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農民工子女近10%未入學 “一視同仁”有多遠?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1日 20:32)

    專題: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CCTV.com消息(今天):今天是“六一”兒童節,今天我們首先來關注那些我們通常稱為流動兒童的進城務工農民的孩子們。記者最近在北京和安徽兩地調查時了解到,流動兒童的失學問題仍比較嚴重。

  在北京市海淀區田村的一排出租房裏,我們來到了一戶農民工家裏。現在,這家人正在為拿不出孩子的學雜費而苦惱著。

  【同期】母親 郭寧寧:入學的時候交借讀費,交了好像2700吧,01:53:03:12管理班費你得交,這是肯定的,(椅子)座套,什麼東西,舞蹈鞋呀,什麼東西,老是。

  郭寧寧一家人1994年從家鄉河南駐馬店來到北京,兒子劉虎在北京市海淀區一家公辦的小學一年級上學,由於年紀小,他並不清楚自己要交哪些費用,只知道自己每個學期要比北京本地的同學多交一些。在房間裏一個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劉虎的姐姐,一直躲在那裏默默地寫著東西。劉虎説,因為家裏拿不出多餘的錢,比自己大三歲的姐姐,已經在一個學期前輟學回家。

  【同期】母親 郭寧寧:作為一個母親,我覺得給孩子提供條件還不到位。

  與此同時,和北京遠隔千里之外的安徽合肥,農民工尹學波一家,也同樣為自己孩子上學的問題頭痛。因為按照當地的規定,沒有合肥市戶口的孩子,想進合肥市的中小學校上學,每年就得多交幾千元的學費;而在合肥市做小時工的尹學波,每月所掙到的五六百元錢,在交完房租和日常開銷以後已經所剩無幾。

  【同期】農民工 尹學波:我確實挺犯難的,就怕孩子念不上書,因為作為一個母親,作為一個女人,確實很不容易千里迢迢來帶著他。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和中國兒童中心一項最新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流動兒童中仍有近10%未入學,6周歲兒童中有46.9%沒有接受入學教育,近20%的9周歲的孩子還只上一、二年級。

  

新聞背景:國家政策規定對農民工子女入學應“一視同仁”

  為保證流動兒童受教育權利,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教育部等6部門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

  這個意見的核心內容就是指流入地政府負責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在公辦中小學接受義務教育,在繳費方面、在教育教學活動,評獎評優、入隊入團、課外活動等方面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




  

新聞分析:政策離農民工子女還有多遠?

  國家規定了對待農民工子女應實行一視同仁的政策,但是記者在調查採訪中也發現,實際上公立學校執行這樣的規定並不徹底。

  公立學校藍天第一中學位於北京市城鄉結合部,是外來農民工比較集中的聚居地。校長張福革介紹説,這個學校400多名學生中,有100多名是外來農民工子女。對於向他們收費,學校也有一肚子苦水,因為如果沒有借讀費,學校收入一年就會減少四分之三。

  【同期】北京市藍天第一中學校長 張福革:經濟上的困難肯定存在,我們也在不斷的拓展一些市場。

  北京市教委王旭東告訴記者:解決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實際上是和政府的財政投入是緊緊聯絡在一起的,單單依靠學校的力量是辦不下來的。一些學校收取借讀費主要用來彌補教育經費不足。

  【同期】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王旭東委員:要真正的做到外來人口子女在北京享受到和當地孩子一視同仁的目標,我覺得實際上在操作上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實行的是“分級辦學、分級管理”,也就是基礎教育由縣、鄉財政管理的教育體制。由於義務教育階段主要由地方政府負擔,而流動兒童通常沒有流入地的戶口,所以無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財政負擔的教育經費。這就勢必會造成,如果這部分兒童要想在流入地公立學校入學,必須額外繳納一筆借讀費。

  【同期】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發展研究部主任 吳霓:城市的教育資源也比較緊張,按規定現在政府出臺的政策不能收取借讀費,但是目前來看,很難達到規定的這個標準。我們現行管理體制也有一些問題。我們的義務教育經費,是按地域來劃分的,比如你是湖北的,那麼你的教育經費就劃到湖北,你湖北的孩子到北京來,他的經費並沒有帶到北京來。這確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教育部已經在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責編:唐峰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