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陳雲與黨風廉政建設》第一集:撥亂反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8日 18:39 來源:
    專題:陳雲誕辰百年

  CCTV.com消息: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北京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粉碎“四人幫”已經兩年多了,但十年動亂造成的創傷還沒有癒合。

  此時,中國正處在歷史性轉折的前夜。

  北京東總布衚同32號院,住著一位年近百歲的老人,他就是前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1978年12月底,當馬寅初從廣播中得知陳雲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央紀委第一書記時,忙囑咐家人給陳雲寫了一封信。

  陳雲與馬寅初是莫逆之交。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寅初出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是陳雲的副手,兩人配合默契。1957年,馬寅初因提出“新人口論”,倡導節制生育,提高人口質量,受到錯誤批判。此時,他已經沉寂了20多年。

  幾天后,馬寅初就收到了陳雲的親筆回信。信中説,請老朋友放心,歷史上的冤假錯案終究會得到平反。

  距東總布衚同不到兩公里的陳雲辦公室,這時燈光徹夜不息。平反冤假錯案,是新成立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一項十分繁重的工作,這件事讓陳雲牽腸挂肚,費盡了心思。

  那段時間,平反成了街頭巷尾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許多人的目光在尋找共和國前主席劉少奇及其家人的下落。

  孫大光,當時擔任國家地質總局局長,1979年2月5日,他給黨中央寫了一封信,要求中央重新復查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問題。孫大光的這封信受到了鄧小平、陳雲的高度重視。撥亂反正中最沉重的一頁就這樣掀開了。

  在突如其來的“文化大革命”的風暴中,劉少奇受到錯誤批判,被扣上“叛徒”、“內奸”、“工賊”三項罪名,開除黨籍。1969年11月含冤去世。

  30多年過去了,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如今安享著晚年幸福生活,兒子劉源經常回來看望母親。這些老照片,記錄著她往昔的輝煌與磨難。

  王光美的新生活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

  1978年年底,在鄧小平、陳雲等關心下,王光美結束了十二年監獄生活。不久,她帶著兒子劉源、女兒平平來到陳雲家裏表示感謝。

  劉少奇之子劉源:説實在的,我們去的時候只是想向他表示感謝,就是放我母親出來的這個批示,並沒有想提我父親的這個案子。因為當時那個政治環境還不到時候,而且也不大可能。不要為難這些中央的領導,特別陳雲叔叔剛重新任中紀委的書記,而中紀委當時的第一大任務就是這些平反冤假錯案,所以我們要是説這個事情,不是給他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嘛。

  王光美沒有想到,陳雲一見面就提出了劉少奇的平反問題。

  劉少奇夫人王光美:我去看了陳雲同志。陳雲同志跟我説,説少奇同志的案子不僅是他一個人的。“三頂帽子”的事兒在黨內早有結論,不僅不是罪過,而且是功績。

  劉少奇之子劉源:然後他講了這個事情不是你一家的,這是全黨的事情,這事我們要負責到底的。講得非常感人。我當時聽了以後,眼淚就要下來了。

  那麼陳雲叔叔就説了,説這些年你們吃了不少苦,我也知道。這些年你們給我寫了很多的信,我一封都沒有丟,都放在我這個抽屜裏。他不是坐在辦公桌前嘛,辦公桌前這邊是幾個抽屜,三四個抽屜,就放在最下面,最下面這個抽屜,每一封都放在這兒。他説,這些年我有時候處境也不一定好,我寫也不管用,但是你們的事我都關心著,這些信我全都留著。所以當時,其實我今天講起這個事兒,我都很感動。

  平反冤假錯案,第一步是從撤銷“文革”期間的專案組開始的。

  平安大街北側的這座建築,二百多年前,這裡曾是乾隆皇帝的女兒和敬公主的府邸,三十多年前,這裡成了“文革”專案組的駐地。

  原中央紀委委員楊攸箴:它當時“文化大革命”當中,它(專案組)有一個問題,它不是説是根據什麼事實來定你的錯誤,來定你的問題,它是先畫框子,然後再找材料,它是這個,它那個專案都是這個。

  早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陳雲就提出:專案組所管的屬於黨內部分的問題應移交給中央組織部,由中央組織部復查,把問題放到當時的歷史情況中去考察,做出實事求是的結論。像現在這樣,既有中央組織部又有專案組,這種不正常的狀態應該結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鄭重決定:過去那種脫離黨和群眾的監督,設立專案機構審查幹部的方式,弊病極大,必須永遠廢止。

  1979年1月起,中央紀委從全國各地抽調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幹部,協同中組部全面開展冤假錯案的復查平反工作。大戰在即,中央紀委副書記王鶴壽來到了陳雲家裏,請示關於平反冤假錯案的指導思想。

  時任中央紀委辦公廳副主任淩華?:陳雲同志對王鶴壽同志講,我還是三句話,九個字,這就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因為這次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政治上影響很大。它不能因為由於中央講了話,上面有話,有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文件,有了書,我們就可以好像很輕鬆地進行工作,而是我們需要對這件很重大的事情,來進行很深入的,實事求是的,來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

  我們走進中央紀委檔案館,仿佛觸摸到了那個時代。僅1979年上半年,中央紀委就查處或批轉了十幾萬封黨員和群眾來信。這期間,一份來自新華社的《國內動態清樣》引起了陳雲的高度重視。

  1979年,遲來的春天悄然降臨到東總布衚同32號院。新華社的一名記者受命前去採訪馬寅初,沒想到,他一開始就吃了個閉門羹。

  原新華社記者楊建業:是他的次子馬本初,他的長子是馬本寅,接的電話,我聽到他説,你是誰啊?我就把我的單位和身份告訴他。他説馬寅初不是被人們遺忘了嗎?二十多年來在家裏邊,怎麼還有人想到他,你找他幹什麼?就是怒氣沖天,不見。就完了。第一次通電話就這樣。後來就是説,我説我沒有別的意思,我就是想到你們家看一看,然後採訪採訪。他提出來了,他説馬寅初要接受你的採訪,見你,可以,但是首先是要求中央儘快為他落實政策,平反,公開恢復名譽,這件事情做完之後就見你。把我們家跟他所有的事情全部告訴你。

  這公開報道就沒有可能了,這就等於不見了,回來我就跟領導説我怎麼辦?

  新華社的幾個領導一商量,決定把馬寅初的問題寫個內參,供中央領導參考。

  這份題為《馬寅初的家屬希望儘快為馬落實政策》的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在1979年6月21日送了上去。

  當天上午,《國內動態清樣》送到了陳雲辦公室。陳雲當即在上面明確批示:“耀邦同志:馬寅初的問題,應該平反,如何請酌。”

  當天中午,陳雲的批示就擺在了中央紀委第三書記胡耀邦的案頭。

  當天晚上,胡耀邦的批示就轉到了中央組織部。

  僅僅過了一個月,已經不能行走的馬寅初聽到了自己徹底平反恢復名譽的消息。那一天,他在家人的幫助下,走出了冷清多年的小院。

  原新華社記者楊建業:北大學生會的主席還有一批老教授到他家裏來表示祝賀,馬寅初很激動,在那裏是痛哭流涕,非常感謝黨。

  馬寅初孫子馬思中:祖父在平反以後曾經説過,一件事做錯了能夠糾正過來,這是非常需要胸懷,需要勇氣的,對他整個理論的肯定,對他的平反,這體現出了中國共産黨對於自己批評過的事,批錯的人,勇於公開地平反,這要體現非常大的勇氣。祖父説中國共産黨這樣子,就是很有希望,中國才會有希望。

  就在馬寅初老人平反的同時,劉少奇一案的復查工作也有了新的進展。

  劉少奇一案的復查平反是一項錯綜複雜的工作。不僅投入的工作量很大,還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氣。

  1979年2月23日,陳雲在孫大光要求黨中央重新審查劉少奇一案的信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常委各同志已傳閱完畢,中央辦公廳應正式通知中組部、中紀委合作查清劉少奇一案。”

  家住白塔寺附近的楊攸箴老人,當年是劉少奇案件復查小組負責人。

  時任劉少奇案件復查組負責人楊攸箴:給劉少奇同志審查三個問題,如果沒有他(陳雲)的批示,沒有中央常委的這個批示,那這個案子就啟動不了,復查就啟動不了。所以當時陳雲同志首先在這個問題上態度非常明確,他就批了應該由這個什麼,由中紀委、中組部來聯合復查劉少奇同志的案子,這個起了決定作用。

  3月27日,中央紀委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劉少奇的問題經鶴壽同志與任重同志商量,按陳雲同志意見,由中央組織部和中央紀委共同處理。”

  4月,劉少奇案件復查組成立。這是當年復查組八位同志的合影。他們分別來自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對外經濟貿易部、中央黨校和軍隊系統。

  5月22日,中央紀委辦公會議確定:“對劉少奇案件的有關材料(包括檔案和活的材料)應進一步查證核實。弄清關鍵問題,究竟是不是叛徒、內奸、工賊,在復查、核實的基礎上,要取得切實可靠的材料。”

  劉少奇之子劉源:當時他(陳雲)用的詞是,不能像“四人幫”整我們一樣,我們要把這個事情一件事情一件事情都搞紮實了,都讓它證據齊全,讓他後世人看了以後沒話可説。

  為了把案件搞得水落石出,復查組的工作人員奔赴全國各地調查取證。

  時為劉少奇案件復查組負責人楊攸箴:當時一調查就全清楚了。當時怎麼提供材料?按照他們(專案組)説的,寫材料,交代,交代完了,瞎編。這不是瞎編嘛?完了就他們(專案組)編好了我就抄,抄完了他們(專案組)拍個照,這就是“證據”嘛,就是這麼來的嘛。

  10個月後,復查組寫出了劉少奇案件復查報告,呈報中央紀委。

  時任中央紀委辦公廳副主任淩華?:陳雲同志在這個復查報告的文件上看得很仔細,每一個都對照著過去“四人幫”時候他這個審查小組所提供的材料,一個一個都進行了對照,説我們是不是在每一件事情上,每一件,每一樁,都儘量能夠用無可辯駁的力量來駁倒了它,能夠把顛倒的東西,都顛倒了過來,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現在是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現在播送中國共産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同志,一貫忠於黨和人民,把畢生精力獻給了無産階級革命事業。

  這是一個盼望已久的喜訊,又是期待了十多年的團聚。

  1980年5月17日,黨和國家在人民大會堂為劉少奇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鄧小平致悼詞(同期聲):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悼念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産階級革命家劉少奇同志。劉少奇同志為共産主義事業戰鬥了一生。

  追悼會前一天,陳雲專程從杭州趕了回來。

  劉少奇之子劉源:那麼當時給我印象很深的,陳雲叔叔基本沒有什麼表情,但是那天我看到他流眼淚了,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是陳雲叔叔流眼淚了,眼淚下來了,然後跟我們握手的時候就點點頭,沒有説什麼話,但是眼睛裏還是有很多眼淚。

  那一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北京的街頭,洋溢著春的氣息,人的心情也輕鬆了許多。

  人們並不知道,就在劉少奇一案復查工作最緊張的時候,陳雲由於過度勞累,住進了北京醫院。經檢查,他患有晚期結腸癌,必須儘快作手術。主治大夫吳蔚然把病情和治療方案報告了陳雲。

  北京醫院原副院長吳蔚然:他(陳雲)聽了以後,他沒説話,思考了半天。後來當然問了一些一般的,到底這個病是怎麼個情況,為什麼要切腸子,有沒有其他治法。當中他有一個問題説,能不能有兩年時間?

  1979年10月24日,上手術臺前,陳雲緊緊地抓住了黨中央副秘書長姚依林的手,一字一句地説到:雖然這次是開小刀,但人老了要防萬一,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潘漢年問題得到解決。

  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最後的一個金秋時節,撥亂反正千頭萬緒,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但此刻的陳雲又在牽掛著一樁20多年前的冤案。

  潘漢年是中國共産黨內一個傳奇人物,對黨的文化工作、統一戰線工作,特別是在開展對敵隱蔽鬥爭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上海市副市長。1955年,因所謂“內奸”問題被捕。1977年4月在湖南含冤去世。

  潘漢年的問題是一個歷史舊案。它涉及到隱蔽戰線上的一大批長期蒙冤的同志。這一直是陳雲的一塊心病。

  陳雲與潘漢年曾經是並肩戰鬥的戰友,他多次向夫人于若木流露出自己的看法。

  陳雲夫人于若木:我經常聽陳雲同志説,他説呀,給潘漢年平反哪,只有他最有資格,因為他跟潘漢年共事過。在特科工作的時候,潘漢年打到敵人陣營裏面去了解情況啊。陳雲同志這些過程他都知道。

  1979年10月,陳雲給當時的黨中央秘書長胡耀邦寫了一封短信,鄭重提出潘漢年一案需要重新審查。

  潘漢年案件由於年代久遠,見證人又大多去世,復查起來異常困難,工作經常難以進行下去。

  為了推動潘漢年一案的進展,1980年12月23日,陳雲委託秘書給公安部打電話,要求公安部迅速整理出一份有關潘漢年一案處理過程的梗概材料,送往中央紀委。

  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這批材料一直堆放在陳雲的案頭。

  1981年3月1號,陳雲致信鄧小平、李先念、胡耀邦等,提出:我收集了一些公安部的材料和與潘漢年同案人的材料,並無潘漢年投敵的確證。現在所有與潘案有關的人都已平反,建議中央對潘案正式予以復查。

  一個月後,中央紀委正式成立潘漢年案件復查組。一個沉冤多年的案子就這樣被揭開了。

  一年多以後,復查組寫出了復查報告。在審查復查報告的時候,陳雲仔細看了幾遍,逐字逐句進行推敲。

  1982年8月,沉冤近30年的潘漢年終於平反昭雪。陳雲還委託文化名人夏衍專門撰寫了一篇紀念潘漢年的文章。

  幾個月後,潘漢年和妻子董慧的骨灰,從湖南長沙搬進了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這裡長眠著一位中國共産黨的早期領導人。1935年,瞿秋白被國民黨殺害。1955年,他的遺骨安葬于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文化大革命”中,瞿秋白被誣陷為“叛徒”。

  瞿秋白冤案的平反昭雪,也是在陳雲領導下進行的。

  瞿秋白女兒瞿獨伊:他們(中紀委的幹部)調查得比較仔細。都是因為陳雲同志領導之下能夠這樣子仔細地這時候復查,而且只有半年時間就復查清楚了。所以我從心眼裏頭非常感激陳雲同志,他花了很大的力氣。

  時任瞿秋白案件復查組組長孫克悠:陳雲同志在這種形勢下,能夠堅持原則,主持公道,力主為瞿秋白同志平反,很不容易啊,很有魄力。

  那段時間裏,陳雲辦公室裏經常回蕩著這樣一曲評彈。

  經過中央紀委和有關單位的共同努力,到1982年年底,全國的平反冤假錯案工作基本結束。

  公安部大禮堂,1980年11月,一場特殊的審判正在這裡舉行。一時間,它吸引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目光。

  揚善必懲惡。站在被告席上的,都是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主犯。他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互相勾結,篡黨奪權,製造了大量的冤假錯案。嚴肅黨紀國法,對他們依法審判,彰顯了法律的公正和尊嚴。

  由於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案的特殊性,對於主犯之外的其他有牽連的人員,中央提出了“從緩從寬”的方針,對此,黨內和社會上許多人想不通。

  為了統一全黨的認識,中央紀委第一書記陳雲做了大量工作。1981年11月19日,在第五次全國“兩案”審理工作座談會期間,他專門寫了九百多字的批件,就“兩案”審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批示指出: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內亂。但這是在特定條件下的政治鬥爭。因此,除了對於若干陰謀野心家必須另行處理以外,對於其他有牽連的人,必須以政治鬥爭的辦法來處理。這種處理辦法,既必須看到這場鬥爭的特定歷史條件,更必須看到這場政治鬥爭應該使我們黨今後若干代的所有共産黨人,在黨內鬥爭中取得教訓,從而對於黨內鬥爭採取正確的辦法。這是處理這場政治鬥爭的前提。

  原中央紀委副書記劉麗英:傳達了以後,經過大家認真的學習,深入的討論,大家還是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大家一致表示,陳雲同志德高望重,從黨的長遠利益考慮,高瞻遠矚,對“兩案”採取這樣的處理,是正確的。

  陳雲的批示對“兩案”的審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五次“兩案”審理工作座談會結束後,最後經中央批准給予處分的只有160人。

  清理在“文化大革命”中追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造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重的人,打砸搶分子這“三種人”,純潔黨的幹部隊伍,也是這一時期陳雲極為關注的事。

  那一段時間,陳雲總是在反反復復地告誡全黨,要高度重視清查“三種人”的工作。

  陳雲:1981年7月2日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座談會上的講話(同期聲)

  鬧派性的骨幹分子,打砸搶分子,一個也不能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我説一個也不能,手不能軟了。因為時局變化的時候,就可以變成能量很大的興風作浪的分子。

  朱佳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原陳雲秘書

  對“三種人”這種事情有的人就提出來,俱往矣。就是過去的事就過去了。陳雲同志説,不行,我是俱在矣。就是這些人都在,我們還是要注意這個問題,不要被他們的一時假象所迷惑。我認為事實證明,陳雲同志的這個見解是非常深刻的。

  就在“兩案”審理過程中,陳雲與鄧小平有過一次意味深長的對話:(同期聲)

  陳雲:王洪文講的什麼?

  鄧小平:王洪文就是,我就是很注意呀。就是1975年他到上海、杭州,一句話,十年後再看。

  陳雲:十年後再看。

  鄧小平:這句話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了。

  陳雲:所以,對這些人哪,一個也不能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但可以給他們一般的工作,要吃飯吧。

責編:曉星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