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焦點訪談]以史為鑒 登高望遠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5日 18:25)

    進入[焦點訪談]>>

[新聞會客廳]一次引人關注的會晤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4月23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就中日關係發展提出了五點主張。今天,《焦點訪談》就“五點主張”的出臺背景、核心內容以及對未來中日關係發展的作用等問題,採訪了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與中央電視臺前駐日首席記者孫寶印。

  嘉賓認為,“五點主張”的提出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它非常全面,有原則,有具體做法。“五點主張”中前三點談的是處理中日關係的原則,後兩點談的是妥善處理中日分歧的方法。他們表示,當前中日關係面臨一些困難。中日雙方領導人高度重視兩國關係,希望積極解決當前問題。“五點主張”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適時提出的。對於“五點主張”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作出了積極響應,就此雙方達成了一定共識。下一步雙方要加強交流,加強各方面人員的往來。嚴格遵守《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合宣言》是奠定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日本必須吸取教訓,讓戰爭悲劇不再重演,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關於如何解決雙方分歧,嘉賓認為,根據“五點主張”,要強調通過對話來解決雙方分歧,增進相互了解,擴大共同利益,讓中日關係在健康軌道上持續穩定發展。如果中日雙方按這個主張去做,將有利於兩國關係的發展。


  [詳細內容]

  [嘉賓]吳建民:前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中國前駐法大使、外交學院院長

  孫寶印:中央電視臺前駐日首席記者

  主持人:近一個時期,日本在歷史問題和台灣問題上的一些做法違背了自己的承諾,傷害了中國和亞洲有關國家人民的感情。對於當前中日關係面臨的困難局面,中國領導人從大局出發,以誠相待,坦誠相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參加完亞非峰會後,會見了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就中日關係的發展提出了五點主張。

  解説:4月23日,剛剛參加完亞非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下榻的飯店會見了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會晤結束後,胡錦濤會見中外記者,介紹了他在會見中就中日關係發表的意見和原則立場。胡錦濤説,從中日關係穩定發展和兩國人民友好的大局出發,我願再次同小泉首相就中日關係坦誠交換意見,並希望以此為契機,推動中日關係走上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他提出了五點主張,包括要嚴格遵守《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合宣言》三個政治文件,以實際行動致力於發展面向21世紀的中日友好合作關係。要切實堅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要正確處理台灣問題,要堅持通過對話平等協商,妥善處理中日之間的關係,要進一步擴大雙方在廣泛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民間友好交往,以增進相互了解,擴大共同利益,使中日關係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等五項內容。希望儘快扭轉中日關係發展的困難局面。

  主持人:就這個話題,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了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先生和中央電視臺前駐日首席記者孫寶印,歡迎兩位來到演播室接受我們的採訪。我們知道,這次胡主席提出的五點主張是在印尼亞非峰會上,是在和小泉首相會晤之後提出來的,為什麼要選擇在這樣一個時候提出五點主張?

  吳建民:這五點是在什麼背景下提出來的,中日關係出現了緊張,出現了一些困難,成為了中日雙方關注的焦點,成為亞洲國家關注的焦點,也是世界一個關注的焦點。就在這個時候,胡主席會見了小泉,提出了五點主張,這五點主張是高瞻遠矚的。這五點主張我想不僅對解決當前中日關係的困難是有指導意義的,而且對於指導今後中日關係的發展也有指導意義。前三條提出了中日關係的原則,三個政策文件作為基礎,台灣問題、歷史問題,這個問題要處理好。然後雙方出現了困難,出現了分歧怎麼辦?國家和國家之間經常出現分歧,怎麼辦?想辦法解決,找到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辦法。最後一條,第五條,胡主席強調雙方要擴大來往,各個領域的來往,增加人民之間的來往。胡主席在很關鍵的時刻提出這五點,意義是重大的,我想歷史將會證明這一點的。

  解説:胡錦濤主席發表這五點主張后,小泉表示,發展日中友好非常重要,不僅有利於兩國,而且對亞洲及國際社會都具有重要影響。中國的快速發展,對日本不是威脅,而是機遇,這一認識已逐漸被更多的人接受。小泉説,日方願意根據胡主席提出的五點主張的精神,積極推進日中友好合作關係,在歷史問題、台灣問題上,日本政府將遵循日中三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原則,這一立場沒有任何變化。他還表示完全同意胡主席的建議,通過對話解決日中間存在的分歧。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小泉的表態,説日方願意根據胡主席提出的五點主張的精神,積極發展中日關係,怎麼樣理解這句話,是否意味著雙方在胡主席提出這五點主張的基礎上,在中日關繫上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吳建民:我想因為胡主席明確提出了五點,日方不僅沒有拒絕,而且表示我願按照這五點來積極推進日中關係的發展,説明這五點某種程度上是雙方的共識。你看看小泉在具體的表態當中,對各點都有表態,比方關於歷史問題、台灣問題、中日之間三個政治文件的問題,他都做了表態。然後對於胡主席提出來的通過對話解決分歧,他都表示完全贊成,實際上這是共識。

  孫寶印:實際上在1998年的時候,中日雙方有一個共識,就是每年的高層領導人要進行一次互訪,2000年以後,真正説互訪來建立這樣的機會一直沒有過。所以説,這一次實際上小泉表達的只是一個日本政府歷來的態度,他是引用了1995年村山富市的那個談話。

  解説: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1995年擔任首相時,在戰後50週年之際代表日本政府發表正式談話,承認日本過去通過殖民統治和侵略給亞洲國家人民造成了損失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他説,日本只有拿出誠意處理戰爭遺留問題,珍惜和平憲法發揮的作用,才能建立與其他國家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吳建民:村山富市首相做了明確道歉,歷史問題,當然他們已經道過歉。

  主持人:現在我們來一起看一下胡主席提出的五點主張具體有哪些內容。

  解説:第一,要嚴格遵守《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合宣言》三個政治文件,以實際行動致力於發展面向21世紀的中日友好合作關係。

  主持人:這三個文件的核心的內容或者基本的精神是什麼?

  吳建民:它奠定了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日關係是三個文件,從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30多年以來,兩國關係一直是以這三個文件作為政治基礎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包括台灣問題、包括歷史問題,都做了一定的闡述。

  解説:第二,要切實堅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就是要把對那場侵略戰爭表示的反省落實到行動上,絕不再做傷害中國和亞洲有關國家人民感情的事。希望日方能以嚴肅慎重的態度處理好歷史問題。

  吳建民:中日兩國交往2000多年,按照周恩來總理的説法,2000年友好,50年對立。這50年對立就是中日之間的對抗、戰爭,由於日本侵略者、軍國主義所發動的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3000萬同胞死去了,這個傷害是巨大的,這個傷害是很深的。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是什麼意思?以史為鑒,2000多年的交往告訴我們什麼?和則兩利,鬥則俱傷。這個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給日本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就是希望日本方面要汲取這個教訓,使戰爭悲劇不在重演。以史為鑒,是參照歷史給我們提供的教義,我們更好的面向未來,重點是面向未來。

  孫寶印:另外,從整個日本的社會形態,至少是對歷史觀的態度分析的話,它的社會形態也許可以理解為一個橄欖形,就是真正死心塌地美化那場侵略戰爭的人是一部分,是一個尖頭,真正就是説把歷史反省得很透徹,充分理解中國人民當年作為被害者一方立場的人可能也是另外一小頭,但是中間很大的一部分應該説是對歷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對過去的侵略歷史有一個基本的反省,而且比較善良的嚮往一種和平,這樣的人應該説是大部分,至少可以説他們在歷史觀上是可以接受,可以理解我們這種態度和立場的。

  解説:第三,要正確處理好台灣問題。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涉及13億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希望日方以實際行動體現上述承諾。

  吳建民:因為台灣問題涉及到中國人民的核心利益,中國人在21世紀追求的目標,一個是繁榮一個是統一,這是關係到中國人民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是中國最敏感的問題。日本方面不僅是口頭上的,行動上的要確實履行一個中國的政策,不能夠違背這樣的政策,對於“台獨”的活動,不能給予任何支持,這很重要。

  解説:第四,要堅持通過對話,平等協商,妥善處理中日之間的分歧,積極探討解決分歧的辦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擾和衝擊。

  第五,要進一步加強雙方在廣泛領域的交流和合作,進一步加強民間友好往來,以增進相互了解,擴大共同利益,使中日關係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主持人:如果説前三條談的是中日之間處理中日關係一種原則的話,我想後兩條談的是妥善處理中日之間分歧的一種方法。具體地來講,應該採用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和什麼樣的方法?這裡麵包括政府的層面,也包括民間的層面。

  吳建民:我想從胡主席提出來第四條第五條,有兩層含義。一個是如何解決雙方之間的分歧,重點強調對話來解決雙方之間的分歧,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一個方面,如何進一步推進中日兩國的關係,胡主席特別強調,要加強來往,增進相互了解,擴大共同利益,這句話很關鍵,要把共同利益擴大了,也就是兩國關係的基礎更加牢固,兩國關係就更加穩定了,擴大共同利益,這樣的話,使得中日關係能夠在健康的軌道上,持續穩定的發展。最後胡主席講到,希望以這次會見,4月23號他跟小泉的會見作為一個契機,來扭轉這一種目前的困難局面。

  主持人:用我們的話説,這也化挑戰為機遇。

  吳建民:是,中間有什麼困難的問題怎麼辦,把它化解,通過談判化解,來促進兩國關係的發展。

  主持人:再次感謝兩位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一個良好的中日關係,是兩國幾代領導人及有識之士共同努力耕耘的結果。無論是在日本教科書問題,還是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日本的許多前任領導人都曾經做出過明智的選擇。要改善中日關係,還是那句老話,行勝於言;信乃萬事之本。

責編:劉棣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