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中日關係形勢宣講團在津滬穗等城市舉行報告會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0日 18:50)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記者張建新 劉丹 鄭天虹)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外交部統一部署的中日關係形勢宣講團19日開始在天津、上海和廣州舉行報告會,幫助黨政幹部和高校師生了解國際形勢、中日關係的歷史、現狀和中國的對日政策。

  宣講團在報告中説,日本是中國重要近鄰,彼此利益交融密不可分,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這一趨勢將進一步發展。友好相處、合作雙贏是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要正確認識歷史。日本應把正視和反省侵略歷史的承諾落實到行動上,從根本上妥善處理有關問題。中國人民對日本人民抱有友好感情,中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妥善處理好中日關係的重要性。

  外交學院院長、中國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19日和20日向天津市兩千名黨政幹部和大學師生作了兩場報告,就國際形勢和當前中日關係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吳建民在報告中説,近年來日本對華政策的消極面逐步凸現,出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新動向,在包括歷史問題在內的一系列問題上採取錯誤的態度和做法,深深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使中日關係出現複雜局面。日方的做法引起了包括中國人民在內許多亞洲國家人民的強烈不滿。

  他説,我們要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形勢,準確把握基本國情,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增強法制觀念,冷靜理智、合法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一定要珍惜和用好難得的戰略機遇期,既登高望遠,又腳踏實地,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和刻苦學習的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天津市人事局夏俊2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吳建民院長的報告使我們冷靜理智地看待中日關係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我們相信黨中央會妥善地處理好這些問題,但我們同時還希望日本政府能夠正確處理歷史問題,使兩國關係在健康的軌道上發展。

  天津商學院2003級學生邊冬雪説,對日本右翼分子在歷史問題、台灣問題上開倒車的行徑,我們大學生非常憤怒,對“抵制日貨”等口號曾經非常支持。吳建民院長給我們上了一堂最好的外交課。我們認識到,愛國要與中華民族在二十一世紀的核心利益──繁榮和統一結合起來。我們會遵循冷靜理智、合法有序的原則,選擇合適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感情。

  20日上午,來自上海教育界的人士和高校師生代表共1100多人在上海交通大學聽取了中國前駐日本大使、中國亞非發展交流協會名譽會長楊振亞的報告。楊振業在報告中回顧了中日關係的發展歷程,從戰略高度鮮明地闡述了中國政府的態度,幫助廣大師生幹部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日關係淵源,正確理解、擁護中央的決策部署。

  與會代表聽完報告後紛紛表示,楊振亞大使對中日關係的分析報告是一場“及時雨”,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上海復旦大學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保險學專業大三學生熊偉説:“楊振亞大使通過詳盡的事實和數據,特別是對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重大事件的回顧,為高校師生補了一課。我們堅決反對破壞中日友好的日本右翼分子,但日本不乏致力於發展中日友好關係的友人,對他們我們要真誠以對。”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專業研究生一年級學生王蒙説,報告很精彩也很及時。我們大學生要冷靜理智、合法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不要做影響社會穩定有損於國家形象的事。華東師範大學現代漢語專業研究生三年級學生吳明瑜説,中國現階段正處在發展戰略機遇期,中日經貿正處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時期,我們不能盲目、衝動地對待中日關係,要理智、理智、再理智。20日上午,外交部原副部長、中國前駐日本大使徐敦信的報告會吸引了來自廣東40多所高校的近6000名學生。徐敦信的報告圍繞四個方面展開:中日關係的歷史及現狀、中國的對日政策、如何看待涉日敏感問題和應站在什麼角度看待中日關係。

  報告結束後,記者從一些學生的討論中發現,大家談論最多的是,“現在的中國最需要的是穩定,講愛國更需要理性。”

  一位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學生説:“我們的愛國熱情是美好純真的,但不能出現過激行為。”學生普遍反映,報告做的很及時,與現在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很契合。宣講團還將赴杭州、成都和北京等城市作報告,此次形勢宣講活動將於24日結束。

責編:閆冬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