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實況錄像]李肇星作中日關係形勢報告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0日 20:12)


  [視頻點播] (約50分鐘) Media 128K Real 56K

  CCTV.com消息:為幫助廣大幹部群眾了解國際形勢及中日關係的歷史、現狀和我國對日本的政策,正確理解、擁護中央的決策部署,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和中共北京市委19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報告會,外交部長李肇星作關於國際形勢和當前中日關係的報告。

  李肇星説,在長達兩千年的時間中,中日兩大民族友好交往,古代中華文明推動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進步,近代中國也從日本學習了許多重要的文明發展成果。但從甲午戰爭到二戰結束,日本軍國主義在歷時半個多世紀裏,野蠻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蒙受了深重災難。二戰後,日本政府抱著反省和道歉的態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國的民眾感情。經過老一輩領導人和各界有識之士長期不懈努力,中日兩國于1972年實現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確立了友好關係。30多年來,中日關係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民間往來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發展,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重要利益,也為本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

  李肇星指出,近年來日本對華政策的消極面逐步凸現,出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新動向,在包括歷史問題在內的一系列問題上採取錯誤的態度和做法,深深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使中日關係出現複雜局面。日方的做法引起了包括中國人民在內許多亞洲國家人民的強烈不滿。

  李肇星指出,日本是我國重要近鄰,彼此利益交融密不可分,兩國人民往來頻繁,交往密切,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這一趨勢將進一步發展。友好相處、合作雙贏,是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繼續按照“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實現中日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對於我確保並延長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穩定周邊環境,推動區域合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李肇星強調,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要正確認識歷史。日本應把正視和反省侵略歷史的承諾落實到行動上,從根本上妥善處理有關問題。台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事關十三億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日本應信守承諾,不做損害中國主權也使日本在國際上不得人心的事。

  李肇星指出,中國人民對日本人民抱有友好感情。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全面繼承了老一代領導人確立的對日睦鄰友好政策,堅持原則、堅持友好,為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強調中日兩國要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妥善處理好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相信黨和政府完全能夠從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妥善處理對日關係面臨的各種問題。我們要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形勢,準確把握基本國情,堅決貫徹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增強法制觀念,冷靜理智、合法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不參加未經批准的遊行等活動,不做影響社會穩定的事情。一定要珍惜和用好難得的歷史機遇期,既登高望遠,又腳踏實地,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和刻苦學習的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中宣部副部長胡振民主持會議。在京黨政軍機關幹部、首都各界群眾3500人參加了報告會。

  ?我國領導人高度重視中日關係

  ?中日關係形勢宣講團在津滬穗等城市舉行報告會

  ?外交部發言人: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絕不是所謂反日教育

  ?中日民間友好團體發表《和平與睦鄰友好呼籲書》

  ?新華社評論:中日“和則兩利,鬥則兩傷”

  ?學者觀點:為什麼不能盲目抵制日貨

  ?學者新論:中日曆史問題的癥結

  ?區域合作與中日關係

  ?發展日中睦鄰友好關係符合兩國根本利益

責編:曉星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