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新華社東京分社社長談近期中日關係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7日 22:15)

  新華網消息:

  日前,新華社東京分社社長?冶做客新華網,就近期的中日關係熱點問題回答網友提問,以下為聊天實錄:

  [主持人] 近期的中日關係發展一波三折、複雜多變,引起了廣大國人的高度關注。今天,我們通過遠程連線邀請新華社駐東京分社社長?冶做客新華網,與網友就近期的中日關係熱點問題進行溝通和討論。?老師,請您先跟今天所有關注我們這次訪談的新華網友打個招呼。

  [嘉賓?冶] 各位網友好:很高興能夠與大家在新華網上聊一聊中日關係。日本是我們永遠也搬不走的鄰居,今天我們在關注日本,同樣,日本也在關注我們。中日兩國政府都認為,中日關係是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友好與合作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那麼,我們就完全有理由推動中日關係向好的方向發展。我們希望,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勝利60週年的今年,能夠成為兩國人民增進理解與信任的一個重要年份,中日關係能夠由此走上一個新的臺階。歡迎大家參與交流。

  小泉等人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發言,破壞了吳儀與小泉會見的氣氛

  [主持人] “枉評天下”網友問:?社長,您好!請您介紹一下,最近,吳儀副總理訪日後,日本官方和民間各有什麼反應?

  [嘉賓?冶] 這次吳儀副總理提前結束訪日日程,讓外人感到,打開中日首腦長達近4年之久互不往來的僵局更加困難。日本報紙連日來連篇累牘地報道了目前中日關係中的這一非同尋常的事件,並推斷出這與小泉在參拜靖國神社 問題上表態等有關,同時也對中方的做法提出質疑和指責。

  [嘉賓?冶] 但是,也應該看到,儘管在自民黨內噪音很高,但作為政府的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細田博之對此事件卻保持著低調。25日,細田在記者招待會上強調:“日中是相互比鄰的大國,如何改善關係對世界來説非常重要。”並表示不對此事作“非建設性的評論”。《每日新聞》24日發表了題為“日中關係不能再繼續冷淡下去”的社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對此事也作了明確的表態。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近日小泉等人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發言,破壞了吳儀與小泉會見的氣氛。這不能不説是吳儀中止與小泉會見日程、提前結束訪日的理由之一。而這件事也無疑從另一個側面讓日方深切地意識到,首相&&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是導致中日政治關係冷卻的一個癥結,受害國家的官方及民眾是不能接受這種事實的。小泉也應該對其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的言行認真反省反省。

  [主持人] 網友“散發扁舟”問:吳儀提前結束對日訪問的消息我很關注,25日孔泉説,在吳儀訪日期間日本領導人接連發佈了不利於中日關係的言論,您所看到的日本媒體上發表了哪些這樣的言論?

  [嘉賓?冶] 在吳儀副總理訪問日本前夕的16日,小泉在國會答辯中又在為自己參拜靖國神社進行辯解。他説:“無論哪個國家都有追悼戰死者的心情。以什麼方式進行追悼,別國不應干涉。不明白對全體戰死者表達敬意和感謝之誠為什麼不對?”小泉甚至還説:“東條英機甲級戰犯的事在國會屢次被議論,但‘憎罪不憎人’這是中國孔子的話。”從小泉的這番表態中,我們怎能看出他在靖國神社問題上顧及了受害國中國政府的立場以及中國人民的感情。小泉儘管是在一個非外交場合講的這番話,但這更能表現出他在這一問題上的頑固態度,看來小泉還是要參拜。

  [嘉賓?冶] 日本自民黨幹事長武部勤在21日在訪華時也講過:日本有人認為中國方面對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批判是“干涉內政”。我們看看25日《朝日新聞》社論是如何看待這個“干涉內政”的。社論説:關於甲級戰犯的戰爭責任,日本在簽署舊金山和約時接受了東京裁判(遠東國際法庭)的判決,在國際上是有了結(定論)的。對於將甲級戰犯的責任模糊起來的靖國神社參拜,作為當事國的中國表明這是不守信用的行為,就以“干涉”加以拒絕,是不應該的。

  [嘉賓?冶] 社論説,在日本實行殖民統治的韓國也有類似的情況。首相在2001年與金大中總統會談時約定要探討建立代替靖國神社的追悼設施。如果説戰死者追掉方式是“內政問題”的話,為什麼有這樣的“約定”呢?對參拜靖國神社表現積極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停止參拜也是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不只是內政。所以,我認為,日方在靖國神社問題上以“內政問題”加以搪塞是沒有道理的,關於這一點,中國政府發言人講得更清楚。

  [主持人] 網友“老豆包”問:我的感覺是日本人的表態經常是變來變去的,比如去莫斯科參加二戰勝利60週年活動,小泉一會兒説不去,後來又去了,去的時候挺好,回來又説要拜靖國神社,你在日本有沒有這種混亂的感覺?

  [嘉賓?冶] 我並不感覺日本人是在變來變去。特別是在歷史問題上,小泉他在競選時參拜靖國神社的承諾至今並沒有放棄,只是在提法上有所變化。最近一段時間,每逢在國會或其他公開場合被問到“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時,小泉都説“適當作出判斷”,這不等於改變初衷。

  有誰聽説過當首相前的小泉參拜靖國神社?

  [主持人] “枉評天下”問:胡主席與小泉在雅加達會面時,對於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小泉曾表示將作出"適當"的決定.但是,在5月16日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小泉卻振振有辭地聲稱:對此問題"他國不應進行干涉。"請問?社長,您怎麼看待此事?

  [嘉賓?冶] 我想,小泉在4月份雅加達與胡錦濤主席會見時表示,日方原根據胡主席提出的5點主張的精神,積極推進日中友好合作關係。這並不能代表他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轉變。歷史問題,是對過去歷史正確認識的問題,説到底是歷史觀的問題,很難輕易改變。

  [嘉賓?冶] 我注意到在往年的靖國神社參拜的行列中也有對中國很友好的人士。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過:“在日本的政界,有一條不成文的劃線,這就是政治家對歷史問題的認識。是深刻反省日本的過去,真誠地向亞洲人民道歉,還是在口頭上敷衍了事,根本就不承認侵略史實,甚至美化殖民統治,這是日本政界劃分兩種勢力的一個分水嶺。”的確,在日本工作多年,我還沒有看到過社會黨(現社民黨)和共産黨的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這可能就是世界觀的根本區別。

  [嘉賓?冶] 但是,讓我們不能容忍的是小泉作為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雖然小泉最近也説是個人行為,可是有誰聽説過當首相前的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當了首相,以首相的身價,堂而皇之地去參拜,不能不讓人懷疑這是以公職身份彰顯個人的歷史看法。這也可能是日本有很多人反對首相參拜的原因之一。在受害國人民的眼裏,首相是國家代表,要不那麼多政客參拜靖國神社,媒體怎麼就把鏡頭對準你?首相參拜無疑是在受害者的傷口上撒鹽。小泉曾稱自己是“日中友好論者”,可是他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反復表態,極大地傷害了中國等亞洲國家人民的感情。中國人民怎麼能接受這樣一位“日中友好論者”呢?小泉首相在對待鄰國關係問題上,在尊重他國人民感情問題上是不是也需要“換位思考”。

  缺乏政治責任感 日本離政治大國還有相當的距離

  [主持人] 網友“中國老革命”問:在日本爭取“入常”的問題上,你認為中國政府是否應該明確表示反對立場,並象韓國一樣在國際社會阻止日本“入常”?中國政府雖然實際反對,但表面上仍持開放立場,會不會失去主動,到最後陷於被動? 網友“池塘邊的小草”問:對於入常問題,日本國內輿論怎麼看?日本政府是不是勢在必得?他們對這個前景樂不樂觀?

  [嘉賓?冶] 入常問題應該説是日本外交的一個重要課題。不久前外務省招回116名駐外大使開了一個空前的動員大會,要求大使們全力以赴爭取駐在國的支持,以實現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目標。應該説入常目標是與日本實現政治大國的戰略目標是一脈相承的。在20世紀,日本沒有圓成這個夢。在新世紀一開始,日本加快了圓夢步伐。但核心問題是日本應首先樹立起讓亞洲以及世界各國能夠信賴的政治責任感。

  [嘉賓?冶] 不可否認的是,日本在今天的國際社會上正扮演著種種重要角色。它是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的唯一亞洲成員國,是聯合國第二大出資國,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次數最多,參加聯合國的維和行動,廣泛介入國際熱點問題,並以經濟實力為後盾不斷增大其在國際事務上的發言權。在某種意義上講,日本的綜合國力以及它所能夠發揮的大國作用已使它成為政治大國不應再是一個遙遠的夢。但是,在世人的眼中,特別是在亞洲國家人民的心目中,日本離政治大國還有相當的距離,這就是日本還缺乏一種政治責任感,表現在它對過去的侵略歷史沒有徹底的清算,沒有深刻的反省,還允許美化侵略戰爭的言行在日本氾濫。

  [嘉賓?冶] 日本把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看成是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大國的一個重要標誌。但在現階段,對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究竟有多少國家認可?外相町村信孝在大使會議上致辭時提到,一些國家已經表示支持日本,但也有的國家表示反對,絕大多數國家尚未明確表態。我要想説的是,日本應增進與各國的了解與信任。對曾經遭受日本侵略的大部分亞洲國家來説,日本的可信任程度取決於它對過去歷史的深刻認識和反省,以及在各個領域的真誠合作。

  日本謝罪老兵:正義的力量能夠感化鐵石

  [主持人] 小耗子上燈臺”問:最近日本有個老兵到中國來謝罪,還在盧溝橋下跪了,日本媒體對這個有報道嗎?日本人對這個有什麼反應?

  [嘉賓?冶] 在日本報紙及電視等媒體上沒有看到相關報道。日本真正對戰爭反省的老兵不少,過去有個組織叫“中歸聯”,全名叫“中國歸還者聯絡會”,由於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一些人離開了人世,幾年前解散了。這曾是一個由當年侵華日軍B、C級戰犯組成的反戰團體。他們當中,有的曾在教官的唆使下親手砍下中國人的頭顱,有的作為軍醫親手進行過中國人的活體解剖,有的親手將中國無辜百姓送進七三一日軍細菌部隊的“魔窟”,可以説,個個都最大惡極。

  [嘉賓?冶] 但是,戰後,他們與那些軍國主義的頑固分子走過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他們曾在中國遼寧撫順戰犯管理所度過了6年難忘而又不平凡的時光,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寬厚襟懷感動了這些昔日的“惡魔”,喚醒了他們的良知,使他們放下屠刀重新做人,清楚地認識到了那場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回到日本後,他們通過講演、證言、著書、舉辦戰爭展等多種形式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滔天罪行,始終高舉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的旗幟,為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發展中日民間友好以及促進兩國經貿合作做出了積極貢獻。你與他們接觸,你會感到正義的力量是能夠感化鐵石的。

  現時代普通日本人有種日漸遠離“歷史”的傾向

  [主持人] “鳥人”問:日本人民對中國的主流態度是什麼?

  [嘉賓?冶] 在現今的日本人中,約70%是戰後出生的,他們對過去根本就不關心,即使對過去的戰爭有所了解,大致能分辨出是是非非,也不象那些經過戰爭年代的人們了解得那麼深刻。我曾很多年以前曾採訪過一位叫高橋的公司職員,他對中國非常友好,50多歲了還斷斷續續地學著中文。談到戰爭這個話題,他説:“日本人對過去越來越容易健忘了,‘8?15’到來時,日本人能夠想起這是終戰紀念日,8月16日就把有關戰爭的話題忘得一乾二淨。日本人對過去已失去了興趣,日本曾侵略過亞洲國家,並給那裏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這作為歷史事實多數日本人是知道的,但僅僅是知道而已,反省、道歉也不過停留在口頭上。因為過去的戰爭與己無關,今後自己也不會去幹殘害和殺戮其他民族的傻事,現在的日本沒有人願意去當兵。”他的這番話可以説道出了戰後出生的一代日本人關於歷史與現實的想法。

  [嘉賓?冶] 我多年以前還在電車上偶遇到這樣一位每年都去參拜靖國神社的約60歲的婦女。顯然她的童年時是在戰爭紛飛的年代度過的,並且對那段苦難的經歷有著朦朧的記憶。她説:“我每年都參拜靖國神社,我哥哥19歲那年在南太平洋戰中陣亡,小時候出征的人都説將來到靖國神社相會。”我還了解到這位婦女對中國水墨畫很感興趣,但是她肯定沒有深刻地把靖國神社裏供奉的東條英機等14名A級戰犯與中國等亞洲受戰爭侵害國家的人民的感情聯絡起來去想。撇開極端的不説,現時代的普通日本人很多都是這樣的一些人,如同他們不關心政治一樣,有一種日漸遠離“歷史”的傾向。

  衝之鳥問題實質是其周圍存不存在200海裏專屬經濟區

  [主持人] 網友“英崗嶺”問:有報道説,日本將在衝鳥礁設永久領土標誌,據説這個島就是塊礁石,日本為什麼這麼看中這塊石頭?會對中國利益有什麼影響嗎?

  [嘉賓?冶] 衝之鳥“島”位於東京以南1740公里,是一個珊瑚礁盤。經過海浪常年浸蝕,只剩下了兩塊礁石在高潮時露出水面,高不到70厘米,面積不到10平方米。衝之鳥“島”歸屬於日本,在領屬問題上沒有爭議。但是圍繞衝之鳥島是“島嶼”還是“礁岩”,中日看法不一。

  [嘉賓?冶] 不同的認定將涉及到日本是否擁有衝之鳥“島”周圍200海裏專屬經濟區。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第一款規定,所謂島嶼,是自然形成的陸地,被水包圍,高潮時露出水面。日方據此認為衝之鳥“島”是島嶼,應享有專屬經濟區。但是該公約的第12條第三款又規定,人類無法居住並且無法維持獨自經濟生活的礁岩,並不享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中方據此認為衝之鳥“島”是礁岩,其周圍海域屬於公海,因此在這一海域進行科學考察無須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請。

  [嘉賓?冶] 因此,衝之鳥“島”問題的實質是其周圍存在不存在200海裏專屬經濟區問題。日方看中的不是礁岩本身而是大約比日本國土面積還要大的這麼一個專屬經濟區,所以才不惜重金投入,維護在高潮時露出水面的這兩塊礁岩。日方要在上面建燈塔也好,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20日登島“做秀”也好,搞其他舉措也好,都無外乎是要向世人宣示衝之鳥島是個島嶼罷了。我們當然不會認可日本在這一帶公海搶佔如此大的專屬經濟區,是礁岩就是礁岩你別往島嶼上靠。有媒體稱日方在衝之鳥島的所作所為是一種挑釁行為,我看也不為過。因為日本就是要把有爭議的這塊礁岩周圍200海裏劃入它的專屬經濟區變成既定事實。

  “8?15”:靖國神社成是日本右翼勢力的大匯演

  [主持人] 網友“李金蔚”問:有日本人士提出將二戰靈位搬出靖國神社,另行安置。小泉為什麼不實行,其困難因素都有哪些?

  [嘉賓?冶] 靖國神社的性質大家可能清楚。靖國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維新以來在歷次戰爭中陣亡軍人的場所,它的地方分支機構稱為“護國神社”。戰前,靖國神社由陸海軍共管,也就是説是國有神社。在神社裏被供奉的陣亡軍人,並不是單純的戰爭犧牲者,而是為了國家、天皇而獻身的所謂“英靈”。陣亡者的遺族也被“榮稱”為“靖國之母”或“靖國之妻”等。東條英機等14名“二戰”甲級戰犯作為“昭和殉難者”也被奉祀在靖國神社。

  [嘉賓?冶] 日本進步勢力認為,戰前,日本的神教被國家所利用,成為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因此,戰後他們一直堅持要“政教分離”,防止軍國主義死灰復燃。日本的新憲法也在當時聯合國佔領軍的指示下寫入了“政教分離”的原則。在日本反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人當中有許多人是從“政教分離”這個原點出發的。現在日本有一些人為政治家參拜靖國神社辯解説,在日本即使是壞人死了也都成為“佛”,參拜是一種文化習俗等等。我們不排除普通市民中有這種風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深刻想法的政治家中有人是以此為藉口回避指責的。因為靖國神社裏不是什麼人死後都能進去。所以,有深刻想法的政治家參拜靖國神社,以其行動來表明一種立場與觀點的成分或許更大一些。

  [主持人] 網友“黃眉老妖”問:您去過靖國神社嗎?據説老有右翼老兵在那遊行?我好像還在電視上看過。日本大部分人對這些人怎麼看?他們怎麼看小泉、石原慎太郎?

  [嘉賓?冶] 平日的靖國神社內,寂靜得如同一潭死水。但在“8?15”日本戰敗紀念日這一天,這裡可就別有一番熱鬧景象:五花八門的日本右翼團體,開著宣傳車從各地匯聚而來;當年參加過侵略戰爭的老兵們又披上海軍的白制服或陸軍的黃制服,扛著槍,舉著戰刀,粉墨登場;那些身著深色西裝前來參拜的國會議員們,個個臉色嚴肅,來去匆匆,仿佛在做一件什麼了不起的事情。這一天,靖國神社上演的幕幕鬧劇明白無誤地告訴世人:這裡絕不是什麼宗教場所,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政治舞臺。

  [嘉賓?冶] 所以,把“8?15”這一天的“靖國神社現象”看成是日本右翼勢力的大匯演、大趕集絕不為過,總有一些身居高位的政府要人和國會議員要湊這個“熱鬧”。好象在這個行列中就看見過石原慎太郎。他們當中有的“直率”一點,以“公職身份”參拜靖國神社;有的“含蓄”一點,以“私人身份”參拜靖國神社。在我看來,這兩者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都是以這種名為“參拜”的行為方式變相地去肯定靖國神社內宣揚的某種東西──既大東亞戰爭不是侵略戰爭,是解放亞洲國家的戰爭。所以説,是歷史觀驅使他們年年去靖國神社表演一番。

  日本一些中年人對中國成見更大些

  [主持人] 網友“各回各家”: 在你接觸的日本人裏,反華的多還是友好的多?年輕人普遍是什麼立場?網友“李金蔚”:?社長,您好!請問您所接觸的日本人是否象日本政府一樣,一邊“笑”諾,一邊捅對方軟肋!您又是如何處理解決問題的?

  [嘉賓?冶] 在我經常接觸的日本人當中,還真沒有碰到過頑固反華的,當然,誰反華也不會寫在腦門兒上。好多人是對中國這方面有抱怨,那方面不滿意,但大都主張中日友好合作。在我的印象中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好象對中國的文化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據説過去看一個人有沒有學問是看這個人能不能讀漢詩。我到覺得一些中年人對中國成見更大一些,我猜想或許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年齡正是中國處於最不穩定的那個年代,而恰恰日本那時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期,因此有一種優越感。

  [嘉賓?冶] 而現在的年輕人沒有那些歷史方面的恩恩怨怨,談不上反華也談不上親華,而是很關注中國,這大概與中國這二十五六年改革開放、經濟高速增長有關。幾天前,我遇到了一位在日本大學當講師的中國朋友,他説他的同行日本老師很羨慕他,原因是聽他的課的學生總是把教室坐得滿滿的,而一些資深的日本教授的課最少時只有三五人。他説,這到不是他的課講得多麼好,而是他講的是中國問題,學生了解中國的事情在找工作好象都增加籌碼。

  知識界、教育界的右翼分子很具有隱蔽性

  [主持人] 網友“道路曲折”問:日本教科書的事情最近怎麼樣了?

  [嘉賓?冶] 4月6日,文部科學省正式審定通過了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編寫的嚴重歪曲歷史的《新歷史教科書》。利用教科書歪曲歷史,這恐怕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在戰後60年裏,日本歷史教科書事件接連不斷地發生,主管文教大權的日本文部科學省(原為文部省)在其中一直充當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

  [嘉賓?冶] 應該説,在日本公開為侵略戰爭翻案者大有人在,但他們的言論在日本社會乃至普通國民中間並沒有太大的市場,一些右翼在政界的代表人物每每在公開場合發表歪曲史實、美化侵略的言論,都當即遭到輿論的強烈抨擊,身為閣僚者或收回“失言”或被迫“辭職”;一些右翼的頑固分子開著或黑灰色或黃褐色的宣傳車招搖過市,播放著軍國主義軍歌,也如同黑烏鴉一般遭市民厭惡。

  [嘉賓?冶] 但是,知識界、教育界的一些右翼分子很具有隱蔽性,他們或是大學教授、歷史學家,或是社會名流,通過著書立説、發表演講和文章鼓吹極端民族主義,把承認侵略史實看成是“一種自虐行為”,聲言要以“正確歷史教育”培養日本民族的自尊感,從而産生“愛國”意識。這些專事在否定侵略史實上做文章的人,對日本社會危害更大,對日本國民尤其是對日本年青一代更具有欺騙性。可以説,這些人的存在以及其反動歷史觀向社會的滲透是導致近年來輿論所説的“日本社會整體向右轉”的根源。但是,日本社會大部分人是不太接受極端或者有嚴重政治傾向的東西的,上次編撰會的教科書最終採用率不到0.1%,這次由於右翼勢力的鼓動,採用率或許能有所提高,但猜想也好不到那去。

  市民在“遠離”戰火;政府在“靠近”戰火

  [主持人] 網友“各回各家”問:普通日本人究竟對那場侵略戰爭怎麼看?對於許多亞洲國家要求日本反省戰爭罪行,日本人怎麼看?

  [嘉賓?冶] 實事求是地講,絕大多數日本人是了解當年日本軍隊在亞洲國家進行侵略和殖民統治的歷史的,但他們聽到最多的是韓國和中國要求日本反省戰爭罪行的呼聲,有時候韓國要比我們反應得更強烈些。一般日本人還是能夠承認侵略史實的,對否認侵略史實、美化侵略戰爭的極端言論一般不太聽從。同樣,對認為當年的戰爭是在日本全體國民的支持下進行的另一種説法也很少有人趨同。普通的日本市民用不著我們去説,就已經把自己(日本人民)與軍國主義區分開來。特別是在外界強烈要求日本人反省戰爭罪行的聲音不斷高漲的情況下,一般的市民聽多了,好像更無動於衷了,甚至困惑:當年戰爭已過去那麼多年,我們又沒有直接參與,具體如何做呢?

  [嘉賓?冶] 當然,日本也有相當數量的民間反戰和平團體,從事著各種反戰和平活動,比如説,有的市民團體到南京去“贖罪旅行”,搞綠化,有的律師免費幫助中國戰爭受害者(勞工、慰安婦等)打官司,等等。但是,就整個日本國民來講,反省戰爭罪行也好,否定戰爭罪行也好,基本都集中在有頭有臉的政界、財界、學術界的頭面人物。一般市民很少提這些事,就是在比較特殊的紀念日如“8 15”戰敗紀念日、8月6日、9日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紀念日,市民參加的人很多,大多也都是出於“要和平不要戰爭”的角度,很少有人深入地去想戰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戰爭給日本一般市民最大的教訓是:戰爭是要殺戮的,是要流血的,人命重於地球,要珍視今天的和平。

  [主持人] 網友“各回各家”問:對於許多亞洲國家要求日本反省戰爭罪行,日本人怎麼看?

  [嘉賓?冶] 我個人認為日本的民間和平勢力是相當強大的。這倒不是説他們對歷史對戰爭又多麼深的反省和認識,而是也是吃到了戰爭的苦頭。他們怕戰火再殃及到自身。不久前一位日本記者跟我説,在伊拉克的日本自衛隊官兵,如果出現人員傷亡,小泉政府的日子就難過啦,如果死亡人數超過10人,小泉必下臺。因誰也承受不起生命的喪失。一般市民是離戰火越遠越好(其實哪個國家的人民都一樣),但政府就不同了。日本成為經濟大國以後,國家的發展目標是成為政治大國,是要入常,要發展軍事力量,做一個普通國家(與其他國家一樣的國家),西方國家需要它出錢出人,日本就順勢把自衛隊推向海外。

  [嘉賓?冶] 所以,一方面市民在“遠離”戰火,一方面政府在“靠近”戰火。自衛隊從伊拉克歸來,走出機場,穿得不是軍裝而是西裝,因為,有相當多的人反對政府向伊拉克派兵。戰後過去53年的1998年,日本國會通過了國旗國歌法,當時輿論調查有近半數人反對,原因就是現在的日本國旗國歌都是戰前傳承下來的,容易讓人聯想到戰前。就是現在東京都的一些學校每年還有因&&在升國旗唱國歌時不起立、不張嘴而被東京都教育委員會處罰的教師。這些教師目前還在同東京都政府在打官司。這在其他國家是很難想象的,升國旗、唱國歌在我們國家是多麼神聖而又莊嚴的事情,可在日本就是因為“戰爭”,對這樣的事情有抵觸有不同聲音。

  [嘉賓?冶] 愛國”這個詞在日本都很少見,右翼宣傳車上能見得到,自民黨想要將“愛國心”加入到教育綱要中,它的執政夥伴公明黨就是不同意,寧可換個説法,如珍惜(珍愛)國家之心等。為什麼呢,就是這個詞戰前説得非常多。籠統地説日本人忘記了歷史,恐怕不確切,應該説日本人淡忘的是“加害”歷史,而記住的是所謂的“被害”歷史,如年年在廣島和長崎都舉行和平祈念儀式、在東京舉行全國戰歿者追悼大會等。這與戰後對戰爭歷史清算的不徹底和戰後有關歷史教育不夠應該説有關係。

  勞工賠償案:還沒聽説過哪起官司終審勝訴

  [主持人] 網友“黃浦江邊的徘徊”問:前兩年好像有一些中國人到日本打官司,要求戰爭賠償,最近好像沒聽説了?還有嗎?這種官司是不是很難贏?

  [嘉賓?冶] 原中國勞工、戰爭受害者等到日本打官司是民間行為。一般是幾人、幾十人在日本律師、友人的幫助下將狀書遞交日本法院,狀告日本政府或企業當年對他們的奴役和摧殘,要求賠償。據了解,從從1995年至今,涉及中國戰爭受害者在日本法院向日本政府或企業提出訴訟索賠案件有約20起之多。現在依然有相關的開庭審理等,每個官司打下來都需要花幾年的時間,而且很難贏。

  [嘉賓?冶] 在日工作期間,我也曾從事過這方面的報道,因此,我在日本還是在國內工作時,都曾接到過有關這方面的詢問電話。這些電話有的是熟人(包括同事)打來的,有的是毫不相識的人展轉幾次找到我的。他們的親屬或朋友有的是當年受盡奴役的倖存勞工,有的是死難勞工的家屬。戰爭結束已60年,原中國勞工及戰爭受害者仍沒有忘記向日方討回公道,維護做人的尊嚴。強徵勞工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期間對中國人民犯下的嚴重罪行之一,中國政府一直要求日方對這一歷史遺留問題予以認真對待和妥善處理。遺憾的是,迄今我們還沒有看到日本政府在這方面有什麼積極的表態。

  [嘉賓?冶] 在日本打官司、尤其打與戰爭相關的官司很難。我聽説過有和解的,像花崗事件受害者狀告鹿島建設公司的官司,但還沒有聽説過哪起官司終審勝訴的,好像一審、二審都有勝訴的。通常有兩個關卡,一是時間障礙,就是事件發生的時間已超過20年民法所規定的賠償求權期限;二是所謂的“國家無答責”,即現政府不對在1947年10月實施《國家賠償法》前的國家行為負責。用現在的法度去界定過去的事實這裡有相當多的不合理成份。但原中國勞工及戰爭受害者去日本打官司意義仍很大,起碼能喚起人們對戰爭的記憶,告訴世人戰後雖過去60年,但戰後清算還沒有完結。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的今年,我們的東鄰日本能否把目光轉移到在心靈上繼續蒙受戰爭苦難的中國乃至亞洲其他國家曾被強徵做苦役的勞工以及廣大戰爭受害者這個群體上。

  [主持人] 網友“鳥人”問:日本人民對中國的主流態度是什麼?

  [嘉賓?冶] 友好,不排除就某一事件有“厭華”情緒。對華友好,根源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我記得日本著名畫家、日中友協會長平山鬱夫在接受採訪時曾説過,日本文化是中國文化這棵大樹上的一個枝杈。如果去日本的九州一帶,更能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氣息。在位於日本九州島西北部的佐賀市,那裏有一座“鑒真和尚嘉瀨津登陸紀念碑”,是1990年建成的,所用的費用大都是來自民間捐集。九州一帶以及日本各地還有許多關於徐福東渡的傳説,那些歷歷可指的傳説中的遺跡就好像在向今天的人們講述著在中國大陸中斷了的歷史故事。在日本,喜愛和崇尚中國文化的人也不少,有好多人自稱自己的祖先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

  小泉不顧中國人民的感情 我們怎能接受他的來訪

  [主持人] 有網友問:對於日本政府對待歷史的這種僵硬態度,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

  [嘉賓?冶] 日本政府對待歷史的僵硬態度,我認為,説得更準確一點是小泉首相頑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的態度,或者是一些政府閣僚、政財界頭面人物時不時站出來不負責任地“放言”。這些都反映出他們頭腦裏固有的歷史觀。不排除這些人的觀點會左右其國家政策或者説今後日本的發展方向。

  [嘉賓?冶] 但是日本社會還有一定程度的制約力量。比如説,2000年當時的首相森喜朗關於“日本是以天皇為中心的神的國家”的“神國論”一齣來就遭到輿論的強烈抨擊。一些閣僚因關於美化侵略戰爭或殖民統治的“放言”而被迫引咎辭職。我們還經常能注意到,日本外務省就某事件發表“政府見解”,在歷史問題上常常被引用“村山講話”。我想這些都是一種制約。

  [嘉賓?冶] 對於我們來説,錯誤的就要批判,要鮮明地表明我們的立場,不能混淆是非。但我們還要有大局觀,不能讓一些人的言行攪亂中日友好合作的大局。現在在談論中日關係時常用“政冷經熱”這個詞,政治關係冷淡的主要原因我想是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導致中日首腦互訪中斷。小泉首相不顧中國人民的感情我們怎能接受他的來訪。所以“冷卻”一下也未嘗不妥,這也可促使日方冷靜思考思考:為什麼我們那麼在意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

  中日經貿合作符合兩國人民利益

  [主持人] 網友“刁郎”問:中日之間應該以"政治"還是以"經濟'為主?當政治矛盾不可調和後,經濟會發生什麼轉變?經濟方面中國是否應該主動出擊?

  [嘉賓?冶] 我還是主張不斷推動中日友好互利合作。中日之間的經貿交往、人員交流越密切,相互了解、相互信賴的程度越會被加深。去年中日貿易額達到了1680多億美元,今年可能會更高,有人説會突破2000億美元。中日經貿合作是符合兩國人民利益的。

  [嘉賓?冶] 從外界來看,中國經濟的發展世界矚目,日本的民間企業也都關注著中國。昨天,我們這兒來了兩位日本公司的客人,我問中日政治關係的這種現狀對他們公司開展與中國方面的業務有什麼影響嗎?他們説一點影響都沒有。其中的一名女職員還説,她周圍的人都在學中文。起碼最近一年多以來(我是去年2月再次來日赴任的),在日本學中文的人在增加,這與日本經濟界、企業界與中國交往越來越頻繁有關。中日經貿合作是互利的,能産生雙贏效果,我想“經熱”還應該熱下去。

  [主持人] 網友“梧桐樹的未來”問:?社長,您好!請您介紹一下中日高等教育之間的交流情況。

  [嘉賓?冶] 中日高等教育之間的交流的詳細情況我不太清楚,但肯定有交流。大概在今年3月份,我曾參加了一個專門為來自中國政府部門的留學生舉辦的酒會,他們即將學成歸國。再説得具體一點,我從日本媒體看到,日本一些大學,而且是著名大學,現在都把海外生源盯住中國,有的學校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日本社會的“少子化”,也導致了學校生源不足。

  [主持人] 網友“紅戰”:前段時間,小日本説永不同中國打仗,請問你信這句話嗎?網友“本奔吃大餅”:請問江社長:如按現在中日之間的局勢發展下去,中日還有無可能變得友好呢?

  [嘉賓?冶] 中日雙方都不希望政治關係繼續不好下去,吳儀副總理提前結束訪日對日本觸動很大,日本政府方面想平息事態,在野黨方面要求小泉停止參拜靖國神社,執政黨內部也有批判小泉的聲音,把中日關係冷淡的原因歸結在靖國神社問題上。我認為從長遠來看,中日關係還會向友好合作的方向發展,並且有信心。

  [主持人] 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謝謝網友們的參與。

責編:馬芳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