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鬱慕明的悲憤力因何而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0日 15:36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專題:新黨主席鬱慕明訪問大陸

  鬱慕明走出日俄監獄舊址,久久站立在保存完好的日俄監獄門口,心情沉重地説:“我本來是一個喜歡説笑的人,但面對這段慘痛的史實,今天我實在笑不出來,一股悲憤力油然而生”。他説,我們訪問團懷著虔誠的心來看這段悲慘的歷史,參觀之後,我們必須要加油,加油的目的是為了世世代代不再遭受欺侮。鬱慕明憤怒難平,憤筆題詞:“一段悲慘史,一片虔誠心,一股悲憤力油然而生”。(7月9日央視國際消息)

  鬱慕明悲憤力因何而生?先讓我們來看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訪問團,此次新黨登陸,定位於“民族之旅”,訪問團的名稱也是紀念抗戰勝利六十週年大陸訪問團,其參訪行程始終貫穿一個“緬懷民族抗戰”的主題。除了在廣州拜謁黃花崗烈士墓,在南京拜謁中山陵,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大連前往大連旅順日俄監獄、萬忠墓參觀,在北京參訪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這些實質性的紀念活動外,鬱慕明還將到前身是抗戰期間“陜北公學”、“華北聯合大學”的中國人民大學演講。而鬱慕明本身就曾任過在中國國民黨體系內,也是由抗戰期間的同類學校發展而成的台灣“國防醫學院”的教授,這實在是“隔岸同源,心有靈犀”。了解到這樣一個獨具匠心而又主題鮮明的訪問安排,作為新黨主席的鬱慕明一路走來觸景生情,一股悲憤力油然而生就不難理解了。

  鬱慕明的悲憤力源於對中華民族屈辱史的緬懷。新黨“民族之旅”選擇大連為重要一站,是因為大連與台灣都有著被日本侵略者長期欺淩的歷史,日本佔領大連40年,統治台灣50年,給大連和台灣同胞都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參觀旅順日俄監獄這個東方“奧斯維辛”集中營時,訪問團成員一面聽著講解員深沉的講述,一面表情凝重地仔細觀看一間間牢房、檢身室、刑訊室、暗牢、絞刑場以及被關押者辛苦勞動過的工廠。他們眼含熱淚,不停地發出這樣憤怒之聲:“這真是日本侵略者在我們的國土上建造的慘無人道的人間地獄,殘害我們同胞的鐵證!”八年抗戰,我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殲滅日軍152.7萬人。承受了巨大的民族軀體與民族心理傷痛的中華兒女,當他們用鮮血、用汗水、用淚水鑄就一個現代國格,中華民族便不容再辱。抗戰,是一個災難深重身受異族血腥欺淩虐殺的民族站立起來的民族覺醒。誰不知道這段歷史,誰忘記這段歷史,都將意味著背叛。

  鬱慕明的悲憤力源於對台灣島內局勢的憂思 。今天台灣島內有極少數人卻處心積慮地淡化、歪曲、割裂、抹殺歷史,恣意撕裂島內民眾的民族情感和國家認同。出於“台獨”分裂圖謀,他們對日本殖民統治竭盡美化之能事,甚至還跑到靖國神社為侵略者招魂。他們一邊為侵略者歌功頌德,一邊又作踐自己的同胞姐妹,胡説“慰安婦是出於自願”,讕言“台灣原住民是日本人”,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他們奴顏婢膝、挾洋自保的同時,還煽動民眾對大陸的對立情緒。他們的穢行劣跡,嚴重傷害了兩岸中國人的民族尊嚴和民族情感,自然遭到了兩岸同胞的同聲譴責和嚴厲撻伐。

  鬱慕明的悲憤力源於對民族未來命運的思考。隨著聯合國的改革,國際政治格局正發生著巨大變化,和平與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日本一些政客和右翼勢力仍不斷挑起事端,釣魚島、台灣漁民、海上石油等等現實問題都懸而未決。筆者還注意到新華社轉載日本《東京新聞》5日的報道,日本政府正考慮向俄羅斯提供約90億美元援助,以建造一條源自西伯利亞油田的輸油管道,前提是俄方要優先照顧日本利益,而不是“其他國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要壟斷西伯利亞的石油輸出權,以此掣肘我國。世界上政治的對抗説到底是經濟的比拼,分裂終會落後,落後就要挨打。對此,兩岸中國人民不可等閒視之,而是要結成新的“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一股合力,發展經濟,壯大實力,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這也是兩岸中國人對抗戰勝利60週年最好的紀念。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一股悲憤力不只是來自鬱慕明,來自新黨,而應來自於每一個有良知、有血性的中華民族的子孫。60年前的戰火硝煙早已散盡,但這高亢的旋律依然激起我們奮鬥的豪情;60年前救亡圖存的歷史任務雖已完成,但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所鑄就的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珍貴的精神財富。今天,兩岸人民共同紀念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從那段悲壯的歷史中汲取偉大的精神力量,轉化為一種親和力、融合力,乃至空前團結合作得像一個人一樣,共同為民族崛起貢獻心力,那麼鬱慕明所期望的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就會成為顛撲不破的現實。(作者:梁江濤)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