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落實科學發展觀:將生態保護好是最長久的政績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6日 09:46 來源:新華社
    專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孫英威、任鵬飛、齊海山

  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東北地區的生態環境近年來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態好了,受益的不僅是群眾的日常生活,也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從這個角度看,保護好生態就是最長久的政績。

  東北地區是我國生態環境比較好的地區之一。但近半個世紀以來,由於人類經濟活動的增加,大片森林被砍伐,大片濕地被開墾,造成區域生態不斷惡化,風沙、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也呈現增加之勢。當一個地方災害頻發、污染嚴重的時候,必然會對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標,有了好的生態環境,人民方能安居樂業,這是當地政府關心群眾生活的直接體現,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生態建設不是政府官員在一個任期就能完成的,需要我們的各級政府和官員在發展區域經濟中具備長遠的眼光。黑龍江省拜泉縣曾經是一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但在當地政府十幾年如一日的努力下,營造起了完整的農田防護林體系。如今,拜泉縣的生態環境已經明顯改觀,農業生産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過程中,更應該注意保護東北這塊天然的生態屏障。發展經濟、招商引資時不能挖到籃中就是菜,在選擇上馬大項目時,更要做好環保評估,對破壞、污染當地生態環境的項目要敢於堅決説不。只有學會一時的捨棄,才能換來更長遠的發展。生態建設是為了子孫後代謀福利的造福工程,更是一項民心工程。在河南省蘭考縣,焦裕祿同志生前組織栽下用於防風固沙的泡桐苗,如今已成為當地的防風固沙大林網。與建一座廣場、修幾條景觀大道相比,這樣的工程才是惠及子孫後代的“政績工程”。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