見到黃河壺口瀑布,他被黃河的氣勢震撼了。他在黃河的身上找到了那個時期中國人的抗戰精神。

  光未然在2002年因病故去,他創作《黃河大合唱》時年僅25歲。這就是年輕的光未然。19歲時以作詞《五月的鮮花》名揚天下。在抗戰中成為中國文藝者戰地工作團的負責人。

  1938年,他隨部隊從武漢轉戰到黃河岸邊的武梁山區。《黃河大合唱》中的許多歌詞就來源於他這段時期的經歷。這一年,光未然在行軍途中受傷,要渡過黃河到延安治療,正是這次渡河促使他將創作《黃河大合唱》的想法變成了行動。

  光未然 《黃河大合唱》詞作者:

  老艄公的印象非常深。這個,那就是,整個一船的命運都掌握在他身上,他舉止若定的那樣一種情景。我想這個最好寫在我的詩裏面去。

  解説:

  這次驚心動魄的經歷被光未然寫進了《黃河大合唱》。

  今天我們聽到的《黃河船夫曲》就是他當年真實的經歷。

  到達延安後,光未然一邊治療一邊創作,他要把黃河的精、氣、神寫進詩中。幾個月後光未然和他的戰友們在延安的一個窯洞裏開了個小型聯歡會。正在教學的冼星海被請了過去。

  光未然:

  我就那裏呢,就朗誦我這個整個的,剛寫出來的這首整個的(長詩)當時就叫做《黃河大合唱》。

  冼妮娜 冼星海的女兒:

  當他朗誦完了以後,朗誦聲音還在窯洞裏迴旋。我父親就一個箭步地上去,把這個詩就搶到手,我有把握將它譜好。

  解説:

  黃河震撼了光未然,光未然的詩也同樣深深打動了冼星海。他潛伏許久的創作激情一下子爆發了出來。

  冼妮娜:

  我父親一開始創作就非常投入,就沒命在那兒,精神全部集中在這歌詞上。

  田衝 《黃河大合唱》首唱者:

  我們去看見呢,就是星海同志那個屋子裏呀,地下好多紙,桌子上也很亂。

  鄔析零 《黃河大合唱》首次指揮:

  什麼時候去呀,都看見他趴在那個案子上。

  解説:

  當時延安缺衣少食,冼星海的創作環境十分艱苦。為了給他補充營養,光未然到處託人買了兩斤白糖給他送去。

  冼妮娜:

  他寫一寫,有時就用手抓一點,一小捏的白糖就放在嘴裏。所以人家就説,這種他的那種對人民、對祖國那種熱愛的激情,加上他在巴黎學的音樂技巧,加上白糖水一塊兒就變成了《黃河大合唱》美妙的旋律就出來了。

  解説:

  從1939年3月26號到3月31號,在鹿邑窯洞裏冼星海經過六天六夜的奮戰,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這部大型音樂作品。作品主要由《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水謠》、《河邊對口曲》、《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等八個樂章組成。

  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的大禮堂,照片上的這些年輕人第一次演唱了《黃河大合唱》。

  群眾: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崗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裏遊擊健兒逞英豪。

  解説:

  從這天之後,《黃河大合唱》就在延安流傳開來。

  1940年1月,為歡迎來自蔣館區的西北攝影隊,冼星海親自指揮了一個500人的《黃河大合唱》。

  今年83歲的老藝術家孟于當年就參加過這次合唱。

  孟于 老藝術家:

  星海同志的指揮,現在我還記得很清楚。他到最後向著全世界勞動人民發出戰鬥的警號,向著全中國苦難的人民,一共反復了五遍,從慢到快,從慢到快。他的指揮,他的手就是這樣,這邊是手舉一個圓圈,這個手在打拍子唱,這就告訴你們要唱,要唱,張大你們的聲音,你們的聲音要洪亮,你們要怒吼,就這樣,發出戰鬥的警號。

  解説:

  短時間內,《黃河大合唱》迅速從延安傳遍了中國各個抗戰根據地。在國民黨管轄的戰區,《黃河大合唱》也被廣為傳唱。它和《義勇軍進行曲》成為當時最為流行的歌曲,激勵著許多年輕人奔赴抗日戰場。

  傅英傑 抗日老戰士:

  所以當時唱這首歌的時候,那個時候在我們這個(中央軍委)二局也好,年齡比我大,就包括我本人,好些同志因為在機關裏面,不大願意在機關裏面,都要求上前線去。激勵鬥志,要上第一線,要跟敵人拼一下,這才是好男兒。

  孟于:

  它代表了中國人民的一種精神,就是中國人民不當亡國奴,中國人民要繁榮、要富強、要奮起、要自力更生、要前進。

  《黃河大合唱》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咆哮。

  解説:

  當時中國人遭受了這場戰爭,得到了許多國家的同情和援助。為了讓這些國家更多的了解中國人民的抗戰,1940年,這個叫劉良模的人把《黃河大合唱》帶到了美國介紹給了當時在美國很有影響的歌唱家保羅.羅伯遜。保羅.羅伯遜在許多演出用中文演唱了這些歌曲。遺憾的是,我們只找到了羅伯遜演唱的《義勇軍進行曲》。

  1947年宋慶齡又把《黃河大合唱》的曲譜帶到了美國,並在樂譜上寫下了這樣幾句話,“一種抗擊敵人的力量在中國全民歌唱運動中蓬勃發展,我很高興的看到美國人民通過保羅.羅伯遜接觸到了很多優秀的中國歌曲。我希望中國新時期的音樂成為聯合全球渴望自由的人們的紐帶”。

  66年過去了,《黃河大合唱》作為中國人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徵,已經成為全球華人的一個共同的聲音。它把生活在全世界各個地方的中國人的心連接在了一起。

  1939年.延安

  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崗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1947年.美國

  1955年.莫斯科

  1964年.日本

  2005年.西部壺口瀑布

  “風在吼、馬在加,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崗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裏遊擊健兒逞英豪。端起了土槍洋搶,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責編:陳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