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專家:中國聯合國改革立場文件意在扭轉"誤區"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8日 19:52)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李忠發)中國政府7日發佈《中國關於聯合國改革問題的立場文件》。此間專家認為,該文件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全面、系統闡述了中國在聯合國改革問題上的立場,意在扭轉目前聯合國改革方面存在的“誤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向陽説:“一段時間以來,德國、日本、印度和巴西(“四國集團”)提出決議草案,謀求在安理會中的常任理事國席位,一度把聯合國改革問題狹隘化。”

  “安理會改革畢竟是聯合國改革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中國是五個常任理事國中第一個把聯合國改革問題全面、清晰闡述的國家,希望扭轉目前的負面影響和誤區,把聯合國改革引到正確軌道上來。”陳向陽説。

  中國7日發佈的文件分四大部分,對中國在發展問題、安全問題、法治、人權與民主以及加強聯合國等方面的立場進行了闡述。強調聯合國改革應有利於推動多邊主義,最大限度地滿足所有會員國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要求和關切。

  針對目前各國對聯合國改革尚存在很大分歧,中方認為,聯合國安理會改革事關全體會員國的共同利益,涉及各方切身利益,必鬚髮揚民主,充分協商,達成廣泛共識。“四國集團”在各方對改革方案尚未達成廣泛一致的情況下,匆忙提出並強行推動表決其框架性決議草案,不利於聯合國會員國的團結,違背了聯合國改革的初衷,有損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説:“聯合國改革目前處於關鍵時刻,各國對改革還沒有達成最廣泛共識,有些國家欲強行表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以文件形式明確表明立場,是一個大國對聯合國未來負責任的表現。”

  沈驥如説,聯合國改革不僅包括安理會擴大問題,還包括效率和權威性問題;另外,發展問題、貧困問題、人類面臨挑戰問題等都值得討論,中國政府公佈的關於聯合國改革問題立場的官方文件,具有指導意義。

  專家認為,安理會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其權威和效率。改革要慎重、循序漸進,要有廣泛代表性,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使發展中國家有更多機會對聯合國事務發表意見。

  中國提出,聯合國改革應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有助於維護和增進聯合國會員國的團結。對達成一致的建議,可儘快作出決定,付諸實施;對尚存分歧的重大問題,要採取謹慎態度,繼續磋商,爭取廣泛一致,不人為設定時限或強行推動作出決定。

  沈驥如表示,這項原則突出表現了中國尋求最廣泛共識和負責任的態度。聯合國改革涉及到21世紀的聯合國是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權威機構,還是少數大國壟斷世界事務、推行霸權主義的“俱樂部”。中國的立場文件清楚表明:聯合國改革也好,安理會擴大也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各國民主協商,達成最廣泛共識。

  關於世人關注的安理會改革問題,文件列舉了中方提出的6項改革原則。陳向陽説,這些原則突出了三個特點:第一,為發展中國家説話,強調優先增加發展中國家代表性,這是發展中國家希望聽到的公正聲音;第二,強調民主協調,希望更多國家、特別是中小國家有更多機會輪流進入安理會,參與其決策;第三,文件強調,涉及各地區的改革方案應首先在有關地區組內達成一致。

  “例如,目前日本否認歷史的態度不能取信于鄰國,如果它希望在聯合國發揮更大作用,那麼就要首先得到所在區域國家的認可。”陳向陽説。

  陳向陽説,中國政府及時發佈的《中國關於聯合國改革問題的立場文件》不僅意在扭轉目前聯合國改革的“誤區”,而且與第59屆聯大主席、加蓬外長讓?平近日提交的《成果文件草案》相呼應,更加突出了發展問題。

  讓?平向聯大191個成員國提交的一份為今年9月聯合國首腦會議準備的《成果文件草案》,從發展、安全、人權和機構改革4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造聯合國的措施。強調發展、安全和人權為聯合國體系的三大支柱。草案同時指出,發展是三大支柱的核心。

  沈驥如説,中國在文件中表明,希望聯合國改革兼顧歷史和現實因素,在安全和發展兩方面均應有所建樹,特別是扭轉聯合國工作“重安全、輕發展”的趨勢,加大在發展領域的投入,推動落實千年發展目標。

責編:閆冬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