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招商呼喚官員問責制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6日 14:50)

  時下,有的地方招商轟轟烈烈,排場搞得大,口號喊得響,結果資金難投入,或産品無市場,虎頭蛇尾,勞民傷財。且看安徽省淮北市幾個大的招商項目:投資30億元的生態住宅區“溫哥華城”,辟出4150畝建設用地之後,只是留下了4個大坑,而一些被佔用了宅基地的農民至今還無安身之處;號稱亞洲最大的高爾夫球場,市裏將9800畝土地承諾以每畝10元的驚人低價給投資商,誰知工程奠基後工地成了一片荒地。而且項目還未上馬,幾個“隆重”的新聞發佈會和奠基儀式就花掉了200多萬元。

  縱觀全國形形色色的招商“壯舉”,不難看出留下的“硬傷”。一是“傷自身”,有的組織各路諸侯浩浩蕩蕩招商,敲鑼打鼓大鋪攤子,興師動眾中存在大量浪費的現象,以美容、化粧、保健、醫藥領域為例,全國每年有100億招商費用打了水漂,95%的企業招商不成功;有的低價出讓土地、廠房和設備,國有資産流失的“合法”流失;有的引進被淘汰的項目或者污染環境的項目,隨意賤賣或者掠奪性開採國家資源,造成資源浪費,影響生態平衡。二是“傷外商”,隨意喊出“一切都好商量”等招商口號,盲目出臺種種優惠政策,違反國家法令的承諾説得天花亂墜,實際上難以兌現。外商來後,該優惠的政策不能及時到位,一些附加條件卻紛至沓來,一些部門受利益驅動,視外商為搖錢樹,伸出有形的無形的手,到頭來留不住外商,一年紅火,兩年散夥。由此産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嚇得外商不敢來了。三是“傷農民”,地方官員往自己臉上“貼金”,害了百姓。有的為了招商引資,不惜採用高壓政策,對農民壓價租地;有的長期拖欠農民的耕地款,過度的優惠條件也侵犯當地群眾的利益;有的以招商引資為名,在開發區建設中熱衷於政府圈地,低價地從農民手中徵地,以成倍的價格賣出;還有的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把關不嚴,結果使一些江湖騙子借招商引資坑害群眾。

  招商引資受到政府過多的干預,經濟活動變成行政行為,長官意志決定一切。一些地方見錢眼開,“認錢不認人”,四處“拉客”不問底細,引進項目不問市場,甚至有點饑不擇食,有的地方領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片面追求“政績”,犯了官場幼稚病,目光短淺,腦門發熱,不經過科學論證就盲目承諾、胡亂拍板。這種不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招商”,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少數人有中飽私囊之虞, 為了一己之利,不顧國家政策和群眾利益,不顧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實際需要,“招商招商,招來就傷”,以犧牲地方長遠發展利益為代價,無異於殺雞取蛋。 這是熱衷於權力而漠視責任的結果,由於責任缺位,不能處理好權與法的關係, 以權壓法、以權代法,不能處理好權與民的關係,對上級負責,不對民眾負責。

  全國有很多招商交出高昂的“學費”。對官員問責的又有多少?事實上,鮮有官員承擔應有的責任或受到嚴厲的懲處。

  當前,為避免招商走彎路,切實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是必要的,最有效的還是落實官員問責制。在招商引資中,黨政“一把手”説了算的,班子成員無原則地附和的,上級黨委政府導向錯誤的,都難辭其咎,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如道義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等。招商呼喚官員問責制,既要改變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制度,不光看招商成績,還看長遠發展,還在於加快行政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官員問責制度,以法律或條例的方式規定向誰問責,誰來問責,如何問責。招商“問責”制度化,讓責任“歸位”,讓監督“強硬”,對決策失誤的官員一律追究責任,該撤職的撤職,該辭職的辭職,該處分的處分,該判刑的判刑,使官員樹立一種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擺正處理好權與責的位置,從而促進從嚴治政,依法行政。(作者:羅青)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