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防科工委介紹船舶工業發展等情況發佈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6日 09:42 來源:

  CCTV.com綜合消息:2005年6月16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張廣欽先生介紹中國船舶工業發展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本網進行圖文實時報道。

  [主持人楊揚]: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今天,我們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張廣欽先生,向大家介紹中國船舶工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的情況,並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

  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國防科工委辦公廳主任孫忠慧先生,以及國防科工委系統工程司副司長張相木先生。

  現在有請張副主任給我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然後回答大家的問題。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張廣欽副主任介紹情況

  [張廣欽]:女士們、先生們:

  今年7月11日,是著名的鄭和下西洋600週年紀念日,6月3日,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先驅──江南造船廠建廠140週年紀念日。中國造船業源遠流長,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歷史,開創了近代民族工業的先河。經過新中國五十多年的發展,船舶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天,我代表船舶工業的行業主管部門──國防科工委,就船舶工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向大家介紹一些情況。

  造船業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紀元以來的兩千年中,有一千五百年左右領先世界。600年前,中國的造船技術達到了鼎盛,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

  造船業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1865年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創建,揭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歷史。但是,由於政治腐敗,外敵入侵,到新中國建立前夕,中國造船業已是奄奄一息。

  新中國成立後,在國民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國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發展船舶工業。經過近30年的艱苦奮鬥,基本建成了門類齊全的船舶工業體系,奠定了中國現代船舶工業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船舶工業遵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走出了一條投資省、見效快的自強振興之路。經過20多年的奮力拼搏,中國已發展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國。

  新世紀以來,船舶工業步入快速發展時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從2000年到2004年的五年間,中國的造船産量年均增長26%。2004年,造船産量達到880萬載重噸,佔世界造船份額達到14%,連續10年列世界第三位。預計今年的造船産量將超過1000萬載重噸,約佔世界造船份額的18%。

  中國已能夠自主設計建造30萬噸級超大型原油船和8000箱級超大型集裝箱船,並已成功進入液化天然氣船建造市場,打破了少數國家的壟斷。目前,除豪華遊船等少數船型外,中國已經能夠建造符合各種國際規範,航行于任何海域的船舶。船用柴油機、甲板機械等産品的製造水平已達到或接近當代世界先進水平,並大量為出口船和國內遠洋船配套。在海洋工程裝備方面,已開發和建造了20萬噸級以上的浮式生産儲油輪和多型海洋平臺。

  中國建造船舶中有70%以上是出口船舶,已經出口到了包括美、日、德、法、加等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船舶工業已成為中國機電行業中重要的出口支柱産業。2004年出口船舶達到560萬載重噸,出口金額達到31.6億美元。目前中國手持船舶訂單中有85%以上是出口船訂單。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後,國防科工委負責船舶工業行業管理工作。船舶工業行業管理實行中央和省(市、區)兩級管理方式,國防科工委設有全國船舶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省、自治區、直轄市設有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

  中國高度重視船舶工業的對外合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先後引進了100多項船舶和船用設備設計製造技術。除了民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外,中國與歐盟、韓國、日本已建立了造船領域的政府間對話機制。2002年,經國務院授權,我委與外交部、商務部組成中國代表團參加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起的新國際造船協定談判,為建立公平、規範的世界船舶市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船舶工業用30年的時間,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基本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又用了20餘年的時間,發展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國。當前,中國船舶工業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們相信,再用10餘年的時間,中國船舶工業一定會躍上一個新的臺階,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為世界造船與航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主持人]:謝謝張副主任,現在開始提問。


中新社記者提問

  [中新社記者]:第一個問題,前幾天,在上海外高橋造的船是祖國大陸給台灣造的第一艘船。臺港澳地區是船舶和航運比較發達的地區,祖國大陸今後和港澳臺地區怎麼進一步發展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第二個問題,世界上有一些造船大國,現在對中國船舶業發展比較擔心,認為中國的發展對船價造成衝擊,導致船的價格會下降。請問您對此做何評價?

  [張廣欽]:第一個問題,我們最近給台灣的航運界交了一條17.5萬噸的散貨船,這條船是外高橋船廠開發的新型綠色環保型散貨船。我們跟台灣的航運界和造船界的同人有一定的聯絡,將來肯定還會和他們繼續加強合作,我們也願意為台灣航運界提供更多、更先進的船舶。

  第二個問題,關於能力方面的問題。現在,大家對我們國內造船能力的不斷增長有所疑慮也有所關心。首先我想説明的是,目前世界造船業並不存在著能力過剩的問題。據去年英國克拉克松研究機構提供的數字,我們目前造船能力和供求之間的比例關係是97%,實際上目前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目前世界上各個主要的船廠承接著大量的訂單,很多訂單都安排到2007年、2008年才能交船,實際上現在船東還很需要儘快的提供一些船舶。

  中國船舶工業的快速發展,主要是為了滿足世界航運市場的需求,同時也是由於我們國內內需的拉動。我們國內國民經濟的發展對海運業有著強勁的需求。根據去年我國海關的統計,2004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1萬億美元,石油進口量達到1.2億噸,鐵礦石的進口量達到2.08億噸,這些貿易額當中,國內船東所運的比例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當前中遠集團、中海集團、中外運集團都希望國內的船廠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船舶,這也是滿足我們國內航運發展的需求。

  另外,隨著我們國內一些大中城市的建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要,比如為了舉辦2008年奧運會,青島要舉行賽艇比賽,比如2010年在上海舉辦世博會,要搞展覽場地,我們在上海、青島等很多城市的老船廠就需要搬遷,另建新廠。在青島的海西灣工程和上海長興島工程,都是老廠搬遷項目,在搬遷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複製一個老企業,肯定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把新搬遷的項目建設成世界一流的造船企業。

  中國政府十分注意船舶工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制止盲目建設。但是,當前中國的造船能力遠比主要造船國家的造船能力少,要低得多。

  我總的認為,限制發展或者固化市場的格局是違反市場規律的。我們相信市場機制也能夠自動調節供求關係的平衡。


CCTV記者提問

  [CCTV記者]:剛剛過去的6月3號是有“中國第一造船廠”之稱的江南造船廠140歲的生日。請您談一下江南廠的發展歷史和整個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歷史有什麼關係。第二個問題,我們都知道,液化天然氣船和豪華遊輪被稱為世界造船皇冠上的兩顆明珠,目前我們國家有沒有造豪華遊輪的打算?

  [張廣欽]:我前面已經説過,6月3號是江南廠140週年的紀念日。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是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它標誌著我們近代工業的開始,也標誌著近代民族、國防工業的開端。一部江南造船廠的發展史也反映了我們國家從貧窮走向富足、從落後走向強盛的歷史,同時也反映了我們中國船舶工業從積弱走向騰飛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江南人用他們的忠誠和堅韌鑄就了“自強不息、打造一流”的江南精神,這個精神也是國防科技工業“兩彈一星”精神在船舶行業的具體體現。

  江南造船廠在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了許多個歷史性第一的輝煌成績。江南廠6月5號又在長興島開建了長興基地,為下一步“江南長興”,建造一個世界一流的江南造船廠在努力。我們船舶行業發揚江南精神,也是為了我們國家能夠向造船強國邁進。

  第二個問題,LNG船和豪華遊輪。LNG船現在已經在滬東造船廠開建,豪華遊輪現在正在積累經驗。我們已經建造過一批豪華的滾裝船、豪華客船,但是頂級的豪華遊輪我們目前還沒有訂單。國內很多城市都要採用清潔能源,現在對LNG船的需求有上升的趨勢,我們正在開發各種類型的LNG船,我們估計將會有一批船廠進入到這個領域。豪華遊輪我們也正在研究,只要市場有需求,我們就會積極地開發這些産品。


鳳凰衛視記者提問

  [鳳凰衛視記者]:張副主任,剛才您談了船舶工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很多作用,您也講到未來十年在國防現代化建設中它也會發揮很大作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船舶工業在國防現代化工業中目前的狀況。我們也非常關心中國什麼時候有能力可以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謝謝。

  [張廣欽]:船舶工業是典型的軍民結合型行業,我們在為國民經濟提供民用船舶的同時,也為海軍提供武器裝備。中國海軍擔負著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任務。我們國家將加快更新海軍的武器裝備,重點發展新型的作戰艦艇,提高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和遠程精確打擊水平,這一點,我們船舶工業將要滿足海軍的需要。

  第二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我們有廣闊的海疆,保衛國家海上方向的安全,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是我們海軍的神聖職責,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將會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認真研究、考慮這些問題。


新華社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從1998年起,新的國防科工委組建以後,就負責船舶工業的行業管理。與此同時,原來的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分成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據我了解的情況,現在國內的造船力量主要是三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兩大造船集團,還有一部分是地方船舶工業,我想了解一下,國防科工委怎樣處理和兩大船舶集團的關係?

  [張廣欽]:船舶行業管理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八十年代以前是由六機部行使行業管理的職能,八十年代以後,六機部改組成總公司,總公司行使著一部分國家行業管理的職能。1998年,九屆人大通過了政府機構改革方案以後,根據國務院的決定,行業管理的職能交給國防科工委。

  原來的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從1999年7月1號分開,組建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這兩個集團公司都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對下屬的企業、科研院所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國防科工委和這兩大集團不存在著行政隸屬關係,只存在著行業管理的關係。

  國防科工委對船舶行業的管理,主要是從制定行業發展規劃、相關政策、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標準以及實施監督、服務等幾個方面來進行的,並不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問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有專家稱日、韓兩國的船舶工業發展很快,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得益於政府長期的政策扶持。同時,我國船舶工業近年來發展也很快,政府的扶持力度也很大。但是,據了解,歐盟近年來在跟我國政府磋商,建議取消政策的扶持。請問,對歐盟的做法有何評價?您能否介紹一下歐盟和中國政府磋商談判的進展?

  第二個問題,自去年以來,鋼材價格就一直在不斷上漲,今年更是大漲。鋼材上漲對造船企業的利潤空間擠佔十分嚴重,而且據媒體報道,現在有造船企業和鋼鐵企業已經形成了磋商聯盟的機制。如果這種機制確實已經初步建立,您對此有何評價?除了磋商機制以外,作為船舶工業的主管部門,您認為我國造船企業應該在哪些方面採取對策,以應對鋼材價格上漲?謝謝。

  [張廣欽]:我前面介紹了,船舶工業的發展是符合市場需求的,也是我們國內內需牽動的結果。任何國家對自己國家船舶工業的發展都給予一定的支持,我們國家在支持的力度上應該説還是不大的。

  我們國家是WTO的成員國,我們遵守WTO的規則。我們目前對船舶工業的主要支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在出口上實行零稅率,另外一個方面是在科技進步、技術開發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這兩條都是符合WTO規則的。

  鋼材漲價確實對我們船舶行業是很嚴峻的挑戰,我們主要想從三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方面,科技進步,降低我們的消耗,節省使用率,提高鋼材的利用率。

  第二方面,支持企業和鋼鐵企業建立戰略聯盟,他有困難的時候,我們支持他,我們有困難的時候,希望他也支持我們,共渡難關,取得雙贏。

  第三方面,在經營方面,跟船東進行談判,希望我們來共同承擔經營上的風險。因為我們手中的訂單都是比較遠期的,剛才説了,訂單是2007年、2008年交貨。至於鋼材的走勢,船廠沒法判斷,要爭取在經營的條款中,跟船東共同承擔風險。


美國彭博新聞社記者提問

  [美國彭博新聞社記者]: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經濟在不斷增長,已變成世界上的一個強國,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的鄰居日本和印度都有航空母艦。您也説了,中國要和平崛起,不想侵略其他國家,為什麼中國沒有航空母艦,而我們的鄰居都有?第二個問題,外界説中國已經在上海建航空母艦了,請您介紹一下情況。

  [張廣欽]:第一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鳳凰臺記者的提問了,就不再重復了。

  第二個問題,你的消息不知道從何而來,我作為這個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一點兒都不知道。我可以明確的跟你説,沒有這回事兒。


AFX亞洲媒體記者提問

  [AFX亞洲媒體記者]:第一個問題,廣船國際是上市企業,近期或者將來有沒有私有化的計劃?第二個問題,以前香港是有造船企業的,將來會逐漸移到上海,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

  [張廣欽]:“廣船國際”雖然上市了,但是國有股仍然是大股,不存在私有化的問題。目前在我們的船舶行業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私營企業多种經濟成份的發展還是比較迅猛的。船舶行業是戰略性的産業,從國家政策上來説,我們國家對船舶行業應該持有相當的控制力。

  第二個問題,香港和上海之間的關係,香港很多船東都在我們國內訂船。改革開放初期,包玉剛先生首次在中國訂造了27000噸的散貨船,使得我們船舶工業從此走上了與國際接軌,走上兩個市場同步發展的健康道路。

  我個人認為,香港發展造船不是它有利的方面。但是,香港是世界的航運中心,我們國內的船廠願意繼續為香港的船東提供各種各樣的船型。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日報記者]:船舶工業曾經被稱為夕陽産業,但是從近幾年快速的發展來看,船舶工業的技術更新、産品結構的調整非常快。張相木副司長説船舶工業是朝陽産業,越來越紅火。請張副主任介紹一下,我國在船舶工業的技術升級以及産品結構調整方面的具體情況。另外,船舶業的産業鏈非常長,輻射作用很大,我國在發展船舶業的配套産業方面有什麼想法?謝謝。

  [張廣欽]:船舶行業不可能是夕陽産業,因為世界上有70%以上的海洋,主要的貨物運輸是要靠船來解決的。所以船舶行業對世界來説肯定是一個永遠會發展的行業。

  但是,船舶行業發展需要具備幾個條件,它既是一個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又是勞動力密集型産業。現在我們國家正好具備這三個條件,所以我們國家的船舶行業正處在發展的階段。

  船舶工業的快速發展,技術的進步起著關鍵的作用。目前,我們有幾方面取得了突破,一個是在高技術船舶的設計建造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前面介紹了,LNG船正在開工建設。另外,國內自主設計的8000箱級的集裝箱船也都取得了訂單,最近10000箱的集裝箱船訂單也已經簽訂了。另外我們很多企業都實現了批量的接單,比如大連新廠接的4000箱集裝箱就有20多條,VLCC有8條,最近外高橋17.5萬噸的散貨船又接了9條,實行了批量生産。

  最近幾年,造船的效率也有明顯的提高。去年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交的75條船當中,有58條船提前交船。去年大連新廠交的VLCC,比首制船縮短了261天。

  你説的配套問題,是我們船舶行業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目前我們船舶行業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無論是政府還是集團,還是地方政府,都會在加強配套的開發方面下力氣,儘快地改變目前配套滯後於船舶發展的現狀。


美聯社記者提問

  [美聯社記者]:第一個問題,關於軍船的比例,軍船在中國造船業中所佔的比例是多少,包括噸位、價格?第二個問題,交船的計劃,就是每一年會交多少船,這樣的數據有沒有?

  [張廣欽]:我剛才前面説過了,船舶工業是一個典型的軍民結合型的産業。船舶工業在我們國防科技工業幾個行業中是走軍民結合道路比較早,也是發展比較成功的行業。目前,我們船舶行業手上的訂單,軍船隻佔很小一部分,如果説百分比的話,估計不到10%。

  第二個問題,我們國防科工委不負責企業每年交船的具體數量、經營的情況,但是我們有一個統計數字,去年我們有800多萬載重噸船交船,預計今年有1000萬載重噸交船。在這個總量中,大概有70%─80%是出口船,這個比例可能不會降低。所以,中國船舶工業大量的任務主要還是為了建造民用船舶,實現民用船舶市場的需求。

  [主持人]:謝謝張副主任,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

  ※相關新聞

  國防科工委:中國到2020年成為世界造船強國

  從奄奄一息到世界第三新中國造船業的四階段

  大陸願意為台灣航運界提供更多更先進的船舶

  國防科工委否認中國在上海建航空母艦的傳聞

責編:常穎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