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建節約型社會系列策劃之一】透視浪費現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8日 09:39 來源:CCTV.com

  

系列策劃之一:透視社會中的浪費現象

  CCTV.com綜合消息:地球只有一個,資源何其寶貴!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建設的推進,資源需求將持續大幅度增加,我們正面臨人口不斷增加、資源約束突出、環境壓力加大的嚴峻挑戰!

  因此,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便成為我們當前所面臨的更加緊迫的任務。國家為此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2005年6月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了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的六項措施,發動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

  然而,在我們大力呼籲節能的今天,依然存在各種各樣的浪費現象不容忽視,節能依舊面臨種種難題──

各種浪費現象嚴重 節能面臨難題

難題一:誰助長了汽車豪華之風?

大排量汽車:政協會上“人人喊打”
“限制小排量汽車”政策並不科學

  

難題二:餐桌陋習困擾發展中的中國

尷尬的調查報告:北京人一天剩飯1600噸!
餐桌浪費多少?潲水桶1年倒掉13億!

  

難題三:水電浪費現象極其嚴重

生活用水洗車不絕 洗車用水浪費驚人
高能耗照明 1年浪費一秦山核電站的發電量

  

難題四:過度包裝浪費嚴重 不是美味是變味(多圖)


  

還有其他浪費現象諸如──

節能産品遭冷遇 建築業喚強制標準

城市建築浪費:不可承受反復拆建之重

  

究其根源:意識淡漠 制度缺失

  ¥節能意識缺乏讓人憂

  “電能”是距離人們最近的一種能源。家裏一個月用多少電,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可是記者在北京調查時卻發現,不少市民對此並不了解。>>詳細內容

  ¥浪費根源在於制度缺失

  只要家裏的水龍頭不在用,下面就準會有一個水盆用來接水龍頭漏出來的水,這是記者採訪了家住北京市海淀區北蜂窩路5號院的高先生後留下的一個很深的印象。高先生退休10多年了,和老伴兒以及兩個上學的孫女一起過,主要靠老兩口的養老金生活。一個月1000多塊錢的家庭收入當然得精打細算的花,節水節電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個主要內容。“我們家一個月也就是7個字兒的水錢,用七八十度電。”高先生對記者説。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老百姓都是像高先生一樣精打細算著自己的水電用量,因為他們要為自己所用的能源付費。但有消息説,我們一名政府公務人員1天的耗電量,夠一個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電。為什麼出現如此這般的浪費?>>詳細內容

  

解決:強本而節用 則天不能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巨大的浪費往往就是點滴積累起來的。堅持勤儉節約,不僅是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認識到,每個人浪費一點資源,數額就非常巨大;每個人節約一點資源,就是一筆巨大財富!為了社會的進步,為了我們能更好的生活,為了我們能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節約,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做起吧!

  &>>>>進入建設節約型社會專題        &>>>>查看相關評論 1、2、3、4、5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