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央視網評] "和為貴"勝於"充當世界警察"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3日 13:04)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毫無疑問,在國際關係多極化與單極化的矛盾鬥爭中,“和為貴”絕對比“充當世界警察”更能得到世界人民的接受、擁護和支持。

  在中國思想史上,第一次將“和”作為一個哲學範疇提出來的是西週末年的史伯(又名伯陽父),他在與當時擔任周王朝司徒的鄭桓公談論周王朝政治危機時(公元前774年前後)指出,“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見《國語?鄭語》)。其後,許多思想家也繼承了史伯“和”的概念並加以進一步的發揮。如《莊子?田子方》有雲,“(陰陽)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論語?學而篇》,“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荀子?天論》則説,“萬物各得其和以生”。《賈子?道術篇》更為直白,“剛柔得適謂之和”。“和為貴”是中華先賢們為我們留下的豐富的歷史經驗和精深的外交智慧。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第一次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色人種的洲際會議”(蘇加諾)。50年來,萬隆會議所確立的“和平共處十項原則”為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所承認,成為處理國與國關係的主要原則。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對國際形勢發展的基本判斷就是“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和平與發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溫總理在會見華僑華人代表時説,“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鑄就了一個重要的哲學思想:以和為貴,和而不同,我們加強和改善中美關係也是建立在這一點上”。

  胡錦濤總書記這一次參加“萬隆會議”,一行訪問了文萊等幾個周邊國家,提出的睦鄰、友鄰、安鄰、富鄰的主張,把“和為貴”的思想體現得更加深刻、靈活和廣泛,深得亞非國家特別是相鄰國家的讚賞和擁護,進一步為我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以及實現台灣的和平統一營造了良好的國際輿論氛圍,也是我國積極促進和改善國際關係,努力推進世界和平進程,以期維護和拓展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在互利互惠、取長補短中實現共贏,共同為人類進步作出貢獻真誠心願的充分表達和具體行為的真實體現。

  世界各國無不在追求“國家利益最大化”,國家間必然存在著複雜的矛盾與鬥爭。“剛柔得適謂之和”,面對當今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在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以及反台獨、反分裂的尖銳鬥爭中,我們只有通過積極採取政治、經濟及軍事等各方面的力量和手段,才能實現全面捍衛國家及民族根本利益的目標,才能切實地爭取和維護世界和平。

  和平、發展、合作已成為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突飛猛進,生産要素流動和産業轉移加快,各國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發展是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進步的根本途徑,是鞏固政治獨立、維護國家穩定的重要保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長期任務。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我們在建設國家、維護國家主權、推進國家統一的進程中,得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堅定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和為貴”。我國必將在促進世界和平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衷心祝願亞洲永久和平發展、世界永久和平發展!(黃草坪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