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總理與大師交談的啟迪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31日 17:3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7月29日,溫家寶總理看望著名文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和傑出科學家、航天科學的奠基人之一錢學森。總理與兩位大師的對話儘管是侃侃而談,卻令人感慨、令人欣慰、令人啟迪,更令人深思。

  總理與季老交談,談及文學藝術是非常自然的,因為季老是著名文學家。而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總理在與著名科學家錢老交談時,本是以發展祖國科學技術規劃為主題的,但錢老除發表內行的科技意見外,卻“鄭重”地補充一個問題,他説,“一個有科學創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沒有這點是不行的”。並強調,“現在我要宣傳這個觀點”。(見新華社2005年7月30日電)

  一位文學大師、一位科學大師在兩個不同的地點,卻不約而同與總理談到“文”。這是偶然嗎?是巧合嗎?

  季老與總理談文如此“投機”,除了季老本身的長期愛好、數十年的孜孜不倦追求以及勤奮創作、著作豐碩原因外,總理知識廣博,對文學造詣功底較為深厚恐怕也是其中一因。比如,對季老《留德十年》及《牛棚雜憶》,總理就拜讀過。訪問德國時他還引用過季老書中一段話。總理在今年3月訪印度前看到《梵典與華章》一書開卷就有季老的題詞:文化交流是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動力之一。如果沒有文化交流,我們簡直無法想像人類社會今天是一個什麼樣子。近年來,人們都看到,總理無論出訪國外,還是到國內基層調研考察講話中,常常會信手拈出一些名著中的名句,不但加深了人們對某個問題某個觀點的認識,同時也使講話洋溢著令人賞心悅目的文采。不言而喻,名著名句的正確引用,從一個側面印證總理在繁忙國務之餘潛心研讀名著,熟悉名著。當聽説季老最近還要出一本叫《學海泛槎》新書時,總理甚至當面向季老提出:“能不能給我一本”。可見總理對文學家及其作品的重視與追求。顯然,總理與季老、錢老的交談,不僅是國家領導人對大師息息相關的尊重,也是國家領導人與大師“心心相印”的思想文化交流。假若總理沒有讀過季老的著作,沒有對季老這座“文化寶庫”進行一定的研究,恐怕沒有雙方這場“真情、真實、真切”的交談。同樣,如果總理對“文學藝術對自然科學産生的創新思維作用”的認同,也不會與錢老關於“一個有科學創新能力的人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的觀點産生共鳴。

  文學藝術修養之重要,先哲的觀點早有精闢論斷;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文學藝術的巨大作用也早為人們所認識。但是,在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的今天,一些地方官員似乎只對管理學比較感興趣,而對文學修養淡薄起來。一些地方官員不但對中外一些主要名著一知半解,甚至連必要的文學基礎也不去學習研究提高。在一些地方,官員講話除了照搬上級指示外,很少引用文學語言;還有的人們把名著名句張冠李戴,弄出笑話。因此,對官員而言,補一補文學修養,絕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事關官員的執政能力。

  由此看到,溫總理與兩大師交談確實是一篇“真情、真實、真切”的“真文”。它真實地反映了時下社會與教育的狀況,真切地表達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與科學家、文學家加強文學修養的共同願望。“真文”確實催人啟迪。(作者:亦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